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8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90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家蝇Phormicin作为防御素家族的成员,是一类具有广普抗菌活性的抗菌肽.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法表达并纯化获得了家蝇PhormicinA蛋白.将家蝇Phormicin A原核表达蛋白与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乳化混匀,先后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其多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蛋白中和吸附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抗体的特异性.进一步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家蝇三龄幼虫样品,进行内源性验证并测定抗体的效价.结果 显示,该多克隆抗体既可以识别家蝇Phormicin A原核表达蛋白,也可以识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家蝇三龄幼虫产生的内源性Phormicin A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hormicin在家蝇天然免疫和防御中的机制等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2.
Smoking and Candida albicans (Calbicans) infection are risk factors for many oral diseases.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Calbicans infection. However, the exact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is relationship remains unclear. We established a rat infection model and a C. albicans-Leuk1 epithelial cell co-culture model with and without smoke exposur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smoking contributes to Calbicans infection. Oral mucosa samples from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patients with oral leucoplakia were also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ir smoking statu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moking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redox dysfunction in the oral mucosa. Smoking-induced Nrf2 negatively regulated the NLRP3 inflammasome, impaired the oral mucosal defence response and increased the oral mucosa susceptibility to Calbica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rf2 pathway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ral diseases by mediating an antioxidative response to cigarette smoke exposure and suppressing host immunity against Calbicans.  相似文献   
123.
124.
Wang  Yuhan  Wang  Dianhong  Zhang  Xiangli  Huang  Tianye  Zhao  Xiang  Zeng  Shuwen 《Plasmonics (Norwell, Mass.)》2021,16(2):463-469
Plasmonics - By introducing the sub-wavelength grating (SWG) waveguide in the long-range surface phonon resonance (LRSPhR) device, a mid-infrared Fano resonance is formed due to the coupling...  相似文献   
125.
Zhou  Ting  Gou  Xinyu  Xu  Wei  Li  Yong  Zhai  Xiang  Li  Hongjian  Wang  Lingling 《Plasmonics (Norwell, Mass.)》2021,16(2):323-332

We propose a dynamically tunable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 waveguide system based on bulk Dirac semimetals (BDS) containing only a side-coupled T-shaped cavity.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 (PIT) is achieved in the terahertz band by introducing a position offset. We have analy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PIT in this system,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r the position offset, the higher the peak of the PIT window. The spectrum responses of PIT system can be flexibly regulated via transform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urrounding medium, which is promising for sensing devices. In addition,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peak transmission can be actively adjusted by controlling the Fermi energy of the BDS without reconstructing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Moreover, the optical delay time near the PIT peak reaches 11.001 ps, which has good slow-l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 candidate in the field of slow-light equipment. The structure we designed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esign of SPPs light-guide devices.

  相似文献   
126.
不同放牧强度对赛罕乌拉草原蜘蛛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 对维系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最普遍的方式, 了解放牧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内蒙古赛罕乌拉草原上5个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的蜘蛛多样性,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比较各样地中的蜘蛛多样性, 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 NMDS)和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比较各样地间的蜘蛛物种组成相似性, 再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植被高度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重度放牧强度样地的蜘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未放牧及轻度放牧样地; 具体到常见科上, 放牧强度对织网型的园蛛物种数和个体数影响显著, 而对游猎型的狼蛛、跳蛛却不明显; 织网型蜘蛛主要受植被结构影响, 而游猎型蜘蛛更可能受潜在猎物可得性的影响。NMDS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 蜘蛛类群的物种组成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 放牧强度越低, 物种组成和未放牧样地越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草原植被高度与蜘蛛多样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即植被高度越高, 蜘蛛多样性越高。其中依靠植物构建蛛网的园蛛科和在植物上层伏击猎物的蟹蛛科、逍遥蛛科等与植被高度显著相关。这说明植物资源及其空间异质性可能对草原蜘蛛多样性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降低放牧强度有助于保护草原蜘蛛群落的多样性, 特别有利于织网型蜘蛛。  相似文献   
127.
海南鲌(Culter recurvicep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经济鱼类, 由于受到近些年水利开发、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资源量快速下降, 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为保护和合理开发海南鲌种质资源, 本研究采集了华南地区23个地理群体207尾海南鲌样本, 测定了2个线粒体基因(CytbND2)并从Barcode of Life Data System数据库获得相对应线粒体COI基因,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系统发育分析、分化时间估算、单倍型网状图、群体遗传分析和Mantel检验)对海南鲌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展开研究。系统发育分析和单倍型网状图表明华南地区海南鲌群体被分成3个谱系(I、II和III), 其中谱系I和III由珠江的群体组成, 谱系II由海南岛的群体组成。分化时间估算发现3个谱系之间的分化时间介于0.028-0.251 Ma之间, 表明华南地区更新世气候变化可能是造成海南鲌谱系分化的重要原因。群体遗传分析发现海南鲌群体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 0.511, P < 0.001), 并且符合距离隔离模式(R = 0.348, P = 0.0010)。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 海南鲌群体可能在0.010-0.025 Ma经历了群体扩张, 表明更新世的气候波动也影响了海南鲌的群体大小和分布。综上所述, 海南鲌群体由3个谱系组成, 更新世气候变化是导致3个谱系分化和影响海南鲌群体动态历史的重要因素。此外, 海南鲌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也可能受到了空间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隆水蚤科以其丰富的个体数和多样性成为海洋水体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小型桡足类, 但其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仍有较大不足, 其生态功能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存在被低估的可能。为了提升对隆水蚤科的认识, 本文对国际隆水蚤科分类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隆水蚤科的物种多样性研究难点和技术发展趋势、隆水蚤科的分布和生态等方面研究进行概述。19世纪末Giesbrecht创建隆水蚤科, 随后该科的新物种不断被发现和描述, 目前已描述115种。中国海仅记录到隆水蚤科物种11种, 相关生态学研究较薄弱。隆水蚤科由于个体小, 许多物种间具有高度的形态相似性, 并且包含很多姐妹种及种内分型, 因此许多研究将传统分类鉴定手段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以提高物种的发现和描述效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关隆水蚤科物种的分布特征、食性特征、种群特征和行为学特征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这都将提高隆水蚤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研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许多设备先进的科学考察船和载人潜水器被用于海洋研究, 从近海、边缘海到深远海研究的协同发展, 海洋生物样品资源不断丰富, 这将带动我国分类和多样性研究快速发展, 使隆水蚤科的分类学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9.
王琴  陈远  禹洋  向左甫 《生物多样性》2021,29(7):995-84
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植物的传播通常被认为主要依靠风、水、弹力等非生物媒介, 而动物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概述了: (1)孢子植物对动物传播的适应: 一方面孢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庇护所、繁殖场所等, 另一方面孢子植物也可产生视觉、嗅觉等方面的线索来吸引动物, 从而促进动物传播其繁殖体。(2)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模式: 包括体内传播(消化道和组织寄生)和体外传播两种, 这些模式都能对孢子植物繁殖体进行有效传播。由于动物间形态或生活习性的不同, 以致传播距离存在差异, 最短距离为0.1 cm, 最长距离可从北半球至南半球。(3)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由于某些孢子植物繁殖体的结构特点或萌发的需求, 以致其繁殖体只能通过动物的传播才能得以定殖, 因此动物与孢子植物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 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内容以及研究单方面的传播途径,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有效性以及多途径同时传播对孢子植物定殖的影响, 同时应更加关注孢子植物和动物互惠关系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将来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0.
海拔变化会引起气压、温度、降水、土壤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子发生急剧变化, 植物功能性状-海拔的相互关系对于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植物的适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青海湖流域海拔3 400-4 200 m范围内布设了5个样地(海拔间隔约200 m),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 测定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 结合气象数据, 探讨了海拔对青海湖流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群落加权平均植株高度(H)、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氮比(C:N)和叶片氮磷比(N:P)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 比根表面积(SRA)随海拔升高波动下降, 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磷含量(LPC)随海拔升高显著升高, 叶片碳含量(LCC)比根长(SRL)和根组织密度(RTD)随海拔未发生显著变化。(2)所有性状的变异来源以物种组成变化为主, N:P和LPC的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组成变化呈现正的协变效应, 其余性状为负的协变效应。(3)降水和0- 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SLA变化的解释率较高, 温度和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其余性状随海拔变化的解释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物群落主要通过物种更替来适应随海拔升高而剧烈变化的环境, 且各群落中的非优势种倾向于占据与优势种相反的性状空间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海拔变化的热量和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是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