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0篇 |
免费 | 371篇 |
国内免费 | 1565篇 |
专业分类
4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96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36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26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亚磁场引起小鼠昼夜节律改变和热痛觉敏感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外空间的亚磁场环境是影响宇航员健康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亚磁场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但是,目前尚缺乏亚磁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检测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动物饲养的亚磁场环境(< 500 nT),并系统检测了30天亚磁场处理对成年雄鼠(C57BL/6,4~6周龄,(20 ± 2) g)的昼夜周期、痛觉、情绪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地磁场中饲喂对照组,亚磁场中小鼠的昼夜饮水节律改变、热敏痛觉耐受能力和整体活动水平降低,但是没有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亚磁场处理后,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 这些结果说明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扰乱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内分泌,随后可能导致其感知觉能力的变化和运动机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83.
拉萨河流域耕地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的尺度差异及作用是其尺度依赖性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拉萨河流域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野外调查,在全流域和小流域尺度上分别布设样点115和49个,采用土钻法分3层(0~20、20~40、40~60 cm)抽取土壤样本,获取土壤水分含量,然后运用生态学冗余分析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耕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 在全流域尺度,受气候、海拔影响,土壤水分呈西南 东北递增趋势,其中,河谷区耕地受河流侧渗补给影响,下层土壤水分高于上层;在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及坡度增大而减少,土壤贮水能力随石砾含量增多而减弱.研究结果为拉萨河流域耕地向高海拔扩张、作物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及灌溉设施布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4.
长期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有机质物理分组试验,研究了杭州湾南岸不同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有机碳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各植稻年限耕层水稻土中,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0.25 mm)中,其中大微团聚体(0.053~0.25 mm)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在微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中,有机碳含量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0.053~2 mm粒径范围内,各粒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机碳主要集中在大微团聚体(0.053~0.25 mm)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颗粒有机碳含量减少.栽培年限长的水稻土比栽培年限短的水稻土碳封存量大,早期开垦的水稻土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85.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3株亚肉座菌菌丝体,测试虫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EAE)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并借助GC-MS方法分析各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2株亚肉座菌的菌丝体EAE对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均小于9μmol/L;抗菌结果表明2株真菌的提取物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1株供试菌的EAE表现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清除率可达85%)。GC-MS分析表明从亚肉座菌JXJG201717、JXJG201720和ARSEF7697的EAE中分别鉴定出21、35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和酸类;盘状亚肉座菌JXJG201720与ARSEF7697有相同化合物13个,与暹罗亚肉座菌JXJG201717存在7个相同化合物。本研究表明虫生亚肉座菌具有产生丰富活性成分的能力,彰显出多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实验材料为乌拉坦麻醉的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观察了电及化学刺激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1MAN)对发声和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1)电刺激1MAN的不同区域都引起鸣叫反应。(2)长串电脉冲刺激1MAN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幅度降低。(3)短串电脉冲刺激1MAN,落位于吸气相,产生吸气要断效应;落位于呼气相,可使呼气时程延长,以冲刺激1MAN,落位于吸气相,产生吸气切断效应 相似文献
87.
Trichosanthin inhibits T cell activa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recruitment of ZAP-70 to CD3 ζchain
INTRoDUCTIONThichosanthin(Tk),aplantproteinisolatedfromaChinesemedicinalherbTh-1.Correspondenceaddress:Dr.KuangYenCHoU,ShanghaiInstituteofImmunology,Shang-haiSecondMedicalUniversity28oSouthChongqingRoad,Shanghai2ooo25,China.Fax:(8621)63846383,E-mail:my@sh… 相似文献
88.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在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 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初期成虫、褐色期成虫、初产卵期1-2 d成虫等6个发育阶段条件下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产卵选择系数、发育历期、寄生率、羽化率及性比。结果表明:选择性产卵条件下,日本食蚧蚜小蜂对褐色期成虫的产卵量、寄生率、选择系数最高,其次为初期成虫,1龄若虫最低均为0;日本食蚧蚜小蜂在橡副珠蜡蚧2龄若虫-褐色期成虫体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以褐色期寄主最长(24. 0 d),2龄若虫最短(22. 1 d);羽化率以3龄若虫最高(99. 12%),雌性比均为1。综合考虑,可选用橡副珠蜡蚧初期成虫及褐色期成虫作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室内扩繁寄主。 相似文献
90.
座壳孢及其有性型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隶属子囊菌门、粪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能寄生粉虱和蚧类昆虫,可开发成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座壳孢及其有性型属成员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类群物种、栖息环境和生态适应的多样性使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彰显出多样性特点,结构和功能多样的真菌代谢产物已成为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虫生真菌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多种生存环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适应寄主特性及代谢通路,明显提高获得新颖结构、显著活性的代谢产物的几率,目前已是药物重点研发的领域。在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研究中已报道了萜类、黄酮类、醌类、环肽和甾醇等多种化合物,并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菌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在农业、工业和医药保健等方面应用。本文对近年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促进座壳孢及其有性型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和新药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