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364篇
  40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抑癌基因p16和白血病致癌因子Ralb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信息,并比较这两个基因在小鼠骨髓细胞和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甲基化状态的差异.运用"MethPrimer"软件预测p16、Ralb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设计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甲基化位点信息.结果显示,p16有1个CpG岛,岛上21个CpG位点全部未发生甲基化;Ralb有2个CpG岛,CpG岛1上的5个CpG位点全部呈甲基化状态,而CpG岛2上的17个CpG位点全部呈非甲基化状态,且小鼠骨髓细胞和体外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中两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一致.表明p16、Ralb基因甲基化状态未受外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提示在与两基因甲基化相关的研究中体外试验可替代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72.
73.
郑均宝  刘玉军 《植物研究》1993,13(3):268-275
选择易产生不定根的绿豆下胚轴做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在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试验指出,乙烯利和乙烯气体在低浓度下(1—5mgL~(-1))促进或不抑制不定根的形成,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IBA促进不定根形成的作用十分显著。IBA和乙烯相结合的试验说明,两者的作用似乎是独立的。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适于生根的低内源乙烯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抑制不定根形成。  相似文献   
74.
7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Hou LL  Zheng M  Wang DM  Yuan HF  Li HM  Chen L  Bai CX  Zhang Y  Pei XT 《生理学报》2003,55(2):153-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 ,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多种细胞。因此 ,MSCs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之一。为了探索MSCs的迁移和分化趋势 ,为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的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实验将体外扩增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 ,EGFP)的人骨髓MSCs注入PD大鼠脑内纹状体 ,观察了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注射MSCs前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 ,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可存活较长时间 ( 10周以上 ) ;随着时间的延长 ,MSCs迁移范围扩大 ,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皮质以及脑内血管壁 ;免疫组化法检测证实MSCs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 lase,NSE)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lialfibrillaryacidprotein ,GFAP) ;PD大鼠的异常行为有所缓解 ,转圈数由 8 86±2 0 9r/min下降到 4 87± 2 0 6r/min ,统计学分析P <0 0 5为差异显著。以上观察结果表明 ,骨髓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6.
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ARF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性和亚细胞定位,为研究其功能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ARF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SlARF2基因全长,并构建与黄色荧光蛋白(YFP)融合的pBA-ARF2-YFP表达载体,进而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将得到的T1代转基因种子萌发,然后取根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分布的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lARF2是富含Ser、Leu、Gly和Pro以及具有ARF家族典型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木薯和拟南芥的同源性分别为70.08 %、66.94 %和60.87 %.经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pBA-ARF2-Y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外,PCR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经荧光显微镜观察,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表明转录因子Sl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对番茄果实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s a crucial regulator to support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neuronal survival, its significant decrease is a pathophysiological hallmark in Alzheimer’s disease (AD) brains and accounts for poor prognosis. MicroRNAs (miRNAs) interfere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target mRNAs and control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MiR-322 is the rodent homologue of human miR-424, it is involved in the modulation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metabolic activities in diverse tissues and organs. However, the rol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miR-322 remain elusive in AD pathogenesis. Here we observed miR-322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ong with BDNF decrease in AD mouse brain. Bioinformatics prediction implicated that BDNF 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 possesses the putative target sequence of miR-322.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identified that miR-322 can directly conjugate to BDNF 3′-UTR. The functional research showed that MiR-322 input deregulates BDNF expression at either mRNA or protein levels, whereas miR-322 silence restores BDNF expression in vitro. Furthermore, we found miR-322 promotes Tau phosphorylation via negatively controlling BDNF–TrkB receptor activation, otherwise MiR-322 silence restores TrkB activation and attenuates tau phosphorylation. Collectively,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novel miRNA-dependent manner of BDNF degradation in AD pathogenesis, it may drive a miRNAs- or BDNF 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