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9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3939篇
  1080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倒伏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发掘与大豆倒伏相关的基因对于培育抗倒伏优良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不同群体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已经定位了大量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QTLs。本研究在对已报道的QTLs进行物理整合的基础上,选择元分析方法将这些倒伏性相关的QTLs进一步整合,鉴定出位于C2(6号染色体)、F(13号染色体)、L(19号染色体)这3个连锁群上重复次数较多的QTL区间6个。选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Overview方法进行优化,获得了这些QTL在各个连锁群上的有效遗传位置,这些QTL的置信区间长度最小可缩至0.2 cM。通过在这些区间内进一步筛选,获得一个稳定性较好的标记Satt277。本研究可为大豆抗倒伏基因发掘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oramin是在甘薯块根中特异表达的一类特殊贮藏蛋白,它不仅具有一般贮藏蛋白的特性,而且还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并与甘薯块根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该块根特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特性及流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可溶性有机物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可移动碳库及重要的养分库。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组成,性质,季节动态;DOM释放与存留机制及影响因素,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流动及干扰对DOM动态影响等,已有研究表明DOM的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成土作用,污染物迁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今后森林生态系统DOM的研究应集中于以几方面:(1)确定森林生态系统中DOM源和汇;(2)评价森林水文条件对DOM释放与存留的调节作用;(3)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DOM的影响;(4)可溶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可溶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动态与可溶性有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动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35.
主要分析ConA与不同的糖特异性结合时其活性位点构象变化的特征。模拟分析了ConA糖结合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结构特征,同时对相应残基原子可及性表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ConA在和不同的糖结合时,存在不同的结合方式;(2)不管ConA和什么糖结合,主要的作用是由活性中心的Tyr12、Asn14、Asp208和Arg228提供的;(3)无论是结合单糖还是寡糖,活性中心总是与第一个糖环起主要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36.
狼毒种子萌发特性与种群更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邢福  郭继勋  王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51-1854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的和收集于土壤种子库的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5种预处理(即破裂种皮、去除种皮、98%H2SO4浸种5min、0.2%KNO3浸种24h、10℃低温保存1周)条件下的萌发力。结果表明,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25℃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为13%,较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恒温或10~30℃变温,破裂种皮和去除种皮萌发率显著提高,25℃恒温、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49%和47%,浓硫酸浸种5min处理萌发率可达到32%,KON3浸种和10℃低温保存两个处理对促进狼毒种子萌发效果不明显,狼毒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不敏感,种子硬实性是导致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取自土壤种子库内的狼毒种子萌发率高于当年采集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并非每年都有狼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种群更新时机是随机的或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37.
Because of its clear 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diversity of behavioral paradigms and neuroanatomy of the brain, Drosophil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genetic,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as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1]. Extensive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visual operant conditioning of Drosophila and related molecular bases[2—8]; recently, researchers began to address cognition-like functions and involved neural substrates[9—11]. In these studies, behavioral ana…  相似文献   
38.
伊洛河流域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39.
结合SSR标记和STS标记对家蚕无鳞毛翅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突变表型无鳞毛翅(non-lepis wing, nlw)由隐性基因nlw控制。由于家蚕雌性不发生交换, 文章采用有鳞毛翅品系P50和无鳞毛翅品系U06两个品系组配F1代及BC1回交群体, (U06×P50)×U06和U06×(U06×P50)分别记作BC1F和BC1M, 根据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及已经发表的有关序列对nlw基因进行了连锁及定位分析。得到8个与nlw基因连锁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1个STS(Sequence-tagged sites)标记。BC1F群中的所有正常翅个体均表现出与(U06×P50)F1相同的杂合带型; 而所有无鳞毛个体带型与亲本U06一致, 为纯合型。利用BC1M群体构建了关于nlw基因的遗传连锁图, 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125.7 cM, 与nlw基因最近的引物为STS标记cash2p, 图距为11.4 cM。  相似文献   
40.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处于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4种生境条件下,经过30年发育的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动态和土壤水分养分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总体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趋势,且林内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2)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小叶杨人工林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尽管阴坡小叶杨长势相对较好,但更新幼苗数量相当有限,很难实现种群的自我更新,不适合作为人工林培育;(3)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因坡向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尽管阴坡和半阴坡的水分、养分条件相对较好,但也出现了枯梢、病虫害等衰老特征,因此阴坡、半阴坡的生境对小叶杨来说也不合适.未来应该对现有林地在保护的前提下,间伐衰老个体,补植和引入乡土物种,进行天然化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