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2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3532篇
  978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群 《生态学报》2005,25(10):2499-2506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系统与景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段时期。论文通过对库区重庆市云阳县1994年与2002年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生态建设、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短时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地形破碎、高差悬殊的山地特点以及在亚热带湿润气候主导下的山地立体气候分异等自然因素造成了景观格局的基本分异;有限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与分布状况是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而采取一系列生态经济建设活动成为促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期学者、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科学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确关键制约因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为例,在全面分析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关联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获性,构建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在内的指标体系,对2007年、2012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各指标的进步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迅速提高,生态文化和生态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生态经济和生态制度文明水平有一定增加,而生态环境改善较慢;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位置,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强度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绿色生活方式尚有待提升、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完善生态制度是未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3.
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综述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植物吸收转运、植物根际降解和植物修复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土壤性质、共存有机物和气象条件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深化植物修复机理,完善植物修复模型。加强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机理研究和技术应用,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加强复合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84.
In this study,the coding region of type O FMDV capsid protein VP1 and a series of codon optimized DNA sequences coding for VP1 amino acid residues 141-160(epitope1),tandem repeat 200-213(epitope2(+2))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epitopes(epitope1-2)was genetically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PROExHTb and pGEX4T-1,respectively.VP1 and the fused epitopes GST-E1,GST-E2(+2)and GST-E1-2 were successfully solub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  相似文献   
85.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抗真菌肽的诱导方法比较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吴建伟  付萍  张阿梅  董熙昌 《昆虫学报》2007,50(10):1009-1015
以未诱导组作为空白对照研究比较真菌诱导、超声诱导和热诱导家蝇Musca domestica 幼虫血淋巴初提液的抗真菌肽效果,比较各种诱导方法诱导后的幼虫存活率;用凝胶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热诱导家蝇3龄幼虫抗真菌肽,检测其抗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活性;SDS-PAGE分析抗真菌肽的蛋白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3种诱导方法诱导后家蝇幼虫均产生具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抗真菌肽,其初提液抑菌圈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真菌诱导组和热诱导组幼虫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超声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别。经分离纯化后,抗真菌肽仍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SDS-PAGE分析表明该抗真菌肽有效成分的蛋白分子量在14.4 kD以下。结果提示热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真菌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86.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的种间主要竞争关系及土地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核桃×大豆、苹果×花生和苹果×大豆4种典型果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农间作模式中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土壤水分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与农作物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中作物的PAR和Pn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离树体越近,PAR和Pn越小;Pn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光照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体趋势来看,核桃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无明显差异,而苹果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差异显著,说明苹果对作物土壤水分的竞争比核桃剧烈.研究区果农间作的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提高70%,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4%,且核桃间作模式优于苹果间作模式.为了提高间作作物产量,应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体与作物的间作距离或设置根障、定期适当修剪果树并种植耐荫作物.  相似文献   
87.
全球气候变化有促进食叶害虫爆发的趋势.叶片被食会导致光合产物的生产降低,进一步影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树木体内的储存和分配.本研究以水曲柳2年生苗木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40%去叶处理,于6-10月对根系取样,研究地上碳(C)供应不足条件下主根、粗根和1~5级细根NSC及其组分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 对照和去叶处理根系NSC浓度及其组分浓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与对照相比,去叶处理苗木主根和粗根NSC浓度分别降低3.8%和30.7%,而1~5级细根NSC浓度增加1.2%~23.5%,这主要受淀粉浓度变化的影响;去叶处理苗木主根和粗根可溶性糖浓度增加7.1%和62.3%,而1~5级根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降低2.7%~42.8%;去叶对苗木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的不同影响,导致二者的比值在主根和粗根中增加,而在1~5级细根中降低.去叶引起光合产物的生产减少,导致水曲柳苗木主根和粗根中淀粉活化后流向细根并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这可能有利于提高细根对冬季低温胁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88.
利用水提醇沉提取东北红豆杉多糖TP,经超滤得到超滤外液TP-1和内液TP-2。TP-2进行部分酸水解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TP-2-1a。通过对理化性质、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甲基化测定结果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分布在7.0 kDa左右,糖组成由Rha、Man、Gal、Glu、GalA和GlcA构成,摩尔比为:16.9∶1.0∶15.5∶1.3∶9.9∶2.5,中性糖以Gal的1→3、1→4连接为主,在1→3连接的O-6位上有分支;Rha以1→2连接为主,在O-4位上有分支;Man以1→4、1→6连接为主;Glu以1→3、1→4连接为主;非还原末端主要是Gal及少量的Man、Glu和Rha。酸性糖以1→4连接GalA为主,无分支。该多糖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大鼠的初级体感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Ⅰ)虽然只接受来自对侧胡须的上行输入,但仍可以被同侧胡须刺激所激活.解剖学研究发现,在两侧SⅠ皮层之间有两条传递胡须信息胼胝体通路:一条是类颗粒区(perigranular zone,PGZ)通路;另一条是异颗粒区(dysgranular zone,DZ)通路.然而,哪一条通路在传递胡须刺激信息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使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VSD)成像技术来观察胡须刺激时整个SⅠ的神经元群体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实验发现,对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barrel(颗粒区,granular zone,GZ),然后以兴奋波的形式传播到胡须感觉区(sub-barrel field cortex,BFC)外侧的DZ.而与首先激活BFC的对侧胡须刺激不同,同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SⅠ的DZ.所激发的皮层兴奋以波的形式传播并扩散至BFC.失活另一侧皮层可以抑制这种同侧反应.电刺激另一侧半球皮层与刺激同侧胡须类似,也首先激活成像侧DZ.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胡须刺激激活对侧SⅠ,在经过胼胝体传导后,另一侧半球的DZ(同侧于被刺激的胡须)被激活.连接双侧皮层DZ区的胼胝体连接在SⅠ对同侧胡须刺激的反应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致病菌特有基因进行大规模预测,同时探讨致病菌特有基因与致病菌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致病性细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和非致病性细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利用同源性比对的方法(BlastP工具)对致病菌特有基因进行预测;同时从文献中提取与致病菌毒力紧密相关的毒力因子,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毒力因子分析库,对预测的致病菌特有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致病菌780310个基因中,预测了致病菌特有基因79166个,约占致病菌总基因的10.15%;预测的致病菌特有基因包含了构建的毒力因子分析库中的大部分毒力基因。结论:预测的致病菌特有基因与致病菌毒力紧密相关,大大减少了进一步在致病菌基因组中鉴定毒力基因时整个基因组的数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