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7篇 |
免费 | 802篇 |
国内免费 | 3503篇 |
专业分类
93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317篇 |
2021年 | 359篇 |
2020年 | 366篇 |
2019年 | 374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479篇 |
2013年 | 409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513篇 |
2009年 | 528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530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390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不结球白菜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对外植体、苗龄、激素的组配、培养基中琼脂和AgNO3浓度等再生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并探讨了抗坏血酸(AsA)对不结球白菜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以4~7d苗龄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MN培养基中4mg/L6-BA与0.5mg/LNAA的搭配有利于不定芽形成;琼脂的浓度变化对不定芽分化影响较大,以9g/L琼脂为宜;培养基中添加5~7.5mg/L的AgNO3、0.1~0.5mmol/L的AsA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和质量。通过不定芽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建立了能够获得较高再生频率的不结球白菜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2.
103.
通过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探测白黄瓜光系统Ⅱ的热激胁迫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耐热性较强的短粗型白黄瓜和长棒型白黄瓜为试材,并以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和耐热性较强的‘津春4号'为对照品种,经热激胁迫后采用植物效率仪PEA测试,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JIP-test)及其热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随着热激胁迫温度的升高(在30~57 ℃下5 min),表现为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的光合机构含有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o、放氧复合体活性ρk呈"S"型下降趋势;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呈"S"型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反映出热激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放氧复合体(OEC)的钝化和热耗散的三重机制在保护PSⅡ防止光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热激胁迫温度超过30 ℃时ρk就开始下降;超过40 ℃时RC/CSo开始下降;超过44 ℃以上,PSⅡ热耗散能力DIo/RC才表现出增加;超过51℃时,会加重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品种PSⅡ热耗散机构对PSⅡ保护的负担.通过标准状态变性自由能变ΔGD计算的变性中点温度Tm表明,PSⅡ蛋白复合体的热稳定性优于PSⅡ反应中心复合体热的稳定性和放氧复合体(OEC)的热稳定性.对于Fv/Fm、RC/CSo、和ρk的Tm均呈现出津春4号耐热性较强,新泰密刺耐热性较差,长棒型白黄瓜和短粗型白黄瓜耐热性居中. 相似文献
104.
在杉木胚胎分化期至成熟期,每个雌配子体总核酸和DNA,RNA含量在初期增加,后期则随着胚的分化发育逐渐下降,而蛋白质和类脂则一直上升。每胚总核酸、DNA,RNA则相应增加,而蛋白质、类脂的含量和干重亦逐渐增加。在胚分化早期RNA的迅速合成与细胞的分化及器官形成有关。但以胚干重为单位的DNA、RNA含量却随着胚的发育而有所减少;蛋白质含量先增加,至成熟后才下降。授粉前的胚珠,以及雌配子体、胚中都发现有凝集素存在。 相似文献
105.
以黑豆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其非酶促保护物质和保护酶系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黑豆皮红色素(17.36%)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93.6%,可溶性糖(7.227%)对O2-与.OH的清除率分别为47.71%与68.16%,谷胱甘肽(0.8033mg/g)对O2-与.OH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三种非酶促保护物质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清除能力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水分胁迫下,黑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33~14 U.mg-1.min-1.2~6d-1),过氧化氢酶(2.87~2.01 mg.mg-1.min-1.3~6d-1)与过氧化物酶(31~14 mg.mg-1.min-1.3~6d-1)三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黑豆体内清除活性氧防御系统作用十分明显,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创伤后应激障碍闯入性记忆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应激障碍主要以记忆紊乱为临床表现,其中闯入性记忆是其最显著特征.本文就闯入性记忆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着重从前额叶、海马和杏仁核、神经环路来探讨创伤应激对脑认知功能的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107.
讨论了一类具有时滞和基于比率的阶段结构捕食扩散模型,其中捕食种群具有两个阶段结构,并且成年捕食种群可以在两斑块间扩散.利用比较原理证明了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是持续生存的;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8.
山东蒙山植物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采用典型取样法,沿海拔梯度对蒙山自然植被进行调查,发现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主要植被类型为麻栎群落、赤松(Pinus densiflora)群落、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群落、黑松(Pinus thunbergii)群落和刺槐-麻栎(Robinia pseudoacacia-Q.acutissima)群落,麻栎群落略占优势,已具备继续向温带落叶阔叶林演替的条件基础.蒙山各层次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整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以蒙山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森林群落总体重要值为测度指标,均判断蒙山植被演替正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蒙山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近似中海拔高的单峰格局,这除受温度、湿度、人为干扰与面积外,蒙山植被亚顶极群落演替现状与所调查区域仅有800 m的海拔梯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9.
110.
木质部液流的碱化:一个综合的干旱胁迫响应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干旱会改变植物木质部液流的离子组成,引起木质部碱化,提高液流的pH值。因而认为木质部液流碱化是诱使叶上气孔关闭的最可能的根源土壤干旱信号。本文章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