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24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阵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艳芹  韩金祥 《生命科学》2003,15(4):200-202
肽核酸(PNA)以N—(2—氨基乙基)甘氨酸替代DNA分子中的磷酸戊糖骨架。它能特异性地识别与DNA、RNA所形成的杂交体。PNA—DNA、PNA—RNA的热稳定性要比相应的DNA—DNA、DNA—RNA高,而且PNA识别单碱基的能力强于DNA和RNA,使之在微阵列,尤其是SNP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PNA阵列从探针设计、阵列合成、杂交和检测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52.
渤海中、南部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1997年 6月、1998年9月和1999年4月共3个航次,覆盖渤海中、南部大部分海区的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平面分布规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其与底层水因子的相关性;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的确会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造成影响。通过对3个航次中3个相同站位的比较,发现不同年份之3个季节的平均Shannon Wiener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1998年9月和1999年4月2个航次中20个相同站位的平均Shannon Wiener指数同样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此外,渤海的物种数量要明显地高于胶州湾。  相似文献   
953.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微量气体(CO2、CH4、N2O)代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土壤生物是重要的基因库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生物是C、N地球化学过程 (土壤库 )的驱动者 ,调控微量气体代谢。在微量气体代谢中 ,土壤微生物具有直接的作用。真菌、CH4 生成菌、CH4 氧化菌、硝化菌以及反硝化菌等是调控微量气体代谢的关键生态功能类群。由于相对大的体积和强大的酶化学分解作用 ,真菌通常主导枯枝落叶的分解活动。“通气—厌气”界面是微生物群落的活跃区域 ,易发生微量气体代谢。“有机—无机”过渡层、水生植物根际区、土壤动物肠道系统是典型的微量气体代谢界面。土壤动物对微量气体代谢的作用通常为前期的和间接的 ,并且又是重要的。节肢动物 (白蚁 )和环节动物 (蚯蚓 )是分别代谢CH4 和N2 O的两个关键性生态功能类群。在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微量气体代谢的作用方面 ,由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需综合传统微生物实验技术与现代同位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我国缺乏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微量气体代谢影响的实质性工作 ,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4.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力测定显示,抗马拉硫磷品对杀螟松、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都有明显的交互抗性产生,但对醚菊酯和吡虫啉没有表现出显的交互抗性。抗性遗传研究显示,正交和反交后代F1和F1'的显性值D分别为0.4014和0.3780,说明抗性主效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通过自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的LD-p线观察及与期望曲线比较,证明抗性遗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55.
采用PCR技术,根据文献报道的鼠TPO成熟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以鼠TPO 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mTPO N端153个氨基酸的478bp cDNA片段及鼠TPO全长1032bp cDNA片段,mTPO153片段与合成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序列中Lys119-Lys135as的51bp肝素结合位点DNA片段连接,克隆到M13mp18及M13mp19载体中进行双向测序;同时将扩增的鼠TPO全长cDNA片段克隆到M13mp18及M13mp19载体中进行双向测序。证明获得鼠血小板生成素与肝素结合位点基因及鼠TPO全长基因,继之以pMAL-C2X为表达载体构建表达质粒,并经PCR及酶切鉴定。  相似文献   
956.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定向行为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法和干燥器测定法研究了烟粉虱对一品红、地瓜、菜心、番茄和包菜 5种植物的定向行为 ,结果表明 :(1) 5种植物对烟粉虱均有引诱作用 ;(2 )不同种植物对烟粉虱有不同的引诱作用 ,其引诱力的顺序为 :一品红 >菜心 >地瓜 >包菜 >蕃茄 ,方差分析表明 :烟粉虱对 5种植物的定向行为差异极显著 ,LSD法测定进一步表明 :一品红与其余 4种植物差异极显著 ;菜心与包菜和番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而与地瓜无显著差异 ;地瓜与包菜、番茄之间以及包菜与番茄之间均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957.
青藏高原若尔盖沼泽潜在CH4氧化与生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实验采集若尔盖草本沼泽3种生境(洼地、草坪、微丘草地)中的4个层位(0~5、5~15、15~30、30~50 cm)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测定潜在CH4氧化与生成,分析其分布特征。草坪泥炭层与矿质层分明,两层都表现出显著的CH4氧化能力,与高、低亲合力CH4 氧化菌跟随  相似文献   
958.
目的:观察奥美拉联用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奥美拉唑20mg Bid 呋喃唑酮0.2g Bid 阿莫西林1.0g Bid,疗程1w。结果:45例病例中,42例愈合,40例根除,7d疼痛缓解率为87%。结论:呋喃唑酮三联疗法能有效地根除Hp,且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病人依从性好,价格适中,是较理想的方案,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959.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脑特异的携氧蛋白 .为了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应用已构建大鼠NGB基因编码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NGB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 ,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 .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作为抗原 ,免疫Balb c小鼠 .通过传统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了抗大鼠NGB的单克隆抗体 ,并对全部 4株单抗进行了亚类和亚型、效价和特异性鉴定 .为NGB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60.
刈割强度对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静  杨持  韩文权  刘美玲 《生态学报》2003,23(5):908-913
通过对播种、移植于大小不同花盆的1年龄和多年龄冷蒿进行刈割实验。探讨冷蒿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库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刈割1/4和刈割2/4比不进行刈割和刈割3/4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表现为:刈割1/4>对照>刈割2/4>刈割3/4;刈割后在不同的资源与空间。冷蒿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均表现为:大盆>小盆>移栽盆;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生物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刈割1/4冷蒿生物量比对照增加,出现超补偿生长。别割3/4生物量降低。出现欠补偿生长。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冷蒿碳水化合物、生物量的积累;可利用资源、空间越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的变化趋势与再生生长的趋势一致。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可以表征再生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