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2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356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等树种凋落叶在21年生杉木人工林内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过程。经过13个月的分解实验,4种供试凋落叶以青冈分解最快,质量失重率为33.5%,其次为桤木和木荷,马尾松分解最慢,其质量失重率仅为29.9%。4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1~26个月和94~112个月。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除桤木凋落叶中氮含量下降外,其他3种凋落叶的氮含量均增加,但凋落叶的C/N均降低;在凋落叶分解的前3个月,凋落物中磷含量快速下降,此后变化很小,C/P呈增加趋势。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马尾松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固持作用,而其他3种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净释放,4种凋落叶的磷素均表现为净释放。4种供试材料中桤木较适合与杉木混交种植。  相似文献   
162.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3.
对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调控植物侧枝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生长素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拟南芥[Arabidops~thaliana(Linn.)Heynh.]、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和水稻(Oryza sativa Linn.)等植物多枝突变体中SLs作为可转导信号参与侧枝发育的分子调控,从这些植物中已克隆获得参与SLs生物合成及信号应答途径的一些基因。作为一种植物激素,SLs在侧枝发育调控网络中与生长素相互作用;腋芽发育与其中生长素的输出密切相关,SLs通过调控芽中生长素的输出间接抑制腋芽发育和侧枝生长,而生长素则在SLs生物合成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4.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methionine–heme iron coordination is perturbed in domain-swapped dimeric horse cytochrome c.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methionine dissociation in dimeric cytochrome c, we investigated its interaction with cyanide ion. We found that the Soret and Q bands of oxidized dimeric cytochrome c at 406.5 and 529 nm redshift to 413 and 536 nm, respectively, on addition of 1 mM cyanide ion. The binding constant of dimeric cytochrome c and cyanide ion was obtained as 2.5 × 104 M?1. The Fe–CN and C–N stretching (ν Fe–CN and ν CN) resonance Raman bands of CN?-bound dimeric cytochrome c were observed at 443 and 2,126 cm?1, respectively. The ν Fe–CN frequency of dimeric cytochrome c was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CN?-bound heme proteins, and a relatively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 Fe–C–N bending and porphyrin vibrat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350–450-cm?1 region. The low ν Fe–CN frequency suggests weaker binding of the cyanide ion to dimeric cytochrome c compared with other heme proteins possessing a distal heme cavity. Although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dimeric cytochrome c did not change on addition of cyanide ion according to circular dichroism measurements, the dimer dissociation rate at 45 °C increased from (8.9 ± 0.7) × 10?6 to (3.8 ± 0.2) × 10?5 s?1, with a decrease of about 2 °C in its dissociation temperature obtained 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atomic ligands may bind to the heme iron of dimeric cytochrome c and affect its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5.
为分析西南地区特色猕猴桃(Actinidia Lindl.)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了猕猴桃DNA 多态性分析的AFLP 体系,AFLP 标记体系为300 ng 基因组DNA 用EcoR Ⅰ/Mse Ⅰ (15 U/5 U)于37℃下酶切2 h,加接头后的混合物稀释5 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再稀释10 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筛选的22 对引物进行扩增反应,共得到979 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49 条.采用优化的AFLP 体系,对西南地区的10 种猕猴桃50 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普通品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特色品种硬毛猕猴桃、毛被猕猴桃、革叶猕猴桃、四萼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京梨猕猴桃和紫果猕猴,结果表明种内和种间的聚类关系明显;斑果组(sect. Maculatae)和净果组(sect. Leiocarpae)的种间有聚类交叉,并呈现地理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索Vero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无血清条件下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无血清培养Vero细胞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直接适应(直降组)和序贯适应(驯化组)两种无血清培养方法,观察Vero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无血清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病毒滴度。结果 Vero细胞在两种无血清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其中驯化组细胞生长速度更接近对照组。以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Ⅰ型分别感染直降组、驯化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94、8.81和8.94 LgCCID50/mL;Ⅱ型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84、8.25和7.94 LgCCID50/mL;Ⅲ型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91、8.57和8.63 LgCCID50/mL;且3组的变异系数( CV)均小于10%。结论 Vero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生长良好,无血清培养的Vero 细胞可用作脊髓灰质炎疫苗生产的基质。  相似文献   
167.
目的通过克隆分析中国地鼠16S基因的部分序列,对中国地鼠16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初步探索和揭示。方法从GenBank中已报道的啮齿动物16S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用Blastn与GenBank中七种啮齿类动物的16S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并用邻接法(NJ)、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分子系统树,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中国地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的进化关系,对中国地鼠的种属地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获得了中国地鼠线粒体16S基因的部分序列,其碱基组成A、T、C、G分别为40.5%、24.5%、18.7%、16.3%,与其他七种啮齿类动物的碱基含量相比,各碱基含量基本相似。NJ进化树表明,中国地鼠、金黄地鼠与欧洲仓鼠先聚为一支,小鼠与大鼠先聚为一支,东方田鼠、台湾田鼠与东欧田鼠先聚为一支。结论中国地鼠和金黄地鼠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建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大鼠模型,观察比较近牙槽嵴区牙周膜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探讨高血糖对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STZ组)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单纯牙周炎组州组)注射同剂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且稳定后(4周),两组都采用大鼠牙颈部丝线结扎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于结扎后1周,2周,3周处死大鼠,采用组织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合MATLAB7.0.1图像灰度定量分析法,研究近牙槽嵴区牙周膜中TNF-a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组织炎症的进展程度。结果:N组与STZ组除0周外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N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STZ组内各时间点每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随时间的增加,各组大鼠的炎症程度增加,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STZ组的病变进展程度显著重于N组。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牙颈部丝线结扎可成功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牙周炎模型。高血糖浓度使糖尿病大鼠牙槽骨TNF-a的表达水平增加,降低了机体的损伤一修复能力,牙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9.
分别以苗期(分蘖)、拔节期、抽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双—三核期、花粉粒时期的花药为材料,对由小麦CMS与恢复系杂交F1杂种优势形成机理作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中有超亲、亲二型和低亲三种蛋白质表达类型出现,出现频率为亲二型>低亲>超亲。对这三种类型共17个蛋白质斑点作了质谱分析,其功能涉及DNA和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环境防御,基因转座及光合作用等。苗期生长特性如叶鲜重、叶干重、叶片数,F1杂种倾向于双亲,没有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这与F1叶片中蛋白质表达多数呈亲二型相吻合。但F1中分蘖数多于双亲,因此其总鲜重、干重、总叶片数明显呈现出杂种优势,然而这种杂种优势现象与蛋白质组的变化是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6.55±1.35)d以及总住院天数(17.15±3.6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