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8篇 |
免费 | 1672篇 |
国内免费 | 3330篇 |
专业分类
110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14篇 |
2023年 | 256篇 |
2022年 | 401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386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416篇 |
2014年 | 651篇 |
2013年 | 526篇 |
2012年 | 668篇 |
2011年 | 670篇 |
2010年 | 559篇 |
2009年 | 538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31篇 |
2005年 | 459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为了观察和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P蛋白胞外可调控分泌现象及其机制,将收集到的环境株菌D2株及9株临床株在含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取培养液上清利用SDS-PAGE电泳观察SMP蛋白分泌情况;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其smp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SMP氨基酸序列用Blastp、Megalign等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SMP蛋白分泌均存在可调控现象,酵母提取物可抑制该蛋白的分泌,而适宜浓度的麦芽糖则具有促进作用。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SMP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种属的特异性,且临床株和环境株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株中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而环境株则序列差异相对明显的,但不同来源的菌株SMP均含有保守的信号肽;提示该蛋白可能与其致病性相关,其胞外分泌的可调控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2.
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因频率矩阵的中心化(或均值化)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方法:从基因频率矩阵的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中心化、均值化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与标准化相关阵主成分分析在特征根、特征向量以及降维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实例比较不同方法在解释群体遗传结构特征上合理性。结果:中心化(或均值化)协方差阵的主成分不仅反映了基因变异程度的“方差信息量权”,而且反映了基因间相互影响程度的“相关信息量权”;标准化相关阵的主成分反映的仅是“相关信息量权”,不包括“方差信息量权”。通过比较中国26个汉族人群HLA-A基因座中心化协方差阵和标准化相关阵2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证实中心化协方差阵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特征根与特征向量、保留主成分的个数和对主成分的群体遗传学解释的合理性等方面均优于标准化相关阵主成分分析方法。结论:在对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应使用中心化(或均值化)变换消除基因频率矩阵中量级的影响,然后在用其协方差阵提取主成分。 相似文献
73.
本文综述了实夜蛾亚科的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包括已进行种间杂交的种类 ,H eliothis virescens和 H eliothis subflexa杂交后的回交雄虫不育现象、机理、杂种后代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以及在遗传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75.
施硫对‘豫麦50’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较高供氮水平下(施纯氮330 kg/hm2)施用低量(S 20 kg/hm2)、中量(S 60 kg/hm2)和高量(S 100 kg/hm2)硫肥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硫处理的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拟合的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3 2,并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持续期(T)、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1),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期(T2、T3)、灌浆期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m1、m2、m3)和理论最大千粒重(K)均随施硫量增加而提高,并以中硫处理的各项灌浆参数表现较优;中硫处理的千粒重(46.47 g)和籽粒产量(7 416.0 kg/hm2)显著高于低硫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不施硫)和高硫处理.表明在当前较高施氮水平下,每公顷施纯硫60 kg可有效改善小麦灌浆特性,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入选解放军第十二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内科住院患者9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5例,年龄在22岁-87岁之间。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应用公式:BMI=体重/身高。(kg/m2)计算。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与非肺心病组患者比较,肺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升高(38.96±5.77VS29.72±7.879,P〈0.01);肺心病组患者肺性脑病病史的比率明显升高(26.7%VSO%,P〈0.01)。肥胖和极度肥胖的患者合并肺心病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3.3%、46.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预测肺心病的临界值为BMI〉32kg/m2,预测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7,预测价值较高。Youden指数为0.596,体重指数预测最佳临界值为BMI大于32,诊断特异性为66.2%,敏感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34.96%,阴性预测值为98.07%。结论:内科住院患者体重指数与肺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大于32kg/m。预测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发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
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优良的观赏和夏秋笋用竹种四季竹的丰产林分密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四季竹纯林4种林分密度(17500~27500株·hm-2,D1;37500~42500株·hm-2,D2;55000~62500株·hm-2,D3;72500~82500株·hm-2,D4)的分株构件因子调查,并对立竹主要形态特征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四季竹立竹胸径和相同胸径下的节间长分别呈"∧"和"∨"形变化,极值分别出现在D3和D2密度。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冠幅和枝盘数均呈"∨"形变化,并且最小值都出现在D2密度;立竹枝长和残枝率均呈倒"N"形变化,枝长最大值和残枝率的最小值均出现在D3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呈"∧"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D3密度;立竹单叶面积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全高、胸高壁厚、枝下高和枝夹角、单叶质量、比叶面积在不同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立竹表型形态与秆形构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枝条构件,最后是叶片构件。经通径分析,各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3D4D2D1。在试验林立竹胸径条件下,D3是四季竹无性系生理整合成本和效益的密度阀值,是分株形态良好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79.
脂蛋白脂酶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是血浆中清除甘油三酯的限速酶,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核心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使得机体能够利用由食物摄取和肝脏合成的脂肪,同时释放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脂代谢紊乱,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痛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相关.本文综述了脂蛋白脂酶的结构、功能、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血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亚热带6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苏铁(Cycas revoluta)的凋落物,在亚热带的千岛湖和热带的尖峰岭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气候带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两样地的年均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差异,年均温差达3.0℃。结果表明:两个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顺序为:毛竹﹥木荷﹥青冈﹥马尾松﹥水杉﹥苏铁,尖峰岭样地6个树种95%分解所需的时间集中在3.22-8.81a,千岛湖样地95%分解所需的时间为4.61-14.27a。6种凋落物叶的分解速率尖峰岭显著大于千岛湖(P0.05)。用尖峰岭的气候条件来模拟千岛湖气候变暖后的状况,凋落物分解的分解速率将提高43.08%-95.65%,凋落物的95%分解时间将缩短30.15%-48.85%。凋落物分解的表观Q10在3.30-9.35之间。在千岛湖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k值)与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尖峰岭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各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氮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在中亚热带地区是预测凋落物分解和失重的良好指标,在热带地区气候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控制作用较强于凋落物初始基质质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