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6篇 |
免费 | 966篇 |
国内免费 | 3946篇 |
专业分类
108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234篇 |
2022年 | 386篇 |
2021年 | 334篇 |
2020年 | 379篇 |
2019年 | 439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287篇 |
2016年 | 291篇 |
2015年 | 414篇 |
2014年 | 651篇 |
2013年 | 526篇 |
2012年 | 666篇 |
2011年 | 665篇 |
2010年 | 553篇 |
2009年 | 541篇 |
2008年 | 592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31篇 |
2005年 | 459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41.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et及其相关基因在大鼠胰腺发育及细胞功能完善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Affymetrix芯片)对孕12.5(E12.5)、E15.5和E18.5、新生、成年胰腺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并用RT—PCR验证基因在大鼠胰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c—met基因在E15.5、E18.5较成年特异高表达。芯片中c—met转录调控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趋势与c—met高度相似。RT—PCR(所用引物设计区域与芯片相同)验证,c—met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相符;与芯片c—met探针所用引物不同RT—PCR,结果却在各发育阶段呈现与芯片不同的表达趋势。结论:提示c—met可能在胰腺发育细胞功能完善的关键阶段起调控作用,参与胚胎胰腺发育中晚期细胞功能完善的信号传导过程。并且c—met在胰腺发育中发挥作用有可能存在不同转录本。 相似文献
942.
ABSC ISIC AC ID-INSITIVE3(AB I3)、LEAFY COTYLEDON2(LEC2)和FUSCA3(FUS3)转录因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用拟南芥AB I3保守的B3结构域部分序列作为探针分别与花生根、茎、叶、子叶RNA进行了杂交,同时也对花生根、茎、叶、子叶(含胚)组织切片进行了原位杂交,结果均显示只有在花生的子叶和胚中有杂交信号出现,表明花生中可能存在AB I3、FUS3和LEC2的同源基因,且它们只分布在花生的子叶和胚中。 相似文献
943.
【背景】植物乳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发酵液可抑制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膜,但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中起作用的具体物质尚不清楚。【目的】评价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发酵液抑菌成分的特性,初步探究其物质基础。【方法】探索温度、pH等因素对抑菌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代谢物的组成,进一步通过有机溶剂萃取、超滤等方法初步分离纯化发酵液中抑制双菌生物膜的成分,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主要差异标志物为有机酸(如苯乳酸、乙酸、羟基己酸和甘油酸等),经过初步提取鉴定并进行功能验证,其中有效成分主要为有机酸和环肽类化合物。【结论】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发酵液主要通过多种有机酸和环肽类的协同作用抑制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发酵液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有效成分的生产... 相似文献
944.
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NA干扰技术为手段,HPV编码的癌蛋白E6为靶标.探讨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阐明该实验的临床意义.构建靶向HPV16-E6的siRNA表达载体,应用体外转染试剂转染HPV16-E6阳性的宫颈癌CaSki细胞.以RT—PCR检测CaSki细胞中E6蛋白的mRNA的表达.借助细胞色素c测定来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研究靶向HPV16-E6的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将靶向HPV16-E6的siRNA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PV16-E6阳性的CaSki细胞后,其所舍E6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blotting栓出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亦告下调;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结果显示,HPV16-E6siRNA能够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为研究重要致瘤蛋白HPV16-E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给HPV16-E6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探索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新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945.
文章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以中国知网建库时间--201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为样本数据,对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中医人才培养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文献作者、机构、基金项目的分布来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研究主体的构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并结合词频与中心度来解析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与热点,旨在为大家直观展示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从而辨识和探测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向和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46.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家族是一类在内质网中起作用的巯基-二硫键氧化还原酶.它们通常含有CXXC(Cys-Xaa-Xaa-Cys,CXXC)活性位点,活性位点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可催化底物二硫键的形成、异构及还原.所有PDI家族成员包含至少一个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的硫氧还蛋白同源结构域.PDI家族的主要职能是催化内质网中新生肽链的氧化折叠,另外在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质降解途径(ERAD)、蛋白质转运、钙稳态、抗原提呈及病毒入侵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分别以群丛类型和生长基质类型(包括树生、石生、土生)作为资源轴,对小秦岭56个样方中苔藓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1)两种资源轴上苔藓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资源轴上,苔藓物种生态位宽度排序发生一定改变。两种资源轴上,青藓属(Brachythecium)均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酸土藓属(Oxystegus)和叶苔属(Jungermania)在不同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2)对比两种资源轴上的生态位重叠值,生长基质类型明显高于群丛类型;在不同资源轴上,个别物种生态位重叠值排序还会发生明显改变。树平藓属(Homaliodendron)与金灰藓属(Pylaisiella)在两种资源轴上表现出完全相反结果。(3)与维管植物相似,生态位宽度较大的苔藓物种生态位重叠值高,生态位宽度小的苔藓物种也会有较大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948.
临床上热带假丝酵母(又称热带念珠菌)的分离率越来越高,唑类抗真菌药物因较低的细胞毒性且大多可口服给药,是治疗热带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我国耐唑类药物热带念珠菌的分离率较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其具体机制,为寻求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依据。目前认为,与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有关的主要机制有靶基因ERG11过度表达和突变、编码转录因子的upc2基因过度表达和突变、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及其他相关基因过度表达等。本文就目前热带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的基因水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9.
果蝇(Drosophila)的求偶行为受多个基因调控,例如fruitless(fru)、dissatisfaction(dsf)和retained(retn)等。它们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产生特异性产物,利用这些产物来控制雌雄果蝇的求偶行为,它们的剪切方式是雌雄果蝇求偶行为和性别决定所必需的。主要阐述了这些基因在果蝇求偶行为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的求偶行为和性别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0.
COI1参与茉莉酸调控拟南芥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芥子油苷是一类具有防御作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外源激素茉莉酸对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但茉莉酸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野生型和coi1-22、coi1-23两种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比较了拟南芥野生型和coi1突变体植株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前体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基因(ASA1、TSA1和TSB1)、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基因(CYP79B2、CYP79B3和CYP83B1)及调控基因(MYB34和MYB51)的表达对MeJA的响应差异,由此确定茉莉酸信号通过COI1蛋白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即茉莉酸信号通过信号开关COI1蛋白作用于转录因子MYB34和MYB51,进而调控吲哚族芥子油苷合成基因CYP79B2、CYP79B3、CYP83B1和前体色氨酸的合成基因ASA1、TSA1、TSB1。并且推断,COI1功能缺失后,茉莉酸信号可能通过其他未知调控因子或调控途径激活MYB34转录因子从而调控下游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