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989篇
  28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D40家族是一类结构保守、功能复杂的蛋白.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该家族成员通过参与MAPK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而影响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为了鉴定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新基因,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法,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一个新的人类基因WDR24, 其cDNA全长3 302 bp,2 373 bp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由7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WDR24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与其他脊椎动物中的同源蛋白组成了一个功能未知的亚家族.蛋白序列分析显示其中有6个WD40重复序列和1个ERK的停泊位点D-domain.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的人类胚胎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生态价值损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0和2000年2期TM影像,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通过货币化生态服务功能,揭示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生态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农田、居民点、盐碱地大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湿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0年间研究区生态价值为负增长,减少了1.055×109元,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巨大,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652×109元。不顾生态环境的损失,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最终无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最大效益。评估区域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报道茜草科植物丁茜(Trailliaedoxa gracilis)的染色体数目,2n=22,基数x=11。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雪被下显著的冻融格局差异可能对干旱区山地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但一直未见深入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 研究了天山典型树种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凋落叶在季节性雪被覆盖下的3个关键时期(冻融期、深冻期、融冻期)以及生长季(生长季早期和生长季末期)的分解动态和碳、氮、磷释放特征。结果表明: (1)经过一年的分解, 不同雪被厚度下雪岭云杉凋落叶分解率为24.6%-29.2%,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解系数k值厚雪被覆盖最大, 无雪被覆盖最小。(2)冬季雪被覆盖期雪岭云杉凋落叶分解对当年分解总量的贡献达46.0%- 48.5%, 其中对冻融期凋落叶分解影响较为明显。(3)随着凋落叶的分解, 雪岭云杉凋落叶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碳含量和碳氮比大致呈下降趋势, 在深冻期和生长季末期不同雪被处理下碳含量呈显著性差异; 而凋落叶磷含量呈不规则变化趋势, 且在冻融期和融冻期不同雪被厚度下呈显著性差异。(4)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叶氮元素表现为富集, 碳和磷元素表现为释放; 其中, 在融冻期薄雪被和中雪被处理下碳元素富集率最大, 在冻融期薄雪被、中雪被和厚雪被处理下, 融冻期无雪被和厚雪被下以及生长季早期中雪被和厚雪被下氮元素富集率最大, 而雪被对凋落叶磷释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花卉柱式无土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颂福  李止正 《植物学报》2002,19(4):477-483
于玻璃温室内的160 m2面积上,以干湿交替型盆钵组装起高200 cm, 直径15 cm的立柱77根,然后组成立柱“树林”并种花,25个科的共53种草花用同一营养系统管理,生长都良好,立柱“树林”象是花的“森林”,显示了良好的生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挑选不同种盆花组成不同情趣的家庭阳台花柱。阳台花柱具若干优点:新型盆钵具良好的水、气、肥协调关系,适合多种花卉生长;柱高任选,便手提携带;柱体能环绕中轴旋转使植物受光均匀;花柱底部是具中岛结构式底盆,起蓄水和稳定作用,还便于多根立柱串联扩大栽培量;有人工和自动浇灌两种系统,省工省时且干净卫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ASPP2对奥沙利铂诱导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 p53+/+(野生型)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利用ASPP2(rAd-ASPP2)及p53腺病毒(rAd-p53)感染HCT116 p53+/+细胞,经奥沙利铂50 μmol/L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ASPP2及p53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ASPP2腺病毒对奥沙利铂诱导的HCT116细胞活性的影响;Calcein/PI吸收试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显示,ASPP2、p53共同过表达,或者ASPP2单独过表达均能增强奥沙利铂诱导的HCT116 p53+/+细胞增殖抑制,以及S期抑制并伴有细胞凋亡水平的升高;而无奥沙利铂诱导时,ASPP2对HCT116 p53+/+细胞的活性、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上述结果表明,ASPP2能够增强奥沙利铂诱导HCT116 p53+/+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细胞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负染技术,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病毒颗粒及其病毒吸附蛋白(virus attach-ment protein,VAP)的变化,考察药物是否直接改变或破坏病毒包膜蛋白的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病毒,以肝素钠为参照,借助冷却慢扫描电荷耦合器件荧光成象技术,用Aquacomos软件进行图象分析,以探讨栀子提取物ZG不同加药方式对HSV-1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提取物ZG对HSV-1包膜表面的VAP无直接破坏作用,不影响病毒对Hep-2细胞的感染性;先加入肝素钠再进行病毒吸附及肝素钠病毒同时加入培养细胞这两种用药方式可明显减少细胞表面病毒的吸附量;栀子提取物ZG各种不同加药方式均能阻止HSV-1对Hep-2细胞表面的吸附,使病毒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公丕昌  王丽  贺超英 《遗传》2010,32(6):548-554
人工智能配体或适配体(Aptamer)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特异性极强的基因干扰技术。通过人工合成特异的智能配体结合靶基因的蛋白产物, 达到特异干扰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这是人工智能配体技术的基本设想。文章综述了多肽配体(Peptide aptamer)技术在基因功能验证中的主要进展, 着重阐明它在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和作物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并提出克服该技术主要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敏  马琳  贾聪俊  刘希强  龚攀  王赞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159-2166
赤霉素受体(GID)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直接影响着赤霉素对植物体效应的发挥。该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得到1个赤霉素受体基因,命名为MsGID1b。序列分析发现,MsGID1b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53bp,编码350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9.839kD,是一个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sGID1b基因与蒺藜苜蓿MtGID1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且具有HSL家族典型的HGG和GXSXG保守结构域及GA、DELLA蛋白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GID1b基因在紫花苜蓿各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依次为:根盛花初花茎叶荚果;经GA3、ABA、NaCl、PEG和黑暗诱导后该基因表达上调,尤其是在GA3诱导下,MsGID1b基因的表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MsGID1b基因可能参与紫花苜蓿的抗逆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昭通苹果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种群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消长动态是为了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方法】2002—2006年,我们采用盆栽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种群消长开展了研究。【结果】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发生在9—12月,5—7月份为其田间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率可达200%~273%。印度小裂绵蚜无翅蚜种群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占总虫量的49.0%,30~60 cm的占27.0%,>60 cm的占24.0%。无翅蚜的各虫龄全年均有发生,冬季以第4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为主。有翅蚜的发生全年只有1个时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结论】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亦逐渐下降。田间有翅蚜虫量极少,较难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