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Caladiums are popular ornamental plants that have not been wellstudi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withinthe genus Caladium (Araceae) has been based primarily on morphology.However,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references makes identificationof Caladium cultivars extremely difficult. 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using 17 primer combinationswas carried out on two species of Caladium (C. bicolor and C.schomburgkii), including six cultivars of C. bicolor. Resultsshowed that AFLP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speciesby their unique and different banding patterns.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permitted clusteranalysis of data from 17 selected primer combinations on sixcultivars of C. bicolor and one cultivar ofC. schomburgkii .It showed that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can clearly be differentiatedand that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cultivars can also be established.Unique AFLP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tected for all the C. bicolorcultivars used. The use of AFLP has potential for preciselycharacterizing and identifying particular caladium cultivarsas well a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new cultivars. It will alsobe useful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mes and systematics studies.Copyright 1999 Annals of Botany Company Araceae, Caladium species and cultivars, AFLP DNA fingerprinting, diversity, AFLP markers.  相似文献   
54.
人IL-16C端cDNA的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 I L 16 是近年报道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其 C 端 130 个氨基酸的分泌型 I L 16 广泛地参与了体内的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并具有抑制 H I V 复制等多种功能.经从 Con A 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总 R N A,采用 R T P C R、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 I L 16 C 端 130 个氨基酸编码区的 c D N A,并在生物 素化融合蛋白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了该蛋白.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中国人 I L 16 C端的编码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已获得的 33 k D 融合蛋白易于纯化,这一工作为进一步研究 I L 16 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55.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粉纹夜蛾5BI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测昆虫细胞的DNA损伤,本实验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的过氧化氢和甲醛引起的粉纹夜蛾5BI细胞DNA损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μM=10μM、150μM的过氧化氢能引起粉纹夜蛾5BI细胞的DNA断裂,且断裂程度和浓度水平之间成正相关关系;10μM、30μM、50μM的甲醛能引起粉纹夜蛾5BI细胞DNA损伤,其中在10μM时引起DNA断裂,在30μM、50μM时引起DNA交联。  相似文献   
56.
研究证明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是一种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介绍了自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LIF,将hLIF基因克隆到pET32a中,并利用硫氧还蛋白(Trx)作为融合配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Trx-hLIF。亲和层析纯化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结果进行检验。利用肠激酶(EK酶)切割融合蛋白,释放hLIF,随后通过简单的阳离子交换得到纯度高达98.1%的hLIF4.75mg。小鼠M1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析测定纯化的rhLIF的功能与hLIF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EC50为5ng/ml,对应的比活性为0.5×107 IU/mg。  相似文献   
57.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正朝着功能性靶向基因标记的方向发展。因功能标记是根据与表型紧密相关的功能基因内部特定区域多态性基序开发而来的,所以此类标记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就可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确定等位基因的有无。从靶向基因标记和功能标记、保守DNA和基因家族标记、转座子标记、抗性基因标记、RNA标记和靶向指纹标记几方面综述了植物功能性靶向基因标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59.
基底周期拉伸引起ECV-304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ECV-304细胞施以最大应变10%、0.67Hz的周期拉伸,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周期拉伸过程中ECV-304细胞的取向调整进行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周期拉伸能引起细胞长轴取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变方向;加载12h内细胞长短径比增加,12-24h之间长短径比下降,随后趋于稳定;细胞在周期拉伸最大主应变方向上的最大截距缩短,而在垂直于最大主应变方向上的最大截距延长;取向调整的过程与长短径比增大的过程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在周期拉伸过程中的取向调整是一个细胞具有方向差异性的变形过程,而不是刚性的旋转或位移。  相似文献   
60.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 μm,内径2.330 μm,精子直径1.567 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 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 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 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 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 s, 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 s, 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 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