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6篇
  免费   4722篇
  国内免费   10116篇
  33894篇
  2024年   616篇
  2023年   769篇
  2022年   1142篇
  2021年   1175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1214篇
  2018年   824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1051篇
  2014年   1570篇
  2013年   1384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894篇
  2010年   1659篇
  2009年   1721篇
  2008年   1880篇
  2007年   1793篇
  2006年   1784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1191篇
  2003年   1067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834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5年   12篇
  1954年   16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测算——选择实验法在武汉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竹  鞠登平  张安录 《生态学报》2013,33(10):3213-3221
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地保护补偿政策制定的依据.对外部效益进行了理论界定和实证测算,认为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村集体和农地使用者以外个体从农地保护中得到的收益,通常是非市场收益,对其测算应区分外部效益的内部(外部效益发出者)和外部(外部效益接受者),并确定外部区域的范围.实证利用选择实验模型对武汉市5个区域进行了支付意愿测算,在内外部划分的基础上估算了武汉市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方法下外部效益测算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武汉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的外部效益分别为30773.2,653860.0,119267.0和82472.7元/hm2;用行政区域直接代替外部性影响区域的做法会使耕地外部效益的测算结果偏高,也会造成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测算的误差,为避免这类误差,外部性测算及相关补偿、税费政策应考虑内外部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52.
林地利用被认为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但施用污泥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根箱试验,分析表施和混施10%污泥对速生树种团花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土壤pH值和电导率动态变化及根系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拟合土壤pH值、电导率和根系重金属含量与根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不施污泥(对照)相比,混施污泥显著抑制了团花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长,混施污泥120和240 d后,0~20 cm土层总根长分别为不施污泥的76.9%和67.4%;表施污泥对团花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根体积。混施污泥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电导率及根系重金属含量,混施污泥0~20和20~40 cm土层根系镉含量分别是不施污泥的11.5和10.0倍。线性回归拟合分析显示,不同处理0~20 cm土层的电导率与根长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施和混施污泥根系镉含量与根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混施污泥抑制了团花根系生长,这可能是由于混施污泥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和根系镉含量所致,而表施污泥对团花根系生长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海洋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海洋真菌是其重要组成之一。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一株深海真菌白色侧齿霉Engyodontium album能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engyodontiumin A,该化合物能抑制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创伤弧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是一种潜在的海洋源抗菌药物。目前,该菌遗传转化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开展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调控机制及其他功能基因研究。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深海白色侧齿霉菌的原生质体,建立了借助聚乙二醇3350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并将pCT74-sGFP载体成功导入白色侧齿霉的原生质体中,结果显示外源GFP能稳定表达。此外,为了明确白色侧齿霉菌是否能够开展基因敲除研究,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我们选取酵母高渗甘油信号途径中的同源基因EaSHO1进行初步探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将目的基因EaSHO1的开放阅读框(ORF)替换成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由此获得EaSHO1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及初步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EaSHO1缺失不影响白色侧齿霉菌的营养生长及对高盐胁迫的响应,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EaS...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羧化壳聚糖在蚊净香草组培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2 g/L羧化壳聚糖,有利于提高蚊净香草诱导率;附加4 g/L羧化壳聚糖,试管苗增殖率达6倍,且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55.
56.
景观水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运河 (杭州段 )疏浚底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及其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室发芽率测定表明 ,土壤中大量掺入疏浚底泥对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在盆栽中影响很小 .疏浚底泥田间投放量在 2 70t·hm-2 以下 ,对青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超过 2 70t·hm-2 以上用量对青菜产量有一定影响 .与青菜相比 ,草坪草、园艺花卉对底泥投放量具有更大的耐性 ,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长现象 .底泥用量在 10 80t·hm-2 以下时青菜中Cu、Zn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用量为 135 0t·hm-2 时则均超过了标准 .原状土柱淋洗实验发现底泥用量在 4 5 0t·hm-2 以下未造成地下水污染 ,表明运河底泥直接土地利用较一般污水污泥堆肥的危害更小 ,园林投放比农田投放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土地利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疏浚底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57.
葡酒红菇的生态学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4年对葡酒红菇生态学的调查观察,掌握葡酒红菇的生态环境,以便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栽培引种葡酒红菇。研究结果表明:葡酒红菇是一种外生菌根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坏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5—27℃,相对湿度80%-100%,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达40%以上,均有红菇发生,而降雨量力其主导生态因子。每年在夏秋高温闷热阵雨之后为发生盛期。发生地以山中下部为多,林间郁团度0.8左右,土壤pH值5.6—7.0,其共生树种以壳斗科为主。  相似文献   
58.
Using 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digoxigen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ssay and propidium iodide-DNA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assay, the effects of mouse thymic dendritic cells (MTSC4) on the proces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of thymocytesin vitro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noticed that thymocytes bound to MTSC4 used in this study.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apoptotic nuclei of the bound thymocytes on MTSC4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medium-cultured thymocytes, while the bound thymocytes on mouse thymic epithelial cell (MTEC1) showed much lower percentages of apoptosis. FACS analysis quantitatively confirmed the observation. Phenotype analysis showed that MTSC4 induced the deletion of CD4 + CD8 + cells and CD4 + CD8-.cells in 18 h of cocultu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selection of medullary thymocytes may be achieved by thymic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their enhancing effects on apoptosi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39670685) and FokYin T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59.
60.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抗突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的防癌抗突变作用在国内外的实验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证明。本文就茶及茶多酚的生物抗突变作用、去突变作用、抗氧化作用对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等抗突变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及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