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人类指掌皮肤嵴纹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工作对120例遗传型智残者和60例非遗传型智残者的指、掌皮肤嵴纹数进行分析,并分别与相同例数的对照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找出与智力发育相关的指端、指间区、指基部皮纹参数,据此将遗传型智残组按智商值的不同分为6个组,将不同智商组对应的各区嵴纹数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指端皮肤嵴纹数与智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19,各指间区和指基部嵴纹数与智商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392。 Abstract Digital and palmar of 120 cases of hereditary mental deficiency and 60 cases of non-hereditary mental deficiency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same cases and identical data, and then skin vein parameter interrelated with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for digital end, interdigital area, digital root were found. In the light of this we divided the hereditary mental deficiency group into 6 accorcding to IQ value, and analysed statistically every area ridge count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IQ group. The result showed that ridge count of digital e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Q valu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r=0.8319; Whereas ridge count of interdigital area and digital roo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Q value correlative cofficientr=0.7392.  相似文献   
172.
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龄刺槐群落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刺槐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随林龄的增大,刺槐比叶面积、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叶全氮含量及叶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30年林龄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9.18 cm2·g-1、12.33 cm2、0.09%、33.01 g·kg-1、523.08 g·kg-1.随林龄的增大,叶组织密度、叶全磷含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呈增大趋势,气孔长度及气孔宽度呈减小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全磷含量、叶片含水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均为刺槐叶功能性状随林龄变化的主要指标.各指标间呈一定的相关性,这表明刺槐能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形成最佳功能组合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影响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及气孔长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气孔宽度、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及气孔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含量,这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随林龄的增大,刺槐群落土壤养分得到改善,进而影响刺槐叶功能性状.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反映出刺槐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有利于其适应黄土丘陵区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73.
与水驱技术相比,向油藏中注入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简称三元复合驱,ASP)能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但这些驱油剂对油藏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亟待阐明,这对油田水质管理与腐蚀控制均具有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大庆油田ASP油藏4口油井采出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结果表明: ASP油藏采出水的pH高达9.65. 采出水中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00~3.56,采出井间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 在门、纲、属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85.5%~98.3%)、γ-变形菌纲(83.7%~97.8%)、栖碱菌属(51.8%~82.5%)是绝对优势菌群. 共检测到12个属的潜在硫化氢产生菌,以硫磺单胞菌属丰度最高(0.4%~7.4%). 与已发表的水驱油藏研究结果相比,三元复合驱油藏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组成独特,呈嗜/耐碱趋势,其多样性偏低,群落结构更单一.  相似文献   
174.
为探究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基于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中3个常见树种红松、紫椴、蒙古栎连续5年的生长环监测数据,分析各树种的季节生长变化,比较树种间的生长速率差异,并分析初始径级、邻体树木竞争、土壤、地形因素等对不同树种径向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 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树木于5月末开始生长,7月是生长旺盛期,8月底生长开始减缓,于10月中下旬停止生长.3个树种的径向相对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栎相对径向生长率显著高于红松和紫椴,该差异在小、中径级个体中表现更为显著.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邻体树木的竞争显著抑制了红松和蒙古栎的径向生长,而紫椴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初始径级、土壤和地形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桃山遗址发现于2011年,2013年进行试掘,并于次年展开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2014年度发掘总面积36m~2,揭露出3个史前文化层,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石制品1943件,陶片12件,装饰品备料2件,植物果壳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鸡冠状石叶、削片、刮削器、锯齿刃器、端刮器、凹缺器、斧形器、锛形器和石镞等。此次发掘出土遗物从数量和类型两个方面均突破了2013年试掘工作对遗址认识的局限,更全面地展现出桃山遗址的文化面貌。遗址各阶段石制品原料及技术类型虽存在一定相似性,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光释光和AMS~(14)C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从旧石器晚期后段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76.
以文冠果新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文冠果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茎尖、茎段、叶片的多酚、类黄酮、单宁及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文冠果新梢枝条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文冠果新梢生长期内(4~9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新梢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相似,皆为:叶茎尖茎段。(2)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大小为:新梢幼嫩茎段及相应叶片半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新梢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茎段,茎尖的最低;文冠果叶片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8.13%。(3)在4月29日前后,文冠果新梢各部位多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异,各部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木质化程度不同的茎段DPPH·清除率均降至最低,表明4月29日是文冠果新梢生长期的一个重要过渡生长阶段。(4)文冠果的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类黄酮、单宁与DPPH·清除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酚类物质含量是影响文冠果无性繁殖的主要因素,酚类物质含量越低,文冠果的扦插、嫁接、组培的成活率越高;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文冠果无性繁殖最好在新梢生长初期进行,最佳时间为4~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7.
植物铁蛋白是植物体重要的铁调节蛋白。许多研究表明植物铁蛋白与氧化胁迫抗性之间具有较强关联。植物铁蛋白不仅能抵御高铁产生的氧化毒性,在很多氧化胁迫及环境胁迫抗性中也发挥作用。对植物铁蛋白在氧化及逆境胁迫中的应激加以综述,为铁蛋白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8.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为了挖掘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本研究对一个野生稻基因导入系W6023进行了白叶枯病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发现W6023具有广谱抗病性。用强致病菌PXO99诱导W60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IR24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105644962和91022599条序列,通过GO注释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糖代谢途径等方面。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203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在W6023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4个(56.2%),下调表达的有89个(43.8%),而且35.9%分布在第11染色体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20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6个属于类抗病基因,如NBS-LRR等;14个直接或间接与水稻体内过氧化物的代谢相关,如编码过氧化物酶和金属硫蛋白等;6个编码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如WRKY和NAC等;18个为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编码钙调素结合蛋白和萜类合成酶等。随机选择6个W6023中上调表达和3个IR2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进行RT-PCR及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是可靠的,为以后更深入挖掘W6023的抗病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组(n=48)。糖尿病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 (65 mg/kg,溶于0.l mmol/L、pH 4.5的柠檬酸缓冲液)来诱发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血糖大于16.8 mmol/L且同时具备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糖尿病症状的大鼠认为糖尿病造模成功。糖尿病和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糖尿病阿司匹林组(DM-ASA)、糖尿病辛伐他汀组(DM-SIM)、糖尿病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DM-ASA+SIM)和正常对照组(NC)、正常阿司匹林组(NC-ASA)、正常辛伐他汀组(NC-SIM)、正常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NC-ASA+SIM)(n=12)。阿司匹林组、辛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10 mg/kg阿司匹林、2 mg/kg辛伐他汀、10 mg/kg阿司匹林加2 mg/kg辛伐他汀溶于PBS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PBS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脂联素(APN)、血栓素B2(TXB2)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进行大鼠胸主动脉离体血管张力实验评价内皮功能;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血红素氧合酶-2(HO-2)、内皮型NO合酶(eNOS)、磷酸化-内皮型NO合酶(p-eNOS)、抗凋亡蛋白(Bcl-2)、环加氧酶-2 (COX-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值增高,且模型组呈现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减低现象(P<0.05);在糖尿病大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值(P<0.05),其通过上调HO-1、eNOS、p-eNOS、Bcl-2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升高血清APN水平,下调COX-2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调节TXA2/PGI2水平、增加NO水平,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结论:糖尿病大鼠呈现阿司匹林反应性减低,辛伐他汀具有潜在的改善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0.
啤酒风味是保证啤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工业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胞内代谢物和啤酒风味物质的对应关系,从代谢水平上研究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同时检测风味物质的含量变化和酵母胞内代谢物的变化,对得到海量的、多维的代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分析(PLS)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由PCA分析结果可知:磷酸、海藻糖、琥珀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对主成分贡献比较大,说明这些代谢物在不同发酵阶段含量变化显著。由PLS分析结果可知:对啤酒风味影响最大的物质主要为氨基酸,包括丝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酰胺等,这为啤酒中风味物质的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