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1篇
  免费   1933篇
  国内免费   234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1015篇
  2020年   825篇
  2019年   958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1367篇
  2014年   1690篇
  2013年   1718篇
  2012年   2024篇
  2011年   1776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1151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973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ong Ming 《Plant Ecology》1987,72(1):35-44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is a pioneer in forest succession in the subtropics of East Asia. However, the species persits, though with decreasing abundance, throughout the various successional phases. Agestructure, spatial pattern, density, population biomass, and their dynamics are described for a population in Sichua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 census of all individuals in the population while substituting space with time. In the course of successio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creases and its rate of growth decreases until self-thinning starts; during the phase of self-thinning density decrease and continues to decrease even afterwards, but the rate of growth increase markedly after self-thinning has stopped.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biomass (Bp) during the early succession from shrub-grassland to the early stages of mixed pine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an be described by a logistic equation. Later, Bp decrease rapidly. These changes are governed partly by inherent biological features of P. massoniana and partly by the invasion,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hade-tolerant evergreen broad-leaved trees. Both self- and alien-thinning occur. Soil conditions affect the rates of thes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2.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3.
本工作利用光吸收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甲素对DNA分子中四种碱基A、G、C和T光氧化的敏化作用,发现在反应体系的pH为9.0、甲素浓度为3×10~(-5)mol/L、光照40分钟时,G和T紫外吸收明显降低;HPLC分析发现甲素敏化的G光氧化体系比对照体系多出现一组分峰(滞留时间0.927分钟),该峰用475nm波长检测比260nm波长检测灵敏。根据反应机制推测是G环破裂产物。在反应条件固定时,甲素敏化G的光氧化作用受pH、光照时间及甲素浓度影响极大。单线态氧淬灭剂——叠氮钠浓度在40—110mmol/L可部分抑制甲素敏化G的光氧化作用,>110mmol/L时反应完全被阻断,提示甲素对G光氧化的敏化作用主要通过单线态氧(~1O_2)即Ⅱ型机制起作用。本文还讨论了G光氧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4.
大布苏的细石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祝安 《人类学学报》1989,8(1):48-58,,T001,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吉林省西部大布苏泡子东岸二级阶地前缘原生黄土状地层中的486件石制品,其中包括8件石器及100多件细石叶。大布苏地点的细石器材料,类型简单,成型的石器少,分布范围有限,可能是一个临时石器加工点。其时代初步定为旧石器时代末期。  相似文献   
45.
Summary The effect ofin situ extraction and elicitor treatment on shikonin production was studied with the suspension cultures of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hikonin concentration of 60 mg/L was achieved by the use of both techniques which was 2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ulture, and 65 times higher in terms of shikonin productivity. The host-pathogen effect of elicitor treatment andin situ extraction for product removal were effective for shikon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叶的宏观结构,首次报道连香树齿腺体显微结构及晶体类型,并对叶柄维管束的变化作了进一步研究。通过与近缘科的比较,我们认为连香树科的系统演化处于孤立地位,和金缕梅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木兰科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47.
于丹  赵克尊 《生态学杂志》1990,9(1):7-10,50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森林中枯枝落叶较多,生境复杂,为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因而在森林中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大多数昆虫都以森林  相似文献   
48.
葡萄胚珠,胚乳及胚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早玫瑰”和“新玫瑰”葡萄胚珠、胚乳和胚的发育。结果表明:花后3天胚珠即开始迅速生长,其生长的最终大小依品种成熟期的不同而各异。胚乳游离核在花后33天成为细胞状态。受精后16—21天,合子才开始第一次分裂。当胚乳充满珠心组织时,胚开始迅速发育并一直持续到果实成熟.胚的发育与果实的发育无明显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49.
对长春和北京地区连续12年(1976年冬至1988年春)引起小儿肺炎的3、7型腺病毒102株标本,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核酸电泳图谱分析。56株7型腺病毒经BamHⅠ、BclⅠ、BglⅠ、XbaⅠ、SmaⅠ、HindⅢ分析后,表现为两个基因组型——Ad7 b和Ad7 d。46株3型腺病毒被Bg1 Ⅱ、BamHⅠ酶解后,表现为 3个基因组型——Ad 3Ⅰ、Ad 3Ⅱ、Ad 3Ⅲ。各基因组型的分布情况是:56株7型腺病毒中,43株为Ad 7 b(76.8%),流行于1976年冬至1986年春;13株是Ad 7 d(23.2%),出现于1982年,与Ad 7 b共同流行;1986年~1988年分析的5株病毒都是Ad 7d。43株3型腺病毒中,Ad3Ⅰ42株(91.0%),分布于12年中;Ad 3Ⅱ、Ad 3Ⅲ各2株,散在分布。此结果表明,国内这12年中引起小儿肺炎的3型腺病毒至少有3个基因组型,7型腺病毒至少有两个基因组型。Ad3Ⅰ和Ad7 b是流行优势基因组型。但自80年代初开始出现Ad7 d以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最近两年的标本又都是Ad7 d,很可能它将取代Ad7 b而成为流行的优势基因组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