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诊断引物应用于我国三种重要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根据螟黄赤眼蜂rDNA-ITS2序列设计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特异引物,同时采用文献中发表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特异引物以及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成虫和寄主卵样品进行了PCR特异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因此,采用上述3对特异引物可以实现对我国3种重要赤眼蜂种,即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942.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相似文献   
943.
Rhododendron longesquamatum var. glabristylum Y. Y. Geng et Z. L. Zhao , a new variety of the Ericaceae from Sichuan, Chin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 ed. This varie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one by having smaller leaves (5~8×2~3.5 cm) and smalle  相似文献   
944.
湖羊结构基因座遗传共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座位电泳法检测的结构基因座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湖羊群体的遗传共适应性。结果发现, 在显隐性-显隐性模式中未发现座位间的遗传共适应现象, 显隐性-共显性模式中X-p-Cat组合座位以及共显性-共显性模式中Po-CA、Po-Cat组合座位均存在遗传共适应, 表明在湖羊群体中性结构基因座间存在遗传共适应, 而且起主要的作用, 维持着座位间的遗传平衡或者使座位间处于遗传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45.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江中下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朱晓东  耿波  李娇  孙效文 《遗传》2007,29(6):705-713
摘要: 利用30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5个鲢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30个基因座中, 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 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10个, 其中有25个座位具有多态性,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33,5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0/4.1,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445~2.6332,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233~0.3511, 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21~0.4704,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68~0.4286。对数据进行F-检验, Fst值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中等, 并对基因型进行了基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 所得P值说明5个群体均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5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66~0.9146,遗传距离为0.0893~0.1665, 并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对5个鲢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相似文献   
946.
The isopenteryl transferase (ipt) gene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was driven under the tobacco TA29 promoter and introduced into tobacco ( Nicotiana tabacum L.) plants by A.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ipt gene has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s of tobacco plant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is chimeric TA29-ipt gene in the transgenic plants was studied, and the endogenous cytokinin level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assayed by ELISA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tokinin content in the androecium of transgenic plants increased 3-4 time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some changes of the fertility of the TA29-ipt transgenic plants have been observed.  相似文献   
947.
病理性近视与HLA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RFLP方法对江浙沪籍汉族55例病理性近视眼(PM)患者的HLAⅡ类DQB1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LA-DQB1*0201、*0303、*0401等位基因在PM患者中和正常人中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Pc<0.05,AF分别为0.1636,0.1091,0.1636,0.1091vs.0.0400,0.0300,0.0400,0.0200),可能与PM的致病相关。DQB  相似文献   
948.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现有的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氨基酸序列,用距离法和最简约法构建了聚类图,探讨了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家族的系统演化特征。可见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化早于脊椎动物的分化。不同物种的同一种基因的聚类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物种经因子受体的进化速度不同,其中CXCR4的进化速率最低。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可能都起源于少数几个原始的基因,病毒编码与寄主相似的趋化因子或受体是进化过程中分子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9.
采用黄鳝肾脏白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研究了五种物质对除草剂精克草星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B2、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生姜和大蒜均能使精克草星诱发的微核率明显降低,且降低的能力基本相同。说明该五种物质具有抗除草剂精克草星诱发遗传物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0.
青海藏族HLAⅡ类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RFLP的技术进一步研究了青海藏族HLA-DPB1的多态性。在19个HLA-DPB1的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8个等位基因。其中,*0501的频率最高(AF=380%);其次为*0201(AF=20.0%);未检出*1601。在HLA-DP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上,藏族与中国南方汉族、中国北方汉族等无明显差异,而与高加索人及尼格罗人的差异则较为显著。综合隶属于三大人种11个群体中的HLA-DQAl、-DQBl和一DPBl基因座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用UPGMA方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汉藏同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