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6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391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605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71.
目的:分析和比较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接受多巴酚丁胺与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79.17%,P0.05);两组的血气指标PaO2、S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变化比对照更加显著(P0.05);两组各的炎性因子水平IL-6、IL-8、CRP和TNF-α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且二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74.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炎类型。研究其流行病学,使临床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新的见解。研究表明,遗传倾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痛风的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诊断基于实验室和放射学特征,其中偏振光显微镜发现滑液中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是诊断的金标准。其成像方法主要有常规放射成像、超声检查、双能CT。其中超声和双能CT应用的进步使该领域的诊断、分期、随访和临床研究有了显著的提高。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有助于提高痛风的临床诊疗水平。痛风的管理一直是医学史上对医学技能的挑战,当前需要不断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以寻求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案。在秋水仙碱、泼尼松、别嘌醇、非布司他、雷西纳德等药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不错效果的同时,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值得重视。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相信痛风的个体化诊疗有着更加乐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分布特征及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比较两组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感染组患者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7例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136株病原菌,其中有64株属于多药耐药菌,多药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59.37%,革兰阳性菌26株,占40.63%。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等较为敏感。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促血管生成素-2(Ang-2)、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组患者血清IL-6、Ang-2、TNF-α水平与AST、LDH、CK、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肌酶谱与炎性因子水平关系密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6.
人体皮肤上定植或附着着一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人体不能造成伤害。舰艇人员在长远航期间,受各种条件限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皮肤破损时,皮肤上的微生物就会侵入机体造成感染性皮肤病。为了有针对性做好长远航期间舰员的皮肤病防治工作。现将2018年某舰官兵执行远航任务7个月期间舰员感染性皮肤病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7.
以杜仲干叶为原料,经稀碱和绿色木霉联合处理以除去杜仲表面覆盖的角质层,同时洗脱一些可溶性杂质,并且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再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粗胶再经丙酮浸洗获得杜仲精胶。用0.45%NaOH在75℃下除去杜仲叶表面的角质层,并且同时脱除一些可溶性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京尼平苷等),之后得杜仲叶干燥,利用绿色木霉去破坏杜仲叶的细胞壁与纤维结构,在85℃条件下以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杜仲胶。最后,经测得未处理前杜仲叶中的杜仲胶的含量为1.78%,0.45%NaOH稀碱预处理后含量为3.16%,绿色木霉发酵后含量为4.36%。预处理前,有机溶剂一次提取率为0.73%,纯度为83.7%。稀碱与真菌联合预处理后一次提取率为2.85%,纯度为96.6%。本工艺以稀碱与绿色木霉共同作用,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与传统工艺相比,更加的绿色环保,安全有效,为杜仲胶的提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8.
为了快速高效的观察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显微结构,利用光镜和改进的蔗糖保护--液氮速冻冰冻切片法,观察铁皮石斛根、茎、叶的显微结构。该技术方法是将铁皮石斛器官经过蔗糖磷酸缓冲液保护液处理后抽真空,再经过液氮速冻、包埋、切片、展片观察、染色以及拍照等步骤,制作出铁皮石斛根、茎和叶较完整的显微结构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铁皮石斛根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8%、冷凝温度-25℃、切片厚度20μm;茎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16%、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5μm;叶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4%、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0μm。该研究在兰科植物显微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9.
文章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以中国知网建库时间--201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为样本数据,对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中医人才培养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文献作者、机构、基金项目的分布来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研究主体的构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并结合词频与中心度来解析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与热点,旨在为大家直观展示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从而辨识和探测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向和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0.
为了研究强抗逆植物沙冬青Am 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的沙冬青幼苗中,Am NAC3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在干旱胁迫下其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在低温胁迫下其表达上调较弱。然后利用5'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及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其全长编码区(846bp)。将编码区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于干旱和低温胁迫的抗性表型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和气孔开度均大于野生型。此外,转基因幼苗中气孔开闭相关基因ABI1和ABI2的表达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Am NAC3可能主要在响应干旱胁迫和调节气孔开闭及叶片保水性中发挥功能,而在抵抗低温胁迫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