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9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2426篇
  635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转Bt基因抗虫棉对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效应 ,比较了 2种转Bt基因抗虫棉 (GK-1 2和新棉99B)和 1种常规棉上的棉蚜Chrysopaformosa对丽草蛉Aphisgossypi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与取食常规棉泗棉 3号上棉蚜的对照相比 ,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GK- 1 2上棉蚜的第 1代和第 2代丽草蛉 ,其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幼虫和茧的发育历期、茧重及成虫性比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但第 1代成虫的产卵量减少了 2 88 0粒 ,与对照差异显著 (P <0 . 0 1 ) ;第 2代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4. 0 % ,显著低于对照的 77. 7% (P <0 0 1 )。 (2 ) 2个品种的Bt棉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也略有差异。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个体相比 ,取食新棉 99B上蚜虫的第 1代丽草蛉 ,其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了 0 . 6d(P <0 0 1 ) ,茧期缩短了 0 . 7d(P <0 . 0 1 ) ,茧重降低了 1 . 2mg(P <0 .0 1 ) ,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茧重以及成虫性比等则无显著差异 ;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寿命等繁殖学特性也无显著差异 ,但其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5. 0 % ,显著低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处理 (72 . 7% ,P <0. 0 1 )。分别取食 2种Bt棉上的棉蚜 ,对第 2代丽草蛉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对西藏夜蛾科标本的研究发现委夜蛾属2新种,墨脱委夜蛾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和汉密委夜蛾Athetis hanmiensis sp.nov.。文中提供西藏地区委夜蛾属的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特征图及新种的详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标本室。墨脱委夜蛾,新种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图1,3,5,7)本种外部形态上与条委夜蛾相似,仅前翅基部、内横线区、外横线区、外缘区和中横线暗褐色。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宽短;抱器端窄而圆;抱器背延伸发达,超过抱器腹缘,末端较细;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4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脊部短而宽,中部平滑,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略呈V形;阳茎逐渐弯曲,在末端着生有硬化的齿,龙骨稍硬化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5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墨脱,海拔2100m,2005-08-24~26,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2。副模:5♂♂,3♀♀,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1。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汉密委夜蛾,新种Athetis hanmiensis sp.nov.(图2,4,6,8)本种外部形态上与A.suffusa(Yoshimoto,1994)相似,仅前翅红褐色明显。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相对大一些;抱器端宽而平直;抱器背延伸发达,末端较细,在抱器腹缘末端伸出;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5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较大,脊部长而宽,中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呈明显的V形;阳茎逐渐变细,龙骨硬化重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具有1个小角状突,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6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汉密,海拔2000m,2005-08-19~23,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7。副模:4♂♂,6♀♀,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6。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963.
桃'秦光2号'×'曙光'F1代SSR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桃品种‘秦光2号’和‘曙光’及其90株F1代群体为试验材料,依据SSR标记构建桃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图谱覆盖桃基因组640cM,包含16个连锁群、73个标记,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7cM;桃的白/黄肉性状(Y/y)、离/粘核性状(F/f)被分别定位在第8连锁群和第9连锁群上,距其相邻的分子标记距离分别为4和5cM。所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4.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依据优势树种可分为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杆纯林和华北落叶松青杆混交林.分别以纯林与混交林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种群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少或缺失,为衰退型种群;青杆幼苗充足,为增长型种群,随时间推移,混交林可能逐渐演替为青杆林.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纯林均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单优种群的现状在较长时间内将维持不变.整体来看,寒温性针叶林种群格局为聚集分布,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的聚集程度都分别大于相应的纯林,主要因为华北落叶松与青杆种群对光照的需求存在差异.随着立木径级增大,寒温性针叶林聚集程度降低,华北落叶松幼苗在林窗下高度聚集,成体聚集程度减弱;青杆幼苗聚集度较大,成体在纯林为聚集分布,在混交林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65.
966.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了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错配修复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选取Cd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0.5、1.0 mg·L1)Cd处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影响不大;Cd浓度为0.25 mg·L-1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Cd浓度为0.5和1.0 mg·L-1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微弱增加(P>0.05).Cd浓度为0.25 mg·L-1时,以18S rRNA为内参照,PCNA1、PCNA2、MSH2、MSH3、MSH6、MSH7 6个基因均出现了诱导表达,当Cd浓度增加到1.0 mg·L-1时,除了MSH6持续表达诱导及MSH3基因与对照相比表达抑制外,其他基因的表达依然出现诱导,但都低于0.5 mg·L-1Cd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基因表达的改变可作为检测Cd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潜在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67.
物候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物候提前,物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建立物候模型使物候期的预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影响植物和昆虫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和养分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物候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作物、树木、植被和昆虫4类物候模型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作物物候模型注重生理生态过程;树木物候模型以统计方法为主,但近期也有尝试将激素水平作为物候的决定因素;植被物候模型以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发展趋势;昆虫物候模型则进一步对发育起点的确定和对温度因子的修正,GIS的引入将昆虫物候模型的应用范围扩大.最后指出了目前物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8.
DNA条形码识别Ⅰ.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发展热点.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疫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检疫检验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9.
拟南芥养分离子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养分离子的跨膜转运是细胞获取养分的重要环节,亦是植物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进行养分吸收运移的基础。文中综述了拟南芥中养分离子转运蛋白在基因克隆、序列与结构分析、功能鉴定、表达与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讨论了这些转运蛋白在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吸收、运输、分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0.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力测定显示,抗马拉硫磷品对杀螟松、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都有明显的交互抗性产生,但对醚菊酯和吡虫啉没有表现出显的交互抗性。抗性遗传研究显示,正交和反交后代F1和F1'的显性值D分别为0.4014和0.3780,说明抗性主效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通过自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的LD-p线观察及与期望曲线比较,证明抗性遗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