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2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413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长江水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基因转移影响规律,为今后介水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滤膜法分离、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将由长江水系分离出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NK5449进行接合,观察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接合频率变化情况;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谱;用PCR方法分析产ESBL供体菌与转移接合子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并对供、受体菌及转移接合子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判别转移接合子与供、受体菌的同源性。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影响明显,发生接合最适宜的pH值为7.1。温度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相同条件下,某些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率急剧下降,但某些大肠埃希菌的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下降有所上升。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对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1356进行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为链霉菌属的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序列与灰色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最高;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番茄叶霉、白色念珠菌、小麦根腐菌等17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放线菌1356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而对细菌无作用;初步确定其为链霉菌属灰色产色链霉菌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963.
探究米诺环素在体外对常见酵母菌的药敏特点。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168株常见的几种假丝酵母菌进行米诺环素的药敏试验。米诺环素有抑菌环的比率:白假丝酵母菌41%,光滑假丝酵母菌1.2%,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没有抑菌环。在常见几种酵母菌中,米诺环素几乎只对白假丝酵母菌在体外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64.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V-1164含量的方法,用标准品建立工作曲线,采用外标法定量。UV-1164在50mg.L-1~10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方法的RSD是2.0%,平均回收率是99.8%。  相似文献   
965.
云南玛咖种子、块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玛咖种子和块根两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初导培养基和增生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玛咖种子或根初导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3/4MS+3 mg.L-16-BA+0.3 mg.L-1NAA+25 g.L-1蔗糖、MS+0.3 mg.L-16-BA+0.3mg.L-1NAA+25 g.L-1蔗糖;其种子和小穗的增生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MS+(0.3~0.5 mg.L-1)6-BA+0.3mg.L-1NAA、MS+0.3 mg.L-16-BA+0.3 mg.L-1NAA;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该研究为玛咖的良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66.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胞质顺乌头酸酶基因(cACO)部分cDNA序列.该cDNA序列长1368bp,编码4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75062.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生理型不育和可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早期至三核期,cACO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生理型不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晚期cACO基因表达水平与同期可育花药相比显著升高,到二核期和三核期明显降低,ACO酶活性变化表现出相同趋势.这反映出在小麦生理型不育系中,cACO基因在花药败育关键期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导致花粉发育能量不足和所需物质匮乏,从而导致了非遗传型花药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967.
植物中的核质转运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各个生命过程的有序进行需要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选择、有控制地转运.而细胞核膜的存在为大分子的自由穿梭设置了屏障,因此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转运要依赖于一些受体蛋白.输入蛋白β(importinβ)是首先从人类细胞中发现的生物大分子向细胞核输入的受体,其后相继鉴定出多个与输入蛋白β具有同源性的细胞核转运受体,命名为类输入蛋白β.这些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过程在生物有机体之间高度保守,在动物及酵母中调控核质穿梭以及各个信号过程的组分与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清楚,但在植物中相对匮乏.本文在介绍细胞核转运受体共有结构特点和转运机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植物细胞核转运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受体在植物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8.
双Intein介导3片段vWF的反式剪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von Willebrand因子(vWF)基因突变导致血管性血友病(VWD),由于其基因过大在基因治疗研究中难以为多数病毒载体携带.利用双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反式剪接功能研究断裂成3段的vWF基因分别表达后在蛋白水平的连接,旨在为vWF基因的3载体联合转移应用于VWD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将vWF cDNA于满足剪接所需的保守性氨基酸Cys1099、Ser2004的密码子前断裂为3段(N、M和C),分别与splitSspDnaE intein的N端(En)、C端(Ec)和splitSspDnaB intein的N端(Bn)、C端(Bc)编码序列融合,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的His-Tag的下游,得到3种表达载体pET-NEn、pET-EcMBn和pET-BcC.分别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以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用His-Tag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分析;亲和层析纯化分别表达的带His-Tag标签的3段蛋白,复性后体外混合进行剪接实验以观察3片段vWF的连接.结果显示,3段预期大小的融合intein的vWF蛋白均有表达,用His-Tag抗体进行的Western印迹得到进一步证实;3段纯化的蛋白混合后可见明显的剪接条带形成,与vWF的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表明双intein通过蛋白质反式剪接可有效连接3个片段的vWF,为进一步应用蛋白质剪接技术的3重载体真核细胞转vWF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9.
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或称之为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感应外界多变环境,维持自身存活和生长繁衍的重要感应系统.在这些调节系统中,最早发现于枯草芽孢杆菌的VicRK(YycFG)系统因与细胞存活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该系统存在于少数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高度保守.许多证据显示,VicRK(YycFG)具有调控细胞壁合成与代谢、胞膜完整、细胞分裂、脂类代谢、多糖合成与被膜形成以及细菌毒力等多种功能,参与细胞的生长、分裂与感染.该系统异常可导致细菌生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因而成为防治该类病原菌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970.
豆豉纤溶酶是从豆豉中发现的新型纤溶酶.从枯草杆菌DC-12中提取总DNA,PCR法扩增pro-DFE基因.将pro-DFE基因插入载体pET-32a,构建表达质粒pET-pro-DFE,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对重组菌株进行变温诱导表达,重组菌株于37℃培养至OD600为0.6时,加入终浓度为0.4mmol/L的IPTG于24℃进行诱导,SDS-PAGE显示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约占重组蛋白的60%.且少量融合重组蛋白发生自切割,形成成熟的豆豉纤溶酶,破菌上清中含有成熟的豆豉溶栓酶,纤溶活性为200IU/mL.重组酶经纯化后比酶活为1280IU/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