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将C.elegans n-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t-1的cDNA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pAd-CMV中,并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体(Ad.GFP.fat1),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试剂盒(MTT)和凋亡染色试剂盒分析fat-1基因对大鼠皮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核糖核酸酶保护性分析,检测fat-1基因在大鼠皮层细胞内的表达,酶联免疫分析花生四烯酸类(Eicosanoids)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预期的重组病毒;fat-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细胞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d后,可检测到fat-1 mRNA的条带,与对照Ad.GFP细胞相比,fat-1基因明显抑制了大鼠皮层细胞因诱导产生的凋亡(35%),受保护细胞的前列腺素含量也明显地减少(30%).  相似文献   
102.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为研究材料,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高质量的DNA,分别测试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的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西伯利亚蝗RAPD优化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dNTP0·24mmol/L;MgCl22·0mmol/L;Taq DNA聚合酶1U;DNA模板45ng;引物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min45s、94℃变性30s、35℃退火1min30s、72℃延伸2min,45个循环、72℃延伸10min。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分析,实验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 pneumophila)是研究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模式菌株之一,其独特的分泌系统及底物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是病原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II型分泌系统(type II secretion system,T2SS)对促进细菌在环境和人类宿主中的生存至关重要。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secretion pathway (Lsp)系统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一个典型的T2SS。本文综述了L. pneumophila的T2SS及其底物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结构与功能,为深入了解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T2SS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艾青  葛璞  代洁  梁天才  杨青  林玲  张力 《生理学报》2015,(1):97-102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抑制剂氨基三唑(aminotriazole,ATZ)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CAT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可能作用。以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酒精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TZ(100~400 mg/kg)或相同体积溶剂(对照)。造模24 h后,检测大鼠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内CAT活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水平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显示,ATZ处理可剂量依赖性降低酒精暴露大鼠血浆中ALT、AST及LDH水平,并减轻酒精诱导的肝组织病理损伤;ATZ可抑制酒精暴露大鼠肝组织内CAT活性、降低H2O2水平及MDA含量;ATZ也可下调酒精暴露大鼠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以上结果表明,ATZ可减轻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提示CAT可能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或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为害番茄后对后续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等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可为明确寄主植物番茄介导的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的种间互作,开展粉虱的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寄主植物番茄叶片上先将B型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按不同的顺序、时间间隔分开接种,再系统观察后续接上的两种粉虱生长、发育、繁殖等种群参数的变化。【结果】(1)先期接上烟粉虱对后续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需烟粉虱的持续诱导,若去掉烟粉虱,其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即消失;先期接上温室白粉虱可缩短后续烟粉虱伪蛹期,但温室白粉虱的持续存在不利于烟粉虱的产卵,且明显降低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2)先后在番茄上同时接上温室白粉虱可降低后续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和雌、雄虫的成虫寿命;先后同时接种烟粉虱却显著地增加了温室白粉虱的单雌产卵量;烟粉虱的提前存在降低了后续烟粉虱单雌产卵量。(3)但两种粉虱之间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烟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产生的促进作用大约在其卵期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温室白粉虱对烟粉虱伪蛹期的缩短作用也需提前诱导;而温室白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相当滞后,直到成虫期才显现出来。【结论】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之间可通过寄主番茄产生相互影响,前期烟粉虱为害可显著促进后续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发育,而前期温室白粉虱为害对烟粉虱的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自20世纪90年代入侵我国后已经成为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然而,近些年该昆虫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植物和昆虫、昆虫抗寒性和寄主适应性等热点课题的模式种类。因此,为了实验室条件下更好保藏该虫的种群,本文研究了冷藏(世代发育起点温度8℃)对该斑潜蝇蛹发育和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化蛹后第3天的蛹为实验对象,8℃低温冷藏,并以冷藏时间(0、7、14、21、28和35 d)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藏时间对美洲斑潜蝇蛹羽化率的影响;化蛹后每24 h解剖观察一次蛹并对蛹期发育阶段进行划分;根据划分的蛹期阶段,对处理中未羽化的蛹进行解剖比对,得到对低温最敏感的蛹期。【结果】随着冷藏时间的增长,美洲斑潜蝇的蛹羽化率逐渐降低。超过14 d后,羽化率明显下降。冷藏至35 d时羽化率为零。解剖正常发育的美洲斑潜蝇的蛹,将蛹期分为预蛹期、隐头蛹期、显头蛹初期、半透明眼期、浅黄色到琥珀色眼期、红褐色眼期、鬃毛蛹期。不同冷藏时间条件下,未羽化的蛹死亡时间主要为鬃毛蛹期,且鬃毛蛹期死亡的蛹的数量与贮藏时间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在室内冷藏美洲斑潜蝇时,3日龄蛹8℃贮藏少于14 d为宜;鬃毛蛹期(10~11日龄蛹)对低温比较敏感,冷藏过程中,应避免鬃毛蛹期的蛹。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口腔病灶被证实与许多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又会加重口腔病灶的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干扰系统性疾病的治疗,严重则造成全身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口腔病灶感染的系统性疾病治疗有:口服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的药物性牙龈炎;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的口腔黏膜炎;长期应用抑制肿瘤骨转移或预防骨质疏松的双磷酸盐造成的颌骨坏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口腔排异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0.
探究酵母多糖(Zymosan)对人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LCs)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 CLRs)的影响。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磁珠分选CD14+细胞,用含有GM-CSF(1 000 U/mL)、IL-4(1 000 U/mL)、TGFβ-1(10 ng/mL)的培养液诱导培养LCs, Zymosan刺激LCs,8、24 h后收集细胞。提取Zymosan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RNA,实时RT PCR分析5种CLRs(Dectin-1、Dectin-2、DC-SIGN、Mincle、MRC-2) mRNA的水平,扩增产物测序鉴定。共检测10个个体来源LCs在酵母多糖刺激后其CLRs mRNA变化的情况。在10组样本中,有6组Dectin 2受体mRNA较对照组增加(变化倍数≥2),其中3组增加明显(变化倍数≥5),最大增加倍数为20.91;有5组Mincle受体mRNA较对照组增加(变化倍数≥2),其中4组增加明显(变化倍数≥5),最大增加倍数为19.98;有1组MRC-2受体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变化倍数≥5)。Dectin-1和DC-SIGN受体mRNA没有增加。Zymosan能增加部分个体来源LCs内Dectin-2、Mincle和MRC-2受体mRNA的水平,而对Dectin-1和DC-SIGN受体mRNA的水平没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完善了Zymosan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