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郝丽杰  杨伟  马丽娜  李耘  冯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87-6488,6495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为高龄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龄重症肺炎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男14例,女2例,年龄81-99岁,平均91.2± 1.4岁.有13例(81.25%)发生血小板减少,多在用药3~7天发生,停药后恢复时间5~10天.结论:利奈唑胺治疗80岁以上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下降发生机率高,建议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象,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及时停药,以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验证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原内固定取出、病灶清除、断端修整、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通过长期随访,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23例,感染治愈率92%;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性愈合24例,1例残留骨不连,愈合时间6-24月,骨性愈合率96%。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高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方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总DNA,PCR扩增出PSA启动子片段,建立PSA启动子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载体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PC-3中,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其活性。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荧光素酶重组载体PGL3-psap,荧光素酶检测显示重组载体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中有较强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高度活性的PS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锯凤蝶类与凤蝶科其他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其分类学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PCR和long PCR技术测定了属于锯凤蝶类的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结合已有的其他凤蝶科物种的相应序列数据, 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重建了凤蝶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树,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 丝带凤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42 bp, 包括13个编码蛋白基因(ATP6, ATP8, COⅠ-Ⅲ, ND1-6, ND4L和Cytb)、 22个tRNA基因、 16S和12S rRNA基因以及非编码的控制区; 基因组A, T, G和C含量分别为40.1%, 40.8%, 7.4%和11.7%, 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所有的蛋白质编码基因都使用标准的起始密码子(ATN); 除ND4 和 ND4L基因使用单个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外, 其余蛋白编码基因都使用了标准的终止密码子(TAA)。除丝氨酸 tRNA的二氢尿苷突环缺失外, 所有tRNA基因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型结构。基因组中共存在12个大小介于2~65 bp之间的基因间隔区以及15个大小介于1~8 bp之间的基因重叠区, 其中, 存在于COⅡ和tRNALys之间的24 bp的间隔区在其他鳞翅目昆虫中未曾见到。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并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对凤蝶科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 丝带凤蝶和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先构成一个支系, 再和冰清绢蝶Parnassius bremeri构成姊妹群; 表明锯凤蝶类应作为族级分类单元归于凤蝶科下的绢蝶亚科。  相似文献   
995.
从菝葜根茎中共分离得到3个新的二氢黄酮醇酰化糖苷(1~3)和1个已知的二氢黄酮醇苷(4),分别被鉴定为:(2R,3R)-二氢山萘酚3-氧-(6″-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山萘酚3-氧-(2″-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2),(2R,3R)-二氢山萘酚3-氧-(3″-氧-乙酰基)-β-D-葡萄糖苷(3)及(2R,3R)-二氢山萘酚3-氧-β-D-葡萄糖苷(4)。其结构通过MS,1D NMR和2D NMR等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研究结果表明,二氢黄酮醇的酰化糖苷可能是菝葜属的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996.
从林间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鉴定为瓦克青霉(Penicillium s askmanii ZN6).以滤纸酶活力为测定指标,开展瓦克青霉降解玉米秸秆条件研究,确定最佳温度32℃,起始pH 5.0,接种量6%(体积比),最适添加麸皮量为10%,降解时间72 h的滤纸酶活力达到6.27 IU/g.  相似文献   
997.
神经生长因子在雄鸡睾丸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雄鸡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取20 w、24 w、28 w、35 w龄雄鸡睾丸组织,一部分经冻存处理后采用Trizol试剂提取Total RNA。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原鸡NGF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5.0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两步法RT-PCR扩增出NGF基因片段,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另一部分经冻存处理后用RIPA组织裂解液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两步法RT-PCR扩增出的NGF基因片段经电泳检测为219 bp,符合预期片段大小,与GenBank中登录的鸡NGF基因比对,同源性达99%;NGF基因在不同周龄雄鸡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表现为:性成熟发育期(20 w-28 w)雄鸡睾丸组织NGF mRNA的表达量随鸡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28 w达到高峰,成年期(35 w)有所下降。Western blot检测到NGF的蛋白表达量随各发育阶段呈增加趋势,在20 w龄前,蛋白表达量处于较低水平,在进入睾丸迅速发育期(20 w-28 w)后,表达量大幅度增加,在35 w基本达到峰值。提示NGF mRNA的表达随着睾丸组织的发生、发育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且NGF在睾丸组织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等阶段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后续研究NGF在禽类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罗氏沼虾主要病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氏沼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大规模的养殖,尤其集中于东南亚地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病害发生也越来越多,给罗氏沼虾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主要疾病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病原的不同分为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主要围绕上述几类疾病的研究及防治的工作展开论述,为今后罗氏沼虾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运用TWINSPAN对山西七里峪茶条槭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Alatalo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TWINSPAN将茶条槭群落的73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各群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差异,群丛Ⅲ和Ⅶ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群丛Ⅰ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各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为草本层高于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含水量是影响茶条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非组培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其Basta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昌7-2’、大豆‘晋遗19’和高粱‘晋粱5号’的种子为受体,质粒pCAMBAR.CHI.11为供体,采用非组培转化法导入bar基因。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昌7-2’、‘晋遗19’和‘晋粱5号’的划胚种子都获得了转化植株,转化率均在5%以上,未划胚种子的转化率为0。共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能使玉米种子转化率比对照提高8倍,赋予300W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转化率可再提高60%。划胚处理对种子的出苗率影响较大,为17%左右。划胚种子于实验室条件下的Basta耐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对Basta的耐受性存在差异,玉米、大豆和高粱转bar基因植株的Basta耐受临界值分别为0.15%、0.1%和0.05%,Basta处理后的幼苗成活率在各作物间差异不大。田间喷雾Basta溶液结果证明,按Basta耐受性大小排列顺序为高粱<大豆<玉米,但按对Basta敏感性的排序为大豆<高粱<玉米。不同生育期喷雾除草剂的实验结果(T2)证明,在生育期后期作物植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比前期有所降低,生长前期喷雾后玉米、大豆和高粱的苗存活率分别为57%、49%和52%,生长后期喷雾后苗存活率分别为77%、70%和73%,但各个群体的PCR扩增阳性结果率均在80%以上,证明存活率差异是由植株对除草剂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差异引起的。多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