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1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4043篇
  1148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记述了浙江土鸥螺属1新种,即杭州土鸥螺Georissa hangzhounensis sp.nov.土鸥螺属的种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及太平洋沿岸和岛屿.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本文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描述了点翅盲蝽属2新种,记述了点盲蝽属中国1新纪录种.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代替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叉突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m furcillatum Li et Liu,sp.nov.正模(♂),云南玉龙山(27°10'N,100°18'E),1979-08-10,郑乐怡、邹环光采.副模11(♂)(♂),16♀♀,同正模.眼间距大于眼宽,触角第Ⅰ节基部距黑色环斑,中部具2大黑斑,触角第Ⅱ节两端黑色,跗节基部黑色,雄虫体背斑点不明显,阳茎端细长,端部"Y"型,次生生殖孔近端部.全北点翅盲蝽Compsidolon salicellum(Herrich-Schaeffer,1841)中国新纪录观察标本:4(♂)(♂),2♀♀,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1°45'N,110°40'E),2004-08-12,李传仁采;2(♂)(♂),2♀♀,湖北五峰(30°12'N,116°40'E,alt.1 000 m),1999-07-11,郑乐怡采.分布:湖北(神农架、五峰);瑞典,丹麦,俄罗斯,德国,斯洛伐克,法国,加拿大,美国.钩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n uncum Li et Liu,sp.nov.正模(♂),西藏亚东(27°31'N,88°58'E,alt.2 600-2 900 m),2003-08-27,薛怀君、王新谱采.副模:20(♂)(♂),12♀♀,同正模.体背除楔片外被密集的黑褐色斑点,额区具暗纹,近头顶后缘处横行排列1排黑色圆斑,触角第Ⅰ、Ⅱ节基部黑色,阳茎端刺突两枚,一枚向下弯曲,钩状,一枚直.宽蕨盲蝽,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nom.nov.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9(2):272-275.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 2004为B.(C.)latus Lin 2003的次同名,现命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次同名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93.
红树林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红树林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它们分别鉴定为cyclocerberidol(1)、cerberidol(2)、(Z)-ligustilide(3)、coniferaldehyde(4)、ethyl(2E)-3-(4-methoxyphenyl)-2-propenoate(5)、p-hydroxyphenylethyl anisate(6)、nodakenin(7)、isoimperatorin(8)、theviridoside(9)、cycloolivil(10)及3β-acetyl-lupeol(11)。化合物3-8及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4.
23 kD蛋白是光系统II(PSII)的外周蛋白,具有增加Ca2 和C l-的结合以维持放氧活性的作用。本文借助内源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差谱考察了23 kD蛋白与Hg2 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g2 离子(<10μM)引起23 kD蛋白的荧光淬灭,淬灭程度与Hg2 离子浓度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Hg2 离子对23 kD蛋白色氨酸荧光的淬灭属于静态淬灭。紫外吸收差谱可以检测到明显的配体向金属进行电荷转移的谱带(LMCT band)。随着Hg2 浓度的增加,LMCT带的强度逐渐增强。分析显示23 kD蛋白只存在一类Hg2 离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获取可应用于静脉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内皮细胞。方法选取北京地区雄性杂种犬,取其双侧颈外静脉,采用翻转后酶消法,获取原代内皮细胞,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冻存、复苏和鉴定,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获取犬的颈外静脉后,实验采取了翻转后酶消法,所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度和数量得到了提高;经过鉴定确实为内皮细胞来源;活性好,增殖快,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后期实验所需数量。结论经体外培养的犬的颈外静脉内皮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白兔白介素-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并表达中国白兔IL-10基因,制备抗IL-10多克隆抗体。方法运用RT-PCR对从ConA诱导后的中国白兔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r)总RNA中扩增IL-10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将其亚克隆pET28a中,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用纯化的表达产物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该基因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与欧洲兔IL-10基因同源性很高,但与鼠、鸡、河豚和斑马鱼等不同物种IL-10基因差异较大。经IPTG诱导后,重组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3.4×103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中国白兔IL-10基因已经表达。重组表达的蛋白量可占菌体蛋白的15.2%。结论成功实现了中国白兔IL-10的原核表达,制备了小鼠抗兔IL-10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97.
锌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锌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6 mg/L的锌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锌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锌浓度较高(8 mg/L)或较低(2 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此时,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锌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998.
 高渗透性甘油促分裂原激酶信号转导途径(high osmolarity glycerol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HOG-MAPK)是调控酿酒酵母对外界高渗透压胁迫环境应答的主要途径,促分裂原蛋白激酶Hog1p(MAPK Hog1p)是其中的关键性作用因子.在高渗透压刺激时,MAPK Hog1p接受信号被特异性激活并进入核内,调控相关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并介导该时期细胞周期的阻滞,从而增强细胞对外界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中MAPK Hog1p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哺乳动物体内逆境激发促分裂原蛋白激酶途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六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静态培养 细胞松驰素B)、Ⅲ组(10%应变12h)、Ⅳ组(10%应变12h 细胞松驰素B)、Ⅴ组(10%应变24h)、Ⅵ组(10%应变24h 细胞松驰素B)。分别对其施加10%0.5Hz的周期性应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D1细胞)细胞骨架进行形态观察、细胞F-肌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受到不同周期性应变后,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细胞内的F-肌动蛋白排列同细胞的方向一致,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F-肌动蛋白发生部分的断裂,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当加入细胞松驰素B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微丝断裂明显,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微丝断裂更为加剧,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显著减弱(P<0.01)。结论:不同周期性应变对细胞微丝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微丝在细胞感应力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选用18d、38d、成鸟(3月以上)三种年龄的雄性虎皮鹦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测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制作内耳的石蜡切片两种方法,研究了鸟类在发育时期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变化以及听觉功能的发育状况。鸟的听觉能力在出生后不断得到提高,38d基本达到成鸟的水平;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逐渐趋于成熟,其灵敏度不断提高,感受听觉的能力也在增强,38d基本与成鸟的发育程度相同。耳蜗感觉上皮细胞的发育对听觉行为产生的时间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