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4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d-Xylulose, an intermediate of d-xylose catabolism, was observed to be fermentable to ethanol and carbon dioxide in a yield of greater than 80% by yeasts (including industrial bakers' yeast) under fermentative conditions. This conversion appears to be carried out by many yeasts known for d-glucose fermentation. In some yeasts, xylitol, in addition to ethanol, was produced from d-xylulose. Fermenting yeasts are also able to produce ethanol from d-xylose when d-xylose isomerizing enzyme is pres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thanol could be produced from d-xylose in a yield of greater than 80% by a two-step process. First, d-xylose is converted to d-xylulose by xylose isomerase. d-Xylulose is then fermented to ethanol by yeasts.  相似文献   
72.
73.
用改进的固相磷酰三酯法合成了oligo-d(G-C)_3。以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波长488nm.,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纯化后的oligo-d(G-C)_3和其组分单体5’-dGMP和5’-dCMP的激光喇曼谱。观察到被测定的物质在300-2500cm~(-1)频率区间,各自都有其特征的谱形和喇曼峰。5’-dGMP和5’-dCMP谱中大多数特征峰在寡聚体的谱中消失,而在oligo-d(G-C)_3谱中出现了几处新的喇曼峰。经查证,峰832,851和899cm~(-1)系糖-磷酸主链的特征喇曼峰,另外几处峰与DNA的构象有关。实验结果表明oligo-d(G-C)_3在水溶液中(室温)主要以B-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74.
75.
76.
本文根据湍流统计理论和野外观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林带背风面湍流自相关、空间相关和湍流积分尺度特征。在林带背风面的林缘附近,由于湍流尺度较小,使湍流相关系数不紧密。这时的时间尺度在2—3s(1.5m)和3—8s(5m),而空间尺度为10—20m左右。在远离林带以后,林带的作用减弱,随着湍流尺度增大,导致湍流相关系数增大。这时的时间尺度在15—20s,空间尺度在70—80m范围内,且湍流自相关系数服从2/3的指数定律。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田间温度控制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高温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与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期、流行期、发生程度以及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统计相关模式,确定了高温控制生态防治方法的技术指标。最高温度、高温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这3个主要指标与病情和黄瓜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最高气温每升高1℃,发病期和流行期将推迟3—5天,病叶率降低13—15%,黄瓜产量可增长1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发病期和流行期越晚,病情越轻,产量越高。研究证明,高温控制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具有明确的气候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测定了东北地区9个主要针阔叶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季节动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树种之间的营养元素相互关系。从而证明了N,P,Ca是植物重要的临界营养元素,Fe和Mn是表土中高度积累元素,树木对前者的吸收与土壤表土中含量有关,而对后者则表现相对的独立性和选择吸收能力。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角度考虑,红松与胡桃楸混交,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硬阔叶树与软阔叶树混交,针阔叶树之间混交或白桦与其它各树种混交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9.
官云浩 Moses  E 《微生物学报》1991,31(6):433-437
Bacteroides nodosus is the essential causative agent of ovine footrot. It produces extracellular proteases which involved in pathogenesis of footrot.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subcloning of Bacteroides nodosus protease, its overexpression in E. coli and its N-terminal polypeptide sequence. The subclone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in E. coli using SphI digested original clone (15 kb) and plasmid PTZ18R and screened using immunological assay. Th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using SDS-PAGE. The subcloned DNA fragment was then cut with Sau3AI, cloned into pKK232-8 vector to perform promoter isolation and analysis. The promoter strength was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