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4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3912篇
  1059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851-1851
在冷却牛肉的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其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在低温冷藏条件下,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但仍有一些嗜冷菌可以生长繁殖,从而对冷却肉的品质及人类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研究和分析生鲜冷却牛肉中菌群构成及其演替规律,不但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2.
从广州朱槿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G6,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G6 DNA-A全长为2 737个核苷酸.序列比较显示,G6 DNA-A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各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大于89%,其中与CLCuMV-[62]的同源率最高(96.1%),与拉贾斯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RV)的同源率87.1%~89.8%,而与其他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同源率均在87%以下.DNA-A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G6与CLCuMV各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而与其他几种双生病毒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利用DNAβ特异引物β01和β02,从G6中扩增到卫星DNA分子(DNAβ).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6 DNAβ全长1 346个核苷酸,推导其互补链上编码一个ORF(C1).序列比较结果表明,G6 DNAβ与CLCuMV DNAβ的同源率最高(92.1%),与CLCuRV DNAβ的同源率为88.7%,而与其他已报道的DNAβ的同源率均在80%以下.DNAβ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G6 DNAβ与CLCuMV DNA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再与CLCuRV及MYVV-[Y47]的DNAβ形成一个较大分支.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侵染广东朱槿的病毒分离物G6应该是CLCuMV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123.
枣果实病害侵染与发病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沧州的不同枣树品种上,定期采集枣树组织分离,调查枣果病害病菌的侵入时期.结果表明,病原菌在枣树枝条萌芽期就开始侵染,金丝小枣的主要病原菌的侵染顺序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最先侵染,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其次,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和橄榄色盾壳霉(Coniothyrium olivaceum)最后侵染:冬枣的主要病原菌的侵染顺序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最先侵染,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其次,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最后侵染;梨枣的主要病原菌的侵染顺序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最先侵染,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其次,橄榄色盾壳霉(Coniothyrium olivaceum)最后侵染.金丝小枣、冬枣、梨枣的果实发病高峰期均为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4.
从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的生境适应性、光合生理、水分生理、养分生理、菌根生理以及遗传生理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开展的一些生理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今后喀斯特地区需要开展适生植物的钙适应机制、碳循环以及抗旱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5.
126.
催乳素受体基因与羊驼繁殖性能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氯仿/异戊醇法制备羊驼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首次扩增出羊驼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 receptor gene,PRLR)exon8-exon9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198164),该片段长度为622bp。通过NCBI 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比较,结果表明:该序列包括exon8的82bp、intron8全序列472bp和exon9的68bp。同源性比较发现,羊驼PRLR基因exon8和exon9核苷酸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相应区域的同源性特高,均≥92%;同时还发现羊驼exon8引物后第19个碱基为G,而其它哺乳动物(猪除外)均为A,猪则是在羊驼exon8引物后的第34个碱基处由G变为A,通过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这种单碱基的突变使得羊驼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该处的氨基酸由亮氨酸取代了异亮氨酸;在羊驼exon9引物前第22个碱基处也发生了A-G碱基替换现象,但这个碱基的突变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上,编码的氨基酸均为脯氨酸。在这些动物中只有羊驼为单胎动物,羊驼exon8核苷酸序列中A-G的碱基替换并引起编码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是否与羊驼繁殖性能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7.
钮子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间药物钮子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它们为(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1)、(2S,3S,4R)2-二十四烷酰胺基十八烷-1,3,4-三醇(2)、胡萝卜苷(3)、swertish(4)、苯甲酸(5)、水杨酸(6)、loliolide(7)、胸腺嘧啶(8)、尿嘧啶(9)、(23Z)-9,19-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10)、(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1)、十六烷酸1甘油酯(12)、大豆脑苷Ⅰ(13)、(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4)。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对禽巴氏杆菌C48-3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基因cpm39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从禽巴氏杆菌C448-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pm39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d,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Clustal X和Mega 2.1软件将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种血清型巴氏杆菌株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pm39基因大小为1002bp,与已知的16个血清型巴氏杆菌cpm39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1.5%~100%。结论:克隆得到禽巴氏杆菌C。躺株编码成熟黏附蛋白的cpm39基因,该基因在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可以作为研制预防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29.
参照GenBank中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SA14-14株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SA14-14扩增E基因全长,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宿主菌DH5a,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32a( )中,转化入BL21(DE3),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73ka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试验呈阳性,表明E基因得到表达。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核心抗原,猪抗JEV血清为一抗,HRP标记羊抗猪IgG抗体为二抗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初步检测了一些血清样品,结果提示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0.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气候自1986年起向整体暖干化、局部暖湿化转型突变.与1960年相比,转型后201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 ℃,平均降水量减少了28 mm,干旱半干旱区南移约50 km.气候变暖使甘肃省主要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熟性、布局和种植制度改变,宜种区和种植海拔增加,多熟制北移,夏粮面积缩小,秋粮面积增大.弱冬性、中晚熟品种逐步取代强冬性、中早熟品种,有利于提高光温利用率,增加产量.暖湿型气候增加了绿洲灌区作物的气候生产力,暖干型气候降低了雨养农业区的气候产量,水分和肥力条件是决定因素.以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改善和提升土壤质量及肥力为核心,选育强抗逆、弱冬性、中晚熟、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建立适温、适水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是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