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小兰  郝兰兰  张帆  王鸿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1981-1990
基于‘丁家坝李光桃’抗寒转录组数据,采用RT PCR技术克隆桃4 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Pp4CL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的抗寒分析,以解析‘丁家坝李光桃’的抗寒机制。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桃Pp4CL2基因(登录号:LOC18792923),其cDNA序列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CL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2)二级结构分析显示,Pp4CL2蛋白由4种状态的二级结构组成,其中α螺旋占30.51%、β 折叠占7.35%、不规则卷曲及延伸链分别占41.54%和20.59%。(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4CL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光、低温以及多种激素响应元件。(4)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桃Pp4CL2与杏(Prunus armeniaca)、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梅(Prunus mume)的蛋白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08%、97.98%和96.14%。(5)成功构建转化载体Pp4CL2 pRI101,对拟南芥和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6)与野生型相比,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的Pp4CL2基因相对表达量高,受冷害程度轻,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过表达Pp4CL2基因可增强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推测Pp4CL2基因在‘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2森林样地中的优势灌木苦糖果为对象,研究了苦糖果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 苦糖果径级结构呈现出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小径级植株数量最多,更新状态较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有利于群落更新和演替。以Ripley's K函数为基础,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在3个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先决条件模型)的处理下,树种整体和不同径级以聚集分布为主,且聚集程度随研究尺度的加大而逐渐减小,逐渐趋向随机分布。受到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负密度制约等影响,种内不同径级个体之间以正关联为主,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无关联,未出现负关联的情况。种间关系较为复杂,既有无关联,也有正关联和负关联,但以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  相似文献   
53.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刺柏属(Juniperus)植物群落是该地区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刺柏属植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53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其各个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 (1)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原则, 该区刺柏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祁连圆柏(J. przewalskii)林、大果圆柏(J. tibetica)林、密枝圆柏(J. convallium)林、塔枝圆柏(J. komarovii)林、大果圆柏灌丛和密枝圆柏灌丛, 进一步分为15个群丛。(2)调查所得维管植物共有142种, 隶属34科90属, 其中菊科种数最多, 占总种数的16.2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 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及灌木状的大果圆柏, 草本层以薹草属(Carex)和马先蒿属(Pedicularis)占优势。(4)该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中, 温带成分占总种数的52.59%, 温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为本区分布占比较大的分布区类型; 中国特有种占47.41%; 区系成分呈现横断山植物区系和唐古特植物区系成分互相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ö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ö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泔脚水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动植物油,这些物质极易发生腐烂变质,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采用由筛选到的微生物构成的活性污泥—活性炭混合法对高浓度泔脚原液不经稀释,直接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证明,泔脚水中的CODcr、TN和油脂得到明显的去除,水体的透光度得到很大提高。本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非常适合餐饮点分散、泔脚水排放量少的各餐饮单位采用。根据对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得知,利用CaCO3调节曝气液的pH值,能够提高和稳定α-淀粉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6.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绝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真菌,其根外菌丝可以侵染不同植物根系且可以进行菌丝融合,从而形成丛枝菌根网络(arbuscular mycorrhizal networks, AMNs)。AMNs可以在植物之间转运水分及营养元素如碳(C)、氮(N)、磷(P)等,最近研究表明AMNs还可以在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向邻近植物传递防御信号,对周围植物起到“预警”作用。目前,关于环境胁迫条件下AMNs介导的信号物质传递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亟待回答。该文首先回顾了目前有关AMNs介导的信号物质传递研究进展,继而梳理了这一研究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科学问题,包括AMNs在植物间传递防御信号的可能途径及相关机制, AMNs介导的信号传递对菌根共生体系的可能影响,以及AMNs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及其发展,最后讨论了AMNs介导的信号物质传递在作物保护等方面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57.
58.
以100只东方蝾螈早期胚胎为材料,用SEM和TEM对瓶状细胞形态结构和除去瓶状细胞的胚胎进行观察,去除瓶状细胞后,胚胎的原肠形成不会中断,外包和内卷仍能正常进行,并可以发育成幼螈,但有部分胚胎原肠前端缺失,长期培养的蝾螈胚对针刺激有反应,幼虫阶段中自由活动,我们的结论是:1)东方蝾螈原肠胚的瓶状细胞除了原肠前端存在外,还有部分瓶状细胞与原肠长轴垂直,从力学角度推断瓶状细胞在原肠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59.
任炳忠  赵卓  郝锡联 《昆虫学报》2002,45(Z1):20-21
 记述了采自松嫩草原的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er一新种, 即吉林雏蝗Chorthippus jilinensis sp. Nov.,并与其近似种翠饰雏蝗C.dichrous (Ev.)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0.
Hyperlipidaemias are common in obese people, and they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atherosclerosis (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veral drugs can depress serum cholesterol. However, they could cause serious side effects in various clinical setting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polydatin in high-fat/cholesterol (HFC)-fed hamsters. The levels of lipids in hamsters were measured enzymatically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polydat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FC and HFC+polydatin were detected for those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TC, TG and LDL-C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patic TG were fou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polydatin elevated LDL-C/HDL-C and TC/HDL-C ratios. In concert with other effects, serum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in hamster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gulation properties attributed to polyda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