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8篇
  免费   1769篇
  国内免费   194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1232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1052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1060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1686篇
  2013年   1839篇
  2012年   1961篇
  2011年   1804篇
  2010年   1095篇
  2009年   955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松辽盆地阿尔必期微体浮游植物新属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描述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阿尔必期泉头组三段的微体浮游植物化石1新属7新种,隶属于微咸水沟鞭藻类2属5新种(含4新亚种),淡水绿藻1属1种和疑源类1新属1新种。并对沟鞭藻 Ngktericysta Bint,1986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43.
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44.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山羊草异代换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从兰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5个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映72180、块天选15等)作母本与11个山羊草(Ae.speltoides, Ae.sharonensis等)杂交,再以4D缺体为轮回亲本对杂种进行回交,借助于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缺天选15×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体异代换系,缺72180×沙融山羊草单体异代换系。代换系生长发育良好,育性基本正常,表明山羊草的4S染色体能够补偿小麦缺失的4D染色体的功能。证明利用“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山羊草异代换系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C18饱和脂肪酸和胺可增加DPH标记肌浆网(SR)的荧光偏振度,而C18单不饱和脂肪酸。胺和醇则使其偏振度下降。加入MgATP,可除去单不饱和脂肪胺引起的DPH标记的荧光偏振度下降,并使之高于未加脂肪胺的对照水平。饱和酸及相应胺可使标记于膜脂中层和深层的TAS和12AS的荧光偏振度上升,不饱和酸及相应胺和醇仅使12AS荧光偏振下降。说明脂肪族类两亲物对SR膜流动性的影响与脂肪链饱和程度有关。饱和者主要使膜中、深层流动性下降.不饱和者主要使膜深层流动性升高。  相似文献   
46.
甲型肝炎(甲肝)病毒基因全部开放读码框架cDNA重组于痘苗病毒天坛株DNA的HindⅢM片段,获得了重组痘苗病毒VMS11HAV25。用10~7PFU或10~8PFU病毒量皮内免疫家兔,能诱生甲肝病毒抗体,其滴度与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及间隔有关。组织培养中和试验表明,该抗体具有中和甲肝病毒的能力。VMS11HAV25的免疫效果似优于本实验室已报道的另一株甲肝病毒基因重组于TK区的重组痘苗病毒Re41。  相似文献   
47.
碳谱在甙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甙为例,较为详细地总结归纳了~(13)C-NMR谱在糖的数目,构型、构象、连结位置以及糖链数目等方面的应用规律,以及~(13)C-NMR谱在甙键稳定性、糖的连接顺序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8.
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国13个点、19个品种多播期试验基础上,对稻米垩自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天的日均温是影响稻米垩白大小的主要气象因子。经对稻米垩白与齐穗后15天内均温关系的动态分析可知,稻米垩白随该时段温度提高而增大的拐点温度约为29℃(品种间略有差异),接近或超过该点温度,稻米垩白会突发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49.
光合能量代谢对C_3植物光呼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_3植物光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受光合能量代谢状况的调节。在外界无CO_2和照光条件下,贮藏性光合产物经某种转化途径能“回迁”光合与光呼吸碳循环并显著地受到光合能量代谢的影响。在无CO_2或低CO_2浓度、高光强条件下,此碳素“回迁”过程对协调光合能量代谢与光合碳素代谢平衡,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两栖类卵第一次卵裂前,缩时电影显示出卵表面有收缩波。由于卵的体积未变,在收缩时卵的高度必然增加。Sawai(1978)利用棱镜侧面摄取了蝾螈卵轮廓的高度变化,证实了卵裂前卵最高处的高度确有增加。但这一方法不能测知整个卵表面各处的高度变化,而且仅是二维的。在林蛙卵上,我们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发现第一次卵裂前卵表面分子有规律性的流动,推测这是卵球的张弛。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