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3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246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转Bt基因抗虫棉对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效应 ,比较了 2种转Bt基因抗虫棉 (GK-1 2和新棉99B)和 1种常规棉上的棉蚜Chrysopaformosa对丽草蛉Aphisgossypi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与取食常规棉泗棉 3号上棉蚜的对照相比 ,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GK- 1 2上棉蚜的第 1代和第 2代丽草蛉 ,其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幼虫和茧的发育历期、茧重及成虫性比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但第 1代成虫的产卵量减少了 2 88 0粒 ,与对照差异显著 (P <0 . 0 1 ) ;第 2代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4. 0 % ,显著低于对照的 77. 7% (P <0 0 1 )。 (2 ) 2个品种的Bt棉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也略有差异。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个体相比 ,取食新棉 99B上蚜虫的第 1代丽草蛉 ,其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了 0 . 6d(P <0 0 1 ) ,茧期缩短了 0 . 7d(P <0 . 0 1 ) ,茧重降低了 1 . 2mg(P <0 .0 1 ) ,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茧重以及成虫性比等则无显著差异 ;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寿命等繁殖学特性也无显著差异 ,但其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5. 0 % ,显著低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处理 (72 . 7% ,P <0. 0 1 )。分别取食 2种Bt棉上的棉蚜 ,对第 2代丽草蛉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992.
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黄素青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5,42(5):479-484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在我国属于二类检疫害虫。桔小实蝇可危害250多种水果和蔬菜。文章综述了桔小实蝇的危害、分类鉴定、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的研究进展,并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短蛸外套膜和足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阿新兰与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外套膜和足各部位粘液细胞进行分类及分析。将粘液细胞分为Ⅰ~Ⅳ4种类型: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胴体部背面和腹面的外套膜外表皮均有4种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粘液细胞为主,背面粘液细胞密度较小,腹面的密度较大。腕上皮皱褶处粘液细胞密度较大,其他大部分区域粘液细胞密度较小,以Ⅱ型为主,另有少量Ⅲ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吸盘外上皮含有大量的粘液细胞,也以Ⅱ型为主。漏斗内外上皮粘液细胞密度较大,基部以Ⅱ型为主,其他部位则以Ⅲ型为主。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4.
豆科三属八种植物的核型及rDNA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属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2n=2x=22)、毛洋槐(R.hispidaL.,2n=2x=30)和紫穗槐属的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2n=2x=40)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45SrDNA的染色体定位。槐属4个四倍体种各具4个45SrDNA位点,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红花槐,3个45SrDNA位点位于第5组染色体随体区域。刺槐,4个rDNA位点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端部;毛洋槐,8个rDNA位点,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的随体及次缢痕,另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着丝粒周围。紫穗槐,6个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和随体。本文对rDNA作为染色体标记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蓝藻胞外多糖(EPS)和胞内糖原的分配模式和作用,研究了在氮、磷、镁、钙和铁缺失条件下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 Gomont FACHB-896)胞外多糖和糖原代谢合成过程中碳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O-3、PO3-4和Mg2+的缺乏明显抑制了具鞘微鞘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996.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Nodal, a member of the TGF-β superfamily, acts through 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7 (ALK7) to inhibit ovarian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ir effects, a cell cycle gene array was performed and cyclin G2 mRNA was found to be strongly up-regulated by Nodal and ALK7. To study th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cyclin G2 in ovarian cancer cells, expression constructs were generated. We found that cyclin G2 protein level decreased rapidly after transfection, and this decrease was prevented by 26S proteasome inhibitors.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pull-down studies showed that ubiquitin, Skp1, and Skp2 formed complexes with cyclin G2. Knockdown of Skp2 by siRNA increased, whereas overexpression of Skp2 decreased cyclin G2 levels. Nodal and ALK7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Skp1 and Skp2 and increased cyclin G2 levels. Overexpression of cyclin G2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whereas cyclin G2-siRNA reduce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Nodal and ALK7.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cyclin G2 is degraded by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and that Skp2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cyclin G2 level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Nodal/ALK7 on ovarian cancer cells is in part mediated by cyclin G2.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西藏夜蛾科标本的研究发现委夜蛾属2新种,墨脱委夜蛾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和汉密委夜蛾Athetis hanmiensis sp.nov.。文中提供西藏地区委夜蛾属的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特征图及新种的详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标本室。墨脱委夜蛾,新种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图1,3,5,7)本种外部形态上与条委夜蛾相似,仅前翅基部、内横线区、外横线区、外缘区和中横线暗褐色。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宽短;抱器端窄而圆;抱器背延伸发达,超过抱器腹缘,末端较细;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4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脊部短而宽,中部平滑,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略呈V形;阳茎逐渐弯曲,在末端着生有硬化的齿,龙骨稍硬化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5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墨脱,海拔2100m,2005-08-24~26,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2。副模:5♂♂,3♀♀,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1。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汉密委夜蛾,新种Athetis hanmiensis sp.nov.(图2,4,6,8)本种外部形态上与A.suffusa(Yoshimoto,1994)相似,仅前翅红褐色明显。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相对大一些;抱器端宽而平直;抱器背延伸发达,末端较细,在抱器腹缘末端伸出;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5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较大,脊部长而宽,中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呈明显的V形;阳茎逐渐变细,龙骨硬化重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具有1个小角状突,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6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汉密,海拔2000m,2005-08-19~23,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7。副模:4♂♂,6♀♀,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6。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998.
999.
辽河流域栽培稻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霞  韩永强  侯茂林  廖晓兰 《生态学报》2008,28(12):5987-5993
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测定了辽河流域主栽水稻品种对二化螟发育和为害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不同品种的主要形态特性、硅细胞数量和主要生化特性,评价这些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盐丰47对二化螟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在沈农265上二化螟幼虫体重最小。在所测定的特性中,螟害株率与不同品种倒二叶叶角的自然对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稻茎Si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幼虫体重只与不同品种稻茎直径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水稻品种杭件利用和未来水稻抗件育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高浓度CO2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顶箱内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的原位土壤种植的红松幼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500umolmol-1CO2对针叶光合作用及相应光合参数的影响.实地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及胞间CO2浓度(Ci)的响应曲线,根据光合作用的生化模型,推算出了Rubisco活性或数量限制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光饱和条件下由RuBP再生能力限制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zx),以及表观量子产量(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zx)等.5001umolmol-1 CO2使红松针叶的VCmzx降低了4%,Jmzx和Jmzx/VCmzx比分别增加了27%和18%,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所以红松针叶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02处理仍未发生光合驯化.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的PN-PAR响应曲线表明,500pumolmol-1CO2使Pmzx增加了94%,AQY增加了21%,Pmzx增长高于AQY和Jmzx的增加比例,说明500umolmol-1CO2使红松针叶对光的利用效率增强.500umolmol-1CO2下的最大气孔导度(gcmzx)和最大蒸腾速率(Emzx)与对照比增加了一倍,与Pmzx增加的幅度接近.500ummol mol-1 CO2下和对照条件下的Ci/C2比均随环境CO2浓度(C2)增加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在较低Ca处(Ca≤200umol mol-1),500umol mol-1CO2使Ci/Ca比下降了l%-7%,较高Ca处(Ca≥300umol mol-1),500umol mol-1CO2使Ci/Ca比增加了5%-20%.CO2浓度变化会改变Ci/Ca比,由于气孔的调节作用,Ci/Ca比最终还是要维持在一恒定范围,且气孔对较低的CO2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