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9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功能互补作用,建立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以玉米(Zea may L.)、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为寄主植物,采用寄主植物单作和间作的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和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3种AM真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分析,探索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的"功能互补"效应及机制。【结果】间作模式下,寄主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3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单作(P0.05);单作和间作栽培模式下,3种AM真菌对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孢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高粱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两种间作栽培模式下,根内球囊霉对白车轴草地上部分生物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结论】3种AM真菌对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偏好性不同,且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利用AM真菌的寄主植物偏好性和不同植物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增加AM真菌的孢子产量,有利于AM真菌高效繁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2.
蜜柚不同砧穗组合苗期嫁接亲和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蜜柚砧穗的嫁接亲和性,以红绵蜜柚(Citrus grandis‘Hongmianmiyou’)、三红蜜柚(‘Sanhongmiyou’)、红肉蜜柚(‘Hongroumiyou’)、黄金蜜柚(‘Huangjinmiyou’)和琯溪蜜柚(‘Guanximiyou’)作接穗,枳(Poncirus trifoliata)、香橙(Citrus junos)、酸柚(Citrus grandis)作砧木,田间调查15个砧穗组合苗期生长指标,测定嫁接愈合期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蜜柚砧穗组合嫁接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柚作砧木的砧穗组合保存率高、生长势旺盛、抽梢能力强,以枳和香橙作砧木的砧穗组合部分指标存在差异,其中红绵蜜柚和黄金蜜柚以枳作砧木时表现出不亲和现象。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愈合时期PPO、P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基本反映了15个指标91.33%的数据信息。聚类分析将15个砧穗组合分为4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琯溪蜜柚、红肉蜜柚和三红蜜柚嫁接可采用枳和柚作砧木,红绵蜜柚和黄金蜜柚嫁接可采用柚作砧木,红绵蜜柚和黄金蜜柚嫁接不可采用枳作砧木。  相似文献   
83.
濒危植物金花猕猴桃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生物学是目前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金花猕猴桃(Actinidia chrysantha)是猕猴桃属濒危物种之一,目前未见其繁殖生物学相关报道。因此,该文以分布于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金花猕猴桃为研究对象,用游标卡尺测量了花器官及果实形态,通过野外观察记录了其物候、访花昆虫及开花结果习性,用人工授粉和套袋法确定其传粉媒介,开展田间播种试验确定种子繁殖力,对其繁殖生物学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花猕猴桃物候因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较低海拔地区5月中下旬开花,高海拔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花期持续7~10 d,果实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雄株花枝率76.5%,雌株果枝率61.9%,果实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或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34~27.53 g,最大果重35.0 g;金花猕猴桃为虫媒和风媒共同授粉,主要访花昆虫有蜜蜂科、细蜂科、鼻蝇亚科、食蚜蝇科、蜡蝉科、大蚊科长脚蚊属昆虫等;金花猕猴桃种子发芽率低,参试的3个居群的种子发芽率存在差异,分别为花坪17.5%,资源车田15.36%,贺州姑婆山0;4种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中,低温+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22.67%)最高。综上所述,金花猕猴桃不存在传粉障碍,种子萌发率低可能是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保护金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陈敏  马琳  贾聪俊  刘希强  龚攀  王赞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159-2166
赤霉素受体(GID)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直接影响着赤霉素对植物体效应的发挥。该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得到1个赤霉素受体基因,命名为MsGID1b。序列分析发现,MsGID1b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53bp,编码350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9.839kD,是一个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sGID1b基因与蒺藜苜蓿MtGID1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且具有HSL家族典型的HGG和GXSXG保守结构域及GA、DELLA蛋白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GID1b基因在紫花苜蓿各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依次为:根盛花初花茎叶荚果;经GA3、ABA、NaCl、PEG和黑暗诱导后该基因表达上调,尤其是在GA3诱导下,MsGID1b基因的表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MsGID1b基因可能参与紫花苜蓿的抗逆调控。  相似文献   
85.
王丹  龚荣高  荣毅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7):1399-1407
以3年生‘大五星’枇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4个水分处理梯度:对照(CK)、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和重度胁迫(SS),研究不同程度土壤干旱对枇杷幼树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枇杷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下降趋势。(2)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均显著下降。(3)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均显著下降,其中Gs下降幅度最大,而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重度胁迫时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最低。(4)干旱的加重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轻度胁迫下最为活跃但在重度胁迫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中度胁迫第10天开始显著升高。(5)随干旱胁迫的加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增加且在重度胁迫第10天达到最大值,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胁迫后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SS)含量在重度胁迫后期达到峰值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枇杷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但能够积极调控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来增强耐受性,而重度胁迫下,叶片膜系统和光合系统受到损伤,枇杷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以生物制备骨形成蛋白10(BMP10)为目标,研究BMP10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方法:以人源BMP10成熟肽基因为模板,PCR获得N端带有组氨酸标签(6×His)的融合基因6×His-m BMP10,构建p ET28a/m BMP10表达载体;热击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重组表达菌株BL21/p ET28a-6×His-m BMP10,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对蛋白进行分析;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目的蛋白;透析复性后,非还原SDS-PAGE检验目标蛋白的二聚体形成;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蛋白活性。结果:纯化得到纯度90%以上的m BMP10,复性后二聚体得率约为40%;活性实验测得P19细胞的Smad6蛋白表达上调3倍左右。结论: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BMP10,为后续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7.
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8.
张明瑞  杨鑫  赵飞  吕莎  龚杰  周盈  李福秋 《菌物学报》2019,38(8):1235-1244
孢子丝菌复合体属于双相真菌,全球分布,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慢性深部感染。不同地域的菌株在致病力、传播途径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孢子丝菌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多次暴发流行。分子分型不仅是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的有力手段,同时有助于了解孢子丝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在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治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孢子丝菌的分子分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水平,采用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I、G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且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