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研究通过采集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用磁珠分选纯化记忆性B细胞和体外活化记忆性B细胞,促使其分泌抗体,用ELISA法识别阳性B细胞克隆,并提取阳性B细胞的RNA,从中扩增抗体重链和轻链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再用携带重链基因的质粒和携带轻链基因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HIV-1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特性的鉴定。结果从1例HIV-1感染者的记忆性B细胞中筛选出了4株HIV-1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Env)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其中2株具有较好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活性,另有1株对HIV-1假病毒有较弱的中和活性。说明我们成功地引进了利用B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从人体淋巴细胞中筛选特异性抗体基因的人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用该技术可以成功获得HIV-1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将来从能产生高滴度广谱中和抗体的感染者体内筛选广谱中和抗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类胡萝卜素尤其是叶黄素循环类物质在植物抵抗由强光照引起的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洋桔梗对强光照的抗性,从拟南芥中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参与叶黄素循环关键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AtchyB),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洋桔梗中,最终得到遗传转化植株2个株系,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叶黄素循环池被不同程度地放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洋桔梗植株对光照耐受性明显强于对照组,且转基因植株生物量也明显提高。表明过表达AtchyB基因使洋桔梗光胁迫耐受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3.
响应面法优化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的碱提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SPI提取率的4个关键因素(pH、温度、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实验设计(CCRD)。通过RSM建立了响应值(SPI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了SPI的最优提取条件:pH 8.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2.8 min,料水比1∶9.7(g/mL),此条件下SPI提取率预测值为37.12%,与实验值(36.69%)的误差为1.16%。将一次碱提后残渣进行二次碱提,二次提取率为10.16%。2次碱提上清液等电点沉淀的蛋白沉淀率分别为84.03%和85.84%。  相似文献   
94.
线蛉科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灭绝科,仅发现于中国中侏罗统和蒙古晚侏罗统地层中.线蛉科昆虫脉序独特,为其分类地位的确定以及整个脉翅目翅脉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线蛉科昆虫前后翅上均具有条带状的斑纹,初步推测这种斑纹在其生存繁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能是导致其灭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目前线蛉科已发表3属9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编制了线蛉科化石种检索表,对当时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简单推测,初步探讨了翅斑在其生存和灭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中国犁齿鲷属鱼类一新种(鲈形目,鲷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鲷科鱼类1新种,单长棘犁齿鲷Evynnis mononematos sp.nov.。新种的犁骨有数颗圆锥状小齿,为犁齿鲷属所特有的特征。其背鳍仅第3鳍棘末端呈显著的丝状延长这一特征可与本属已知种E.cardinalis和E.tumifrons相区别。  相似文献   
96.
程惠娟  汪长中  官妍  王艳  云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1):1044-1045,1050
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师生互动,由反馈-鼓励-指导三个环节组成.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医学微生物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从提高教师的认识、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收获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7.
采用新旧肠杆菌的2种解释标准,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2种解释标准的临床意义。收集本院2009至2010两年临床分离的912株大肠埃希菌、328株肺炎克雷伯菌,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用WO-NET5.4软件先设置CLSI推荐的旧的肠杆菌解释标准,分析耐药性。再设置CLSI推荐的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1]修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解释标准,分析其耐药性。用肠杆菌旧的解释标准分析常规检测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36株产酶株;肺炎克雷伯66株产酶株;产酶株比非产酶株的耐药率高。用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对于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5.2%;头孢他啶提高10.4%;头孢噻肟提高10.2%;氨曲南提高7.1%;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6.7%;头孢他啶提高4.3%;头孢噻肟提高10.1%;氨曲南提高2.5%;未向临床报产酶株。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新的解释标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分别提高了0.4%和0.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提高了0.2%和0.6%。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更能客观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蔓延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骨科自2005年l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应用APLD(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应用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治疗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术后均随访8个月~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D及MED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和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微创技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日短,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共151病例,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分组,就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共58例,女性5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7.5±4岁,平均病程18个月,28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为0.9± 0.56 cm,36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42例见结节内伴钙化.CLT合并良性结节组98例,女性患者93例,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48.1±9岁,平均病程72个月,34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1.8± 0.42 cm,35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10例见结节内伴钙化.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结节个数及钙化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T合并甲状腺癌微小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彩超提示单发结节或者结节合并钙化的病例,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典型恶性综合征患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因高龄、全身状况差、长期并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多种其他药物而诱发,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经过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盐酸金刚烷胺片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可无发热等典型表现,且可出现各系统症状,可能首诊于多个科室,各科临床医师均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