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5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420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685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812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植物肌动蛋白研究的过去及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动蛋白作为一种骨架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综述了植物肌动蛋白的发现及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植物肌动蛋白的性质、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2.
正常菌群对常见致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德鑫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17-220
生物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种群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实验中我们使用从皮肤上分离的常住菌——痤疮丙酸杆菌(A14-1)和表皮葡萄球菌(F65)对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C189)、绿脓杆菌(C8514)和埃希氏大肠杆菌(C1356)的体外拮抗试验表明,它们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一般从48小时开始,72小时明显。而皮肤常住菌间无拮抗作用,相反它们还有协同作用,这对于皮肤的自净以及维持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实验中还进行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分离株与上述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也  相似文献   
53.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始于1981年。在十年时间里,这一基因诊断技术和分析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和连锁DNA多态片段的分离和克隆,该技术在分析缺陷基因性质,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RFLP技术复杂,耗费时间和费用较大,使其向临床推广应用面临很大局限性。因此,基因诊断的方法简化和技术改进大有必要。1985年首创的多聚酶链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钱渊  关德华 《病毒学报》1994,10(3):263-267
  相似文献   
55.
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53天,共60天;人白细胞干扰素1×106U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1.0×106U肌注每周2次×6周,共10周;HBIG400U肌注隔日1次,共10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进行治后半年到2年追踪观察,结果近、远期HBcAg、DNAP、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近、远期HBcAg,HBV-DNA阴转率均达4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近、远期各有4例及2例HBsAg阴转,而对照组则无一例阴转,从近、远期综合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全阴率分别为33.3%、44.4%,而对照组分别为3.79%及0%,P<0.01,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比单用无环鸟苷,全阴率31.8%;无环鸟苷加干扰素两药联合全阴率37.5%,均有所提高,达到44.4%,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大鼠食管胸段和腹段壁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存在于神经束和分支的粗细神经纤维内,也见于外膜丛,肌间丛,粘膜下丛和粘膜肌内。食管肌层内AChE阳性神经纤维多而密集,而食管腹段肌内尤为丰富,肌间神经纤维末梢分布于肌束表面,可能与控制肌纤维活动有关;分布于肌内,粘膜下层和上皮基部的AChE阳性神经中,尚含有内脏感觉神经纤维。食管壁的肌间丛和粘膜下丛内散在有多极形和卵园形的AChE阳性神经元,在食管腹段内数多,而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  相似文献   
57.
慢性缺氧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慢性缺氧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大鼠膈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使膈肌SDH活性降低,Ⅰ类纤维极显著减少,运动终板ChE活性极显著降低,线粒体肿胀变性,神经肌肉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终板模电子密度降低;参麦治疗可恢复缺氧膈肌的SDH活性及Ⅰ类纤维数目,显著提高终板ChE活性,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运动终板突触前部囊泡丰富,突触间隙清晰,终板膜电子密度正常。表明慢性缺氧降低膈肌有氧氧化能力,影响其能量代谢及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减弱其收缩力,而参安治疗可改善缺氧造成的上述损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59.
咖啡因具有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可减弱或消除生物体自身对激光引起的生物效应的修复作用。试验证明咖啡因对番茄种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咖啡因和激光复合处理生物效应显著,可降低番茄种子的发芽,并促进番茄果实增大和生长前期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