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4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994篇 |
专业分类
28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草原火烧严重度燃烧指数的适用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影像的燃烧指数被广泛应用于火烧严重度(fire severity)研究,选取适宜燃烧指数定量评估草原火烧严重度,对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呼伦贝尔草原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 OLI影像分别构建4种燃烧指数(NBR、NSTV1、d NBR和Rd NBR)与综合燃烧指数(CBI)的回归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对比分析不同燃烧指数识别草原火烧严重度等级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燃烧指数与CBI构建的回归模型中,d NBR指数的相关性(n=70,R~2=0.856)最高;4种燃烧指数识别火烧严重度的精度存在差异,中度火烧区域(1CBI≤2)内,NSTV1指数识别精度最高,未过火(CBI=0)、轻度火烧(0CBI≤1)和重度火烧(2CBI≤3)区域内,d NBR指数识别精度均表现最好,分别为80%、62.5%和100%;基于不同燃烧指数的草原火烧严重度制图中,d NBR指数的总体精度同样高于其他燃烧指数,为82.1%,Kappa系数高达0.76。综上所述,d NBR指数是草原火烧严重度分析与评价的适宜遥感指数。 相似文献
142.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NaCl 5.0 g/L。并与基础培养基的发酵活菌数、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进行比较,经过验证试验绘制维氏气单胞菌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7 L发酵罐生长曲线。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活菌数为5.94×109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增幅43.13%;制备的灭活疫苗相对保护率为77.78%,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81%。7 L发酵罐发酵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最大8.85×109 cfu/mL。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发酵菌液,为今后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规模化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通过调查岷江干旱河谷两河口、飞虹、撮箕和牟托4个样地优势灌丛及其灌丛间空地的表土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探讨植物灌丛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灌丛种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同一样地灌丛与空地间的差异却较为显著。灌丛下比空地土壤中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养分含量,更高的土壤含水量和更低的容重,而灌丛下相对富集的养分资源是造成灌丛与空地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样地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存在一定差异,但与氮相关的因子(总氮、有效氮、碳/氮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总生物量和细菌类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等)。虽然不同灌丛和空地下土壤中细菌群落都没有显著地变化,但真菌和菌根真菌却明显的在灌丛下富集。在飞虹和牟托样地,总磷和碳/磷比与真菌类群,主要指真菌和菌根真菌,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这或许反映了真菌类群对于该区域磷循环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灌丛植被在干旱河谷地区地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氮、磷这两种养分元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同时,未来对于干旱河谷地区植物-土壤关系的研究应该关注真菌和菌根真菌类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细胞内信号分子传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有关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研究,着重体现在Ca2+信号传导途径及相应的蛋白质分子如蛋白激酶C(PKC)、钙调素(CaM)、钙调素激酶Ⅱ(CaMKⅡ),同时也对Ras途径中出现的Vav、Rap、Crk、C3G等蛋白质分子以及cAMP和NF-κB途径作了有益的补充与修改.细胞外信号分子通过以上4种途径及其相互通讯(cross-talk),激活了某些蛋白激酶,调控了基因转录及其他相关功能,其中磷酸化对蛋白激酶及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6.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Streptomyces diastaticus No. 7 strain M1033 xylose isomerase (SDXyI) have been analysed and refined at 0.19nm. The crystal space group is I222,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of a=9.884 ran, b=9.393nm and c=8.798nm. Based on the coordinates of the Streptomyces rubiginosus xylose isomerase (SRXyI), the initial model of SDXyl was built up by the dose packing analysing and R-factor searching and refined by PROLSQ to a final R-factor of 0.177 with the rms deviations of bond lengths and bond angles of 0.001 9nm and 2.1°,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global conformation change existed between SRXyI and SDXyI except the local conformation in the active site.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水平,采用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I、G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且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8.
放牧对呼伦贝尔草地植物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牧通过畜体采食、践踏和排泄物归还影响草地群落组成、植物形态和土壤养分,植物通过改变养分利用策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分析呼伦贝尔草原放牧和围封样地中的群落植物和土壤的碳氮磷养分及化学计量比,探讨放牧对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群落尺度上,放牧和围封草地植物叶片C、N和P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种群尺度上,放牧草地植物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围封草地;(2)放牧草地土壤全C、全N、有机C、速效P含量,低于围封草地,硝态N含量高于围封草地;土壤全P和铵态N指标没有显著差异;(3)放牧草地植物C∶N比显著低于围封草地,植物残体分解速率较快,提高了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速率。 相似文献
149.
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的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格网和重点混合抽样技术结合GPS采集了成都市郊区27个样点的表层土样,用常规方法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计数和鉴定,在ArcGIS 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芽孢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较丰富,数量在4.30×103~8.53×105 cfu·g-1干土.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和局部团块状,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递增趋势.以大于平均数为评估值的概率分布图呈条带状和局部团块状.从南向北,从西向东概率逐渐递增.从27个土样中共分离到21个种,环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为区域优势种群.成都郊区芽孢杆菌的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R)均较高,分别为7.259±1.375、1.368±0.237和0.698±0.115,而生态优势度指数(D)较低(0.319±0.094).综上表明,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比较丰富,种群间相对平衡,以一种或少数几种芽孢杆菌控制区域环境的情况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观察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小鼠肺组织中弗里德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FLI-1在感染性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ICR小鼠6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7.5 mg/kg)复制ALI模型,在给予LPS 0 h、12 h、24 h、48 h后,检测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和肺湿干重比,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FLI-1和Src酪氨酸激酶(SR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分别升高74.3%和162.4%,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27.0%(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湿干重比分别升高50.1%和122.9%,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10.7%(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24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而48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较24 h分别下降28.3%和21.6%(P均< 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FLI-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20.4%和56.9%,而48 h组较24 h组上调18.2%(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SR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上调76.8%和176.7%,而48 h组较24 h组下调33.4%(P均<0.05);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与FLI-1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8992,P<0.01),而与SRC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18,P<0.01),肺组织FLI-1与SR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087,P=0.0014)。结论: FLI-1可能参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常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