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972.
1981年4-7月,笔者对滇西北德钦县的白马雪山东坡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路线及食性作了初步观察。由于时间短促和本工作难度较大(森林茂密、坡陡、每群个体数很难确切统计),只能根据考察资料和当地多次猎获过滇金丝猴的猎人提供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整理。 自该种订名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对滇金丝猴食性的研究,还未曾见有专题报道。MilneEdwards在发表新种时,仅介绍了部分生物学资料(Elliot 1913)。彭鸿缓等(1962)报导仅证明滇金丝猴确实存在。近年李致祥(1981)报导滇金丝猴的分布和习性时,关于食性部分,也只作了摘要式的说明。杨德华等(1981,1982)作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 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方法:通过RT-PCR 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pMD18-T-P1-2A和 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结果: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74.
氮磷亏缺对玉米根系水流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从单根和整株根系两个层次研究了N、P营养与玉米(Zea mays L.)根系水流导度(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Lpr)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型抗旱的杂交种F1代户单4号和母本天四的单根水导和整株根系水导均高于不抗旱的父本478,其中天四的单根水导最高,而户单4号的整株根系水导最高。N、P亏缺均使玉米单根水导和整株根系水导降低,但与N亏块相比,P亏缺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整株根系水导和较低的单根水导。整株根系的水导更能反映植物根系的输水性能。  相似文献   
975.
根系发育的营养调控及对其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慕自新  张岁岐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0):1818-1828
根系发育对土壤中无机营养的供应和分配的变化非常敏感,本文综述了N、P、K等营养影响根系的发育进程如分枝、根毛产生、直径、生长角度、结瘤作用和簇生根的形成等的机制。营养的供应对根系发育的影响既可以是直接的、是外部营养浓度改变的结果、也可以是间接的、是植物内部营养状况变化的结果。直接途径引起暴露在营养供应中的那部分根系的发育反应;间接途径引起系统的反应,并且似乎依赖于来自冠部的长距离的信使。讨论了最新所了解的内外营养感受(sensing)的机制,长距离信号的可能特征,激素在营养形态发生反应中的作用,根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特性,以及植物根系在生态恢复、防止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6.
3种红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乙醇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鲜成熟的去核油枣、木枣及团枣用95%乙醇浸泡,低温蒸除乙醇、膏状物用乙醚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乙醚溶液。结果表明,3种新鲜成熟的红枣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肉豆蔻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脂、月桂酸乙酯、硬脂酸乙酯、苹果酸二乙酯、葵酸乙酸等16种酯类,以及乙酸和棕榈烯酸等2种酸和3-羟基-2-丁酮。不同品种的红枣中所含酯类的多少及含量的高低均有所差异。在同一种红枣的果肉中检测到16种酯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77.
太湖流域主要植物异戊二烯排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封闭式采样方法及光离子化气体分析仪 (GC_PID)直接分析测定了太湖地区的 94种植物的异戊二烯排放通量 ,结果表明 :在太湖地区 ,排放异戊二烯的植物有山茶、芭蕉、白栎、茶、垂柳、刺槐、短柄抱栎、法国梧桐、风尾竹、枫香、钻天杨、合欢、河柳、胡枝子、槐树、黄檀、箭竹、苦楝、苦竹、莲、芦苇、罗汉松、毛白杨、毛竹、女贞、山鸡椒、十大功劳、柿子、算盘子、甜槠、香蒲、水稻、云实、樟树、梓榈、紫荆、紫穗槐、紫藤。毛竹作为太湖地区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种人工植被 ,大量释放异戊二烯 ,排放潜力达 1 1 6 .0 4± 2 3 .3 5ug·g- 1 dw·h- 1 ,有可能会影响到该地区的大气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978.
一种使用混合PCR筛选技术高效延伸水稻BAC—重叠群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克隆连克隆 (clonebyclone)”战略进行水稻基因组测序需要依赖于构建好的基因组物理图。工作着眼于水稻籼稻广陆矮 4号 (OryzasativaindicaGuangLuAi4)第四号染色体长臂上 5 6 .1~ 6 8cM的区域 ,采用PCR方法筛选BAC全库来延伸重叠群 ,构建物理图。通过参照特异遗传探针定位的BAC克隆 (seedBAC)末端序列设计了 14对引物 ,按特定规则分成 3组 ,分别以代表水稻BAC库 (共 2 2 36 8个BAC )的 2 33个BACpool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一共获得了 6 5个阳性BAC克隆 ,通过末端测序、酶切杂交等方法确定了其中 2 9个BAC克隆作为有效延伸的克隆 ,延伸了 8个重叠群。通过酶切杂交、末端测序等方法还获知阳性BAC的延伸方向、延伸长度以及与seedBAC之间的重叠长度。8个重叠群总的延伸长度达到5 10kb。与实验室原用于作物理图的其他方法如指纹图、点杂交等相比 ,该方法有高效率、高灵敏度、专一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引物的合理分组和PCR实验条件的改进降低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979.
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内人工栽培的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为研究对象, 就如何选择最优样方的面积和数目来估算川续断地上部分体积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球缺模型计算栽培川续断的地上体积, 然后利用基于套状样方的样带调查法研究估算川续断体积时的最优样方面积, 最后利用方差法计算最优采样数目。结果表明: (1)在只考虑相对平均值和相对消耗时, 25 m × 25 m是最优样方面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样方的边界效应和单位面积地上体积相对平均值的变化, 得出25 m × 50 m是最优样方面积。(2)如果预计置信度1-α是0.9, 绝对误差限度d是0.12, 总体方差S2按照常规取0.25, 则25 m × 50 m对应的最佳样方数目是25。(3)该研究实际采集了25个25 m × 50 m的样方, 计算后得到整个栽培园地(面积为72696.24 m 2)川续断的总体积90%的近似置信区间为[1909.798 m3, 2214.762 m3]。  相似文献   
980.
采用辣椒秸秆废弃物与酸化土壤共培养的方法, 设计了不同添加量的辣椒茎、叶与酸化土壤充分混合、共培养, 测定了土壤交换性离子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探讨辣椒茎、叶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辣椒茎、叶可以改善酸化土壤pH, 降低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含量; 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NH4+-N含量, 影响土壤NO3--N转化; 添加辣椒茎、叶可提高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CEC及盐基饱和度, 尤其以添加辣椒叶5%的效果最好; 辣椒茎、叶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但培养60 d后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添加辣椒茎、叶能提高土壤酶的几何平均数, 改善酸化土壤质量, 其对酸化土壤质量的改变与辣椒茎、叶的添加量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开拓辣椒秸秆利用途径、改善土壤酸度, 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