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6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348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目的: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kinase,MLCK)具有激酶活性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探寻MLCK的非激酶活性区域对MLCK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肌球蛋白轻链激酶CaM结合位点突变体,并纯化出重组的MLCK表达的蛋白质,为深入研究MLCK的非激酶活性在调节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野生型MLCK全长的cDNA序列设计CaM结合位点的突变引物,利用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获得CaM结合位点的突变体(△CaM/MLCK).在大肠杆茵中表达重组CaM结合位点的突变体(△CaM/MLCK),通过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进行分离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检测表达及纯化的重组蛋白.结果:构建重组MLCK钙调蛋白结合位点突变体(△CaM/MLCK),△CaM/MLCK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大量表达并得到纯化.结论:成功构建重组MLCK钙调蛋白结合位点突变体(△CaM/MLCK)并获得纯化的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85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终浓度1μgomL-1)和LPs+黄芩苷(终浓度10,50,100μmol moloL-1)处理生长良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其上清液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可导致NF-κB激活,上调TNF-α、IL-6表达;黄芩苷预处理能降低LPS诱导的NF-κB出活化和TNF-α、IL-6表达.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IL-6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3.
肺平滑肌瘤病的命名及生物学行为评价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报告1例病理诊断为肺原发性交界性平滑肌瘤病例,肺转移性平滑肌瘤多见于有子宫肌瘤切除病史的女性,而该患者子宫及双附件区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细胞异型轻,见个别多核巨细胞,无出血坏死,核分裂象2个/50HPF,Actin阳性,Vim 阳性,HHF35阳性,CD68阴性,CK阴性,故诊断为肺原发性交界性平滑肌瘤,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54.
855.
研究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区锦鸡儿属(Caragana)4种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地理分布和叶形态适应特征.通过地理分布和生长发育研究发现:4种锦鸡儿均能在阿拉善荒漠区分布和正常生长,它们能够适应阿拉善荒漠区环境.叶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缩小受光面积;垫状锦鸡儿叶片卷成筒状,水分散失和气体交换阻力更大,受光面积更小.柠条锦鸡儿密被伏帖绢毛、狭叶锦鸡儿多被灰白色柔毛、垫状锦鸡儿密被绢毛和荒漠锦鸡儿密被直立绢毛,对光线反射能力强,使叶温降低,减少蒸腾.狭叶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具有的长条型叶,4种荒漠区锦鸡儿都具有更小的叶面积、更大的厚度/面积比值、更低的叶片生物量和更小的比叶面积(SLA),减小了蒸腾和受光面积,提高了荒漠区锦鸡儿的保水能力.荒漠区锦鸡儿这些叶片形态特性有利于适应干旱、高温和强辐射的荒漠区环境.叶绿素含量测定和叶色研究结果表明:4种荒漠区锦鸡儿叶绿素含量低,更低的叶绿素含量和密被灰白色柔毛或绢毛导致叶色浅、反光性能好,有利于减少对辐射的吸收,避免强辐射对植物的伤害,同时也使叶温低,减轻高温伤害和水分蒸发,以适应环境.这是荒漠区锦鸡儿适应高光强、高气温、极干旱的荒漠区环境的特性.垫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叶绿素a/b高也是适应强辐射的特性.比较4种荒漠区锦鸡儿的叶形态特性发现,4种荒漠区锦鸡儿植物对荒漠环境的形态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56.
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西北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毒物成分和分布作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区域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名录,统计出该区主要有毒植物226种,隶属于33科77属。有毒植物所含主要毒物成分可分为生物碱、苷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苯酮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和简单有机物等6大类。有毒植物在亚高山草甸草地中分布最多,有157种,其次是亚高山灌丛草地、高山草甸草地、高山灌丛草地和高寒沼泽化草甸草地。本调查研究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防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7.
乙酰穿心莲内酯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和化感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酸酐对穿心莲内酯进行乙酰化,得乙酰穿心莲内酯,比较研究了乙酰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对部分细菌、霉菌、酵母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小麦、萝卜、青菜和黄瓜等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发现:乙酰穿心莲内酯对少数参试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弱,但对大多数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强,尤其是在较高浓度下,乙酰穿心莲内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黑根霉菌(Rhigopus nigricans)、苹果酵母菌B13(Sour-dough starterB13)和辣椒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穿心莲内酯;两者对参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低促高抑"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858.
番茄碱对棉铃虫的毒性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荧光光谱法分析了番茄碱及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图谱,从钙调蛋白的角度探讨了番茄碱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番茄碱对棉铃虫具有毒性,随浓度的增加及饲喂时间的延长,对棉铃虫的杀伤力增强;(2)番茄碱对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影响较大,随番茄碱浓度的增加,钙调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3)钙离子的加入增强了钙调蛋白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红移(由350 nm移至416.58 nm);(4)番茄碱的加入破坏了钙调蛋白-钙离子复合物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蓝移(416.58 nm移至377.65 nm).以上可以说明,番茄碱可能作为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拮抗钙调蛋白被钙离子激活的位点,影响其与靶酶的结合而发挥作用.此项的研究为探讨番茄碱的杀虫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9.
非调制式荧光仪PEA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利用非调制式荧光仪获得调制式荧光仪测定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采用植物效率(PEA)仪进行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程式的4要素(光化光强度及其照射时间、饱和激发光强度及其照射时间)以及节约测定时间和仪器内存的测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暗适应10min后,在设定180μmol·m-2·s-1光化光照射360s时间内,以连续2次1950μmol·m-2·s-1饱和激发光照射3s的测定程式,在7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测定结果,而且与Strasser等测定程式相比,1次测定需时从600s缩短为360s、耗用仪器内存从76.9"减少为2.56"。  相似文献   
860.
The Late Permian Shaiwa Group of the Ziyun area of Guizhou, South China is a deep-water facies succession characterized by deep-water assemblages of pelagic radiolarians, foraminifers, bivalves, ammonoids and brachiopods. Here we report 20 brachiopod species in 18 genera from the uppermost Shaiwa Group. This brachiopod fauna is latest Changhsingian in age and dominated by productides. The palaeoecologic and tapho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brachiopod fauna is preserved in situ. The attachment modes and substratum preference demonstrate that the Shaiwa brachiopod fauna comprises admixed elements of deep-water and shallow-water assemblages. The presence of the shallow-water brachiopods in the Shaiwa faunas indicates the involuntary settlement of shallow-water brachiopods. The stressed ecologic pressure, triggered by warming surface waters, restricted ecospace and short food sources, may have forced some shallow-water elements to move to hospitable deep-water settings and others to modify their habiting behaviours and exploit new ecospace in deep-water environments. We infer that the end-Permian global warming and subsequent transgression event may have accounted for the stresse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 shallow-water communities prior 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