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高效氮肥对新疆灰漠土农田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树脂包膜尿素(ESN)和尿素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U+I)两种高效氮肥处理,以传统尿素(U)处理为对照,研究高效氮肥对新疆膜下滴灌棉田N2O排放的影响.ESN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而其他处理的氮肥在生育期内随灌溉分次施入.在生育期内,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每周采集和分析2次气体样品.结果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ESN处理显著增加了生育期间土壤N2O的排放量,增幅47%~73%;在施肥后的4个月内,ESN处理下的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则逐渐减小并与其他处理的含量相近.ESN在播种时全部施入可能是导致土壤高NH4+-N和NO3--N含量以及高N2O排放量的原因.与U处理相比,U+I处理减少了9.9%的N2O排放量,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U+I处理NO3--N含量始终低于ESN和U处理.新疆灰漠土膜下滴灌棉田生育期土壤的N2O排放为300~500 g N2O-N·hm-2,整体低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与播种前全部施入相比,氮肥随滴灌多次施入更利于降低N2O排放.本试验条件下,高效氮肥对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N2O的减排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62.
The spindle behavior and MPF activity chang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oocyte matu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kinase assay between 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and amphimictic colored crucian carp.MPF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using histone H1 as phosphorylation substrate.There were two similar oscillatory MPF kinase activity changes during oocyte maturation in two kinds of fishes with different reproductive modes,but there existed some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subtle difference was that the first peak of MPF kinase activity was kept to a longerlasting time in the 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than in the amphimictic colored crucian carp.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spindle behavior changes,such as tripolar spindle formation and spindle rearrangement in the gynogenetic crucian carp.  相似文献   
63.
目的:构建及筛选高效表达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单克隆抗体的重组工程细胞株。方法:将采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到的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单链抗体(sc Fv)基因改构设计为Ig G1κ型全长抗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电转染CHO-S细胞,Dot-blot法选取多株高表达克隆进行40ml摇瓶批次培养,再据细胞生长特征及抗体表达量选取高表达克隆进行40ml摇瓶及3L摇瓶流加培养研究,选取候选细胞株并对改构前后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p MH3-H、p MH3-L、p CApuro-H、p CApuro-L四种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共转染CHO-S细胞。完成了4次电转染8轮细胞克隆筛选,获得两株表达量较高的候选克隆Mab1#和Mab2#,在3L摇瓶流加培养中抗体表达量分别达到470mg/L及499mg/L。生物膜光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亲和力结果显示Mab1#及Mab2#两株单抗亲和力均达到nmol/L级(10-9),与现有唯一上市的抗人Ig E单抗药物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的亲和力相当。选取Mab1#全长抗体与其改构前的母本单链抗体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中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Mab1#抑制h Ig E与FcεRI结合的EC50为3nmol/L,EC90为9nmol/L,较改造前亲和力提高了4.3倍,中和活性(EC50)提高了23.7倍,中和活性(EC90)提高了41.3倍。结论:成功将表达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的单链抗体(约25k Da)改造为亲和力及中和活性均大幅提升的全长抗体(约150k Da),获得2个候选细胞株。  相似文献   
64.
65.
为探讨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马赛亚种经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介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诱导THP-1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表达的相关分子机制,本研究将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马赛亚种感染THP-1巨噬细胞,细菌与巨噬细胞最佳感染之比为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3,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THP-1巨噬细胞感染两细菌亚种6 h后的胞内TNF-α和IL-8 mRNA水平,以及分别阻断TLR2、JNK 和ERK信号蛋白后TNF-α和IL-8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马赛亚种作用于THP-1巨噬细胞6 h后,均可诱导细胞内TNF-α和IL-8 mRNA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阻断TLR2、JNK和ERK信号蛋白,脓肿亚种感染THP-1巨噬细胞后胞内TNF-α和IL-8 mRNA上调水平出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阻断TLR2和JNK信号蛋白,马赛亚种感染THP-1巨噬细胞后胞内TNF-α和IL-8 mRNA上调水平均出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断ERK信号蛋白后,马赛亚种组仅见IL-8 mRNA水平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 m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提示,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马赛亚种均可作用于TLR2,诱导THP-1细胞内TNF-α和IL-8 mRNA水平上调,脓肿亚种可经JNK和ERK信号蛋白诱导TNF-α mRNA上调,马赛亚种可经JNK信号蛋白诱导TNF-α mRNA上调;脓肿亚种和马赛亚种诱导IL-8 mRNA上调可能与JNK和ERK信号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利用SpyTag/SpyCatcher特性构建了三臂星型结构的类弹性蛋白多肽(elastin like polypeptides, ELPs),考察其在不同溶剂,如分子拥挤试剂、osmolytes及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中的相变温度及行为,并与含有相同ELPs重复数的线性ELPs120作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拥挤试剂PEG2000作用下,两种结构的ELPs相变温度均降低,当其各自浓度均为25 μmol/L时,三臂星型ELPs相变温度降低3℃~13℃,而ELPs120相变温度仅降低1.5℃~10.8℃。此外,在添加PEG2000后,三臂星型ELPs相变缓慢;在不同类型和浓度的osmolytes溶液中,25 μmol/L三臂星型ELPs相变温度明显要比线性ELPs高8℃左右;在DESs体系中,三臂星型ELPs有类似与水溶液中的相变行为,且其相变温度受到抑制,另外三臂星型ELPs和ELPs120在DESs/PBS体系中,与在(氯化胆碱+尿素)/PBS体系中的相变行为一致,其中当DESs体积含量为50%,ELPs120相变温度是最低的。由于ELPs在非单一缓冲液体系中的相变行为不同,这丰富了ELPs作为纯化标签的应用,且在非单一缓冲液体系中因降低了相变温度,节约了纯化融合蛋白的经济成本,同时也为研究ELPs拓扑结构与其相变行为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桔青毒素(citrinin,CTN)是以玉米、谷物、奶酪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常见的、由桔青霉菌产生的酮类真菌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或癌症,一直缺少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通过指数富集适体系统进化技术(简称SELEX)对可能与CTN结合的特异性适体进行了筛选,经过15轮循环,得到17条适体。通过二级结构分析、亲和力检测发现适体13(Apt-13)对CTN有较好的亲和度,解离常数Kd为0.06μmol/L。进一步利用非荧光标记染料PicoGreen,利用其与双链DNA结合的原理,建立了桔青毒素非标记荧光检测方法,30min完成检测,最低检测限达到国家标准(50ppb)且与其他毒素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适体的桔青毒素检测技术成本低,可以替代传统的基于抗体的检测方法,为霉菌毒素的精准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8.
Le 斑马鱼nanos1基因在配子发生中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贵  宋平  吕道远  周伟  桂建芳 《遗传》2005,27(4):589-574
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反义RNA为探针,检测了斑马鱼(Danio rerio) nanos1基因在卵子发生及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了该基因在斑马鱼配子发生中可能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斑马鱼卵子发生中,nanos1 mRNA均匀分布于卵原细胞和各时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中;在卵原细胞和Ⅰ、Ⅱ期卵母细胞中,nanos1 mRNA的杂交信号十分强烈,而较晚期卵母细胞中信号明显减弱。在斑马鱼精子发生中, nanos1 mRNA可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nanos1 mRNA的阳性信号在精原细胞中极为强烈,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较为微弱,而精子细胞中没有阳性信号。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斑马鱼nanos1基因对生殖干细胞-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维持和正常功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黄鳝性腺自然逆转过程中vasa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RNA反义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vasa基因在黄鳝(Monopterusalbus)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asamRNA在Ⅰ、Ⅱ、Ⅲ期卵母细胞的胞质中均匀分布,在Ⅳ、Ⅴ期卵母细胞中vasamRNA有向胞质外周皮层迁移集中的趋势,但不明显;退化的卵粒也呈现vasamRNA阳性反应;在Ⅲ、Ⅳ期卵巢的被膜中检测到带有vasa阳性信号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待向精原细胞分化、迁移到卵巢被膜上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PGC),在性逆转过程中这些PGC可能由卵巢被膜迁移到精小叶中并发育成精子;在成熟精巢中,vasa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进一步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分析黄鳝卵巢及精巢后发现:在卵巢中,除了卵母细胞外,卵巢被膜中也检测到了带有碱性磷酸酶阳性信号的细胞;在成熟精巢中,只在生殖腺囊内的雄性生殖细胞中检测到碱性磷酸酶,而精巢被膜中没有检测到带有碱性磷酸酶阳性信号的细胞。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鳝的雄性生殖细胞可能起源于雌性阶段卵巢被膜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动物学报51(3):469-475,2005]。  相似文献   
70.
银鲫种系细胞标记分子Vasa: cDNA克隆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系细胞始自胚胎发育早期,是动物生殖及生殖工程的基础。为研究鱼类的种系细胞提供标记分子,我们克隆并鉴定了银鲫的vasacDNA即Cagvasa。CagvasacDNA全长2771碱基(nt),编码的蛋白为银鲫Vasa即CagVasa,全长701个氨基酸(aa)。CagVasa蛋白与已知Vasa蛋白的结构特征一致:在N端有14个RGG重复序列,在C端Vasa所特有的8个功能域俱全。银鲫Vasa与鲤鱼、斑马鱼、陆生脊椎动物和果蝇的Vasa蛋白分别有95%,89%,61%-66%和50%的同源性。卵巢切片的RNA原位杂交揭示,Cagvasa限于种系细胞,且表达水平呈现出低-高-低的动态变化:即两头低(卵原细胞跟Ⅳ期成熟卵子),中间高(Ⅱ-Ⅲ期卵子)。为分析鱼类种系细胞提供手段,我们用310aa的N端序列产生细菌的重组蛋白来免疫大白兔,获得了抗Vasa的多克隆抗体αVasa。Western免疫印迹表明,αVasa特异性地识别一个鱼类性腺的蛋白,该蛋白的分子量为75kD,仅见于银鲫的性腺和卵子。卵巢切片的组织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分析表明,抗体αVasa只对种系细胞染色:卵原细胞着色最深,卵母细胞和早期的卵子都浓染,成熟卵则浅染。类似情况亦见之于精子发生早期阶段的雄性种系细胞。卵巢和精巢的体细胞则不着色。因此,Cagvasa编码的当是Vasa同源蛋白,为银鲫种系细胞的第一个标记分子。我们的研究表明,抗体αVasa染色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当是鉴别银鲫及其它鲤科鱼类的种系细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