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5篇
  免费   1096篇
  国内免费   4179篇
  1280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玉米及马齿苋叶片SOD活性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幼苗及马齿苋作材料,通过甘露醇、H2O2、臭氧和强光等胁迫后,用NBT光化还原抑制法测定叶中SOD活性的变化。臭氧和强光能诱导玉米叶片SOD活性增加。0.5mol/L甘露醇处理玉米叶片12h,SOD活性上升,至48h后下降;在该甘露醇溶液中另外加入10^-2mol/L H2O2;处理12h后SOD活性基本不变。对玉米叶片单独用10^-2mol/L H2O2诱导,30min内SOD活性上升到最高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又逐渐下降。用耐强光、耐干旱的野生马齿苋作为材料,与玉米相比,其叶片SOD基础活性低于后者;若予以正午强光结合渗透胁迫2h,其叶中SOD活性增幅超过玉米,从种间比较的角度旁证了SOD在抗逆性中的作用。推测植物中存在比活性氧更为直接的物理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982.
从中国南海棕色扁海绵Phakellia fusca Schimidt的乙醇浸提物中,分离得到3个吡咯生物碱,结合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文献检索,确定其结构分别为4,5-二溴-1H-吡咯-2-甲酸甲酯(1)、4,5-二溴-3-氰-1H-吡咯-2-甲酸甲酯(2)、4,5-二溴-1H-吡咯-2-甲酰氨(3)。其中化合物(2)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83.
施硼和赤霉素对‘李广杏’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8年生盛果期的‘李广杏’植株为试材,于花蕾膨大期喷施0.1%(P1)、0.3%(P2)和0.5%(P3)硼砂和盛花初期喷施50(C1)、100(C2)和150 mg/L(C3)赤霉素,测定不同处理下李广杏的坐果率、果实品质及营养生长指标的变化,并用主成分分析不同处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敦煌寒旱区‘李广杏’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李广杏’叶面积增长量在C1浓度处理下显著高于CK,不同浓度的硼处理对其均具有抑制作用,但C1、P2浓度下新稍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2)适宜浓度的硼和赤霉素处理可一定程度减少‘李广杏’花的败育率,从而有效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其中硼处理以P3浓度下最优,但P3与P2处理下坐果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处理以C2浓度下最优。(3)适宜浓度硼和赤霉素能够明显提高‘李广杏’果实品质,C1浓度处理下的果实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CK,P2处理下的果实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宜浓度赤霉素和硼对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侧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效果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P2(1.20)>C2(0.91)>P1(0.13)>C1(-1.01)>CK(-1.68)>P3(-2.13)>C3(-7.76);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主成分占比较高,可作为评价‘李广杏’果实品质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硼和赤霉素可有效提高‘李广杏’果树的生长状况、坐果率及果实品质,且甘肃敦煌地区以花蕾膨大期喷施0.3%硼和盛花初期喷施10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4.
具有 GTPase 活性的 Septin蛋白广泛存在于除植物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其功能多样。采用tBlastn将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中与菌柄伸长相关的Septin蛋白Cc.Cdc3与双孢蘑菇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在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找到Cc.Cdc3同源蛋白编码基因Ab.Cd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b.Cdc3蛋白序列具有保守GTPase结构功能域。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分析Ab.Cdc3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子实体菌柄中表达量较菌丝、原基和菌盖中的表达量高;采后不同保藏时间样品Ab.Cdc3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后0h表达量显著高于采后12h和48h;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双孢蘑菇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与其它转录物序列互补的内源性lncRNA。它们通过转录抑制、染色质重塑、核内RNA-RNA相互作用和胞浆RNA-RNA相互作用等机制,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反义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希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86.
吴仕和  张炎  郭晓东  黄云  蒋效  田磊  王育红 《生物磁学》2013,(24):4663-466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后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并采用改进后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C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57+3.8岁,肿瘤分期为T3-T4。结果:采用改进的CAPR能切除更多远端直肠周围组织;切除标本呈柱状;30例均无术中肠穿孔;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发生会阴血清肿;30倒均无盆底会阴疝形成;术后30例直肠环周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平均随访2.1±3.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经改进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不仅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扩大了直肠周围的切除范围,降低了术中直肠穿孔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从而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87.
封传红  张梅  马利  白马吞珠  黄冲  沈丽  李庆  郭聪 《生态学报》2020,40(20):7534-7542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蝗蝻具有群集迁移危害习性。为阐明西藏飞蝗灾变的行为机制,为西藏飞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视频跟踪技术测定了自然环境中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的运动速度、方向,建立自推进粒子模型模拟蝗蝻群集迁移行为,分析群集迁移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自然环境中的西藏飞蝗蝗蝻在群集迁移过程中,群体内个体的运动表现出定向集体运动,群集迁移速度为0.1256 m/s,0.2 m以内的个体蝗蝻方向趋向一致。沙滩、翻耕农田和草地蝗蝻群运动一致性参数均较高,分别为0.8502、0.7870和0.6987。②西藏飞蝗蝗蝻群由分散运动转变为群集迁移存在临界密度,密度较低时群体内个体分散运动,当蝗蝻密度达到12-15头/m2时,蝗蝻群体由分散运动转变为高度一致的群集迁移运动。③蝗蝻群通过群集迁移可以显著增加迁移距离,随机运动蝗蝻1 d扩展只有70-80 m,而群集迁移1 d最大距离可达2.5 km。蝗蝻群集迁移可以提高发现特别是远距离食物等资源的概率,使群体中更多的个体受益。④尽管未发现室外蝗蝻群存在先验个体,但模拟发现在群集迁移群体中,只需要少数先验个体(3%-5%)即可引导整个蝗蝻群运动。  相似文献   
988.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是一种食用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了解适宜豆天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可为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通过设置两因素裂区实验,在10个品种(品系)大豆和2个种植密度水平下,测定豆天蛾幼虫生物学参数,明确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和种植密度对豆天蛾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使用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大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和存活率较高,虫体长度较长,发育历期较短;大青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较低,幼虫发育整齐度较差,发育历期长。当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时,豆天蛾幼虫存活和发育历期整齐度均显著高于种植密度40 cm×15 cm。综上所述,较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为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病房(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感染部位、菌种分布、真菌耐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尿液、痰液和血液分别为36.6%、28.8%和11.8%;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属(94.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6%,是感染主要菌种;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是两性霉素平均为99.8%,其次为伏立康唑;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耐药比较严重,氟康唑(FLU)的敏感率分别为41.1%、17.6%,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6.1%、35.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及伏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0.
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适宜新疆荒漠绿洲特殊生态环境的稻水象甲超低量喷雾技术,为稻水象甲的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新型施药技术。【方法】以小型遥控多旋翼植保无人机(UAV)为施药机械,以稻水象甲常规喷雾防效大于90%的药剂为首选药剂,开展了药剂、施药量、助剂以及施药机型的筛选试验。【结果】施药后3、7、14和21 d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的样地所占比例依次为35.71%、21.43%、35.71%和78.57%。30%氯虫·噻虫嗪187.5 mL·hm~(-2)防效最佳,14 d药效高达93.43%;药后21 d,球孢白僵菌3000 mL·hm~(-2)的防效最高,达84.65%。各药剂施药量与防效呈正相关。此外,UAV喷雾防治稻水象甲时,添加助剂的平均防效可提高22.29%~28.49%。【结论】在农业精准施药、绿色生产中,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施药量、持效期、防效和药后存活虫量,建议以30%氯虫·噻虫嗪SC和14%氯虫·高氯氟CS作为全程以UAV为施药机械防治稻水象甲的首选药剂,在稻水象甲种群发展前中期优先考虑低浓度施药量;同时,为避免UAV在实际作业中药液雾滴发生飘失和流失问题,可以考虑添加飞防助剂提升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