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01.
902.
为考察温水性鲤科鱼类在不同食物资源条件下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 SMR)与其生长性能的关系, 研究在(25.00.5)℃条件下测定体重相近的30尾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SMR, 将所有实验鱼置于多单元格水槽进行实验处理(摄食与饥饿)。实验时间为4周(0、7d、14d、21d和28d), 包括两周的生长实验(014d)和两周的饥饿实验(1528d)。摄食期间, 于每天上午9: 00和下午21: 00用商业饲料对每尾鱼饱足投喂并记录投喂量。单尾鱼的体重和体长每隔1周测定一次, 而SMR仅在第0、第14和第28天测定。结果显示:(1)锦鲫幼鱼在摄食期间的体重、体长以及SMR均明显上升, 饥饿期间体重和SMR显著降低(P0.05), 但体长变化不明显; SMR不论摄食期间还是饥饿期间呈现较好的稳定性(二者P0.05)。(2)锦鲫幼鱼在摄食期间开始时的SMR (测定Ⅰ)与摄食率(FR)、摄食转化率(FE)以及特定体重生长率(SGRBM)均无相关性, 摄食期间结束时的SMR (测定Ⅱ)仅与FR呈正相关(P0.05), 但与FE以及SGRBM不相关。(3)摄食期间(饥饿期间)实验鱼的第一周日均体重增(减)量与第二周日均体重增(减)量呈正相关, 其体重的增率与减率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鱼在摄食期间的特定体重增长率(SGRBM)与饥饿期间的不相关(P0.05), 但摄食期间的特定SMR增长率(SGRSMR)与饥饿期间的呈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在实验室环境中锦鲫幼鱼的SMR具有稳定性, 该种鱼的日均体重变化量保持相近, 此形态变化特征与SMR不相关, 并且该种鱼在实验起始时的SMR的个体差异未能预测其在实验室食物资源变动下生长性能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903.
温度变化通常会引起鱼类的生理功能和游泳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为考察温度驯化对鲫偏好游泳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分别在(15±1)℃和(25±1)℃条件下将单尾实验鱼置于梯度流速选择仪(流速范围为11.86~65.45 cm·s-1,等距离划分为5个流速区域,从第一到第五流速区域的流速连续增加)中拍摄1 h,采用Ethovision XT9软件分析视频资料并计算实验鱼在不同流速区域平均进入频次(F,次)、单次进入停留时间(T,s·次-1)和平均停留时间百分比(Pt,%)等流速选择行为指标。结果表明:25℃下,随着流速的上升、F值显著增加以及水流速度过高,鲫无法在最高流速区域停留较长时间而导致鲫在第四流速区域的Pt达到47%,显著高于其他流速区域(P0.05);15℃下,鲫第一到第三流速区域的F值相近,而第四和第五流速区域F显著下降;同时其T值的最大值也出现在最低流速区域,导致该温度组的最低流速区域的Pt达到最大(37%),显著高于其他流速区域(P0.05);在第一至第三速流速区域25℃组的F显著低于15℃组,且25℃组实验鱼在第四流速区域的T值显著大于15℃组(P0.05),导致25℃组在第一、第二速流速区域的Pt显著低于15℃组,而25℃组在第四、第五速流速区域的Pt显著高于15℃组(P0.05);实验鱼在25和15℃下其偏好游泳速度分别为27.91~41.30和11.86~15.18 cm·s-1;温度下降导致鲫的偏好游泳速度明显降低,与低温环境下鲫的整体生理功能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904.
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ool in postnatal pati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However,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CMA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oral clefts remain mysterious. Here, we present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whole-genome high-resolution SNP arrays to investigate 33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in whom standard karyotyping analyses showed normal karyotypes. We aim to identify the genomic aetiology and candidate gen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oral clefts. CMA revealed 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 in every patient, which ranged from 2 to 9 per sample. The size of detected CNVs varied from 100 to 3.2 Mb. In 33 patients, we identified six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was 18.2% (6/33). Three of these six CNV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clefts, including one who presented with isolated cleft lip with cleft palate (CLP) and two with cleft palate only (CPO). The remaining three CNV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clefts. However, no CNV was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only (CLO). The six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were as follows: 8p23.1 microduplication (198 kb); 10q22.2-q22.3 microdeletion (1766 kb); 18q12.3 microduplication (638 kb); 20p12.1 microdeletion (184 kb); 6q26 microdeletion (389 kb); and 22q11.21-q11.23 microdeletion (3163 kb). In addition, two novel candidate genes for oral clefts, KAT6B and MACROD2, were putatively identified. We also found a CNV of unknown clinical significance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3.0% (1/33). Our results further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CNV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genetic aetiology of oral clefts and emphasize the efficacy of whole-genome high-resolution SNP arrays to detect novel candidate genes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clefts.  相似文献   
905.
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的芽尖生长点作为农杆菌侵染受体,以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GUS)作为转化基因,吸水链霉菌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GUS颜色反应,分别从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真空处理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GUS基因转化率的因素,初步得出结论:当侵染液浓度(OD600)为0.6、侵染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杂交种‘郑单958’作为受体材料将会达到较高的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906.
拟小食螨瓢虫是热带地区香蕉、番木瓜、橡胶和木薯等作物上有害叶螨的重要天敌。在室内条件下,以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食物,观察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对拟小食螨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小食螨瓢虫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在32℃下最短,分别为2.38,4.26和3.04 d;16℃时最长,分别为12.48,25.10和16.12 d,雌成虫寿命在16℃时长达142.53 d,而在32℃时为95.46 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29℃和227.63日度。成虫产卵量在28℃最高,达595.49粒/雌,在16℃最低,为125.05粒/雌。内禀增长率(rm)在32℃达到最大(0.2063),而在16℃时最小(0.0342)。结果表明拟小食螨瓢虫有较好的高温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该瓢虫人工繁育的温度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7.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害虫,已侵入我国23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近千万亩。为弄清我国不同地区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及可能的扩散路线,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13个省28个地区稻水象甲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258条带,其中247条为多态性条带。在物种水平上,稻水象甲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7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57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5330;在居群水平上,以上3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46.28%、0.1768、0.2620。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059,表明有50.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9.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通过UPGMA聚类可将稻水象甲28个居群分成2大支系:安徽池州、安徽合肥、云南嵩明、云南曲靖、江西南昌、四川盐亭、辽宁盘锦、辽宁东港、山西太原、山东东营、天津蓟县、陕西城固、河北唐山、云南寻甸等14个居群聚成第一个分支;贵州、贵州开阳、贵州龙里、贵州贵阳、贵州修文、四川隆昌、四川泸州、湖北武当山、湖北荆门、湖北利川、湖南宁乡、湖南双峰、湖南邵阳、天津宝坻等聚成第二个分支。  相似文献   
908.
本研究监测了不同生境下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其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儋州地区瓜实蝇雄成虫发生低谷为每年12月和1月;从2月开始,瓜实蝇雄成虫数量逐渐增加,4-8月达到高峰,从9月开始数量逐渐下降。生境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雄成虫数量,混合菜地、园林区以及混合果园诱集的瓜实蝇雄虫数量多于住宅区、农贸市场、苦瓜地诱集的雄成虫数量。气象因子也显著影响了瓜实蝇雄虫的数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受月降水量、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小湿度综合影响,其中月均最高气温是影响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瓜实蝇防控应不仅局限在其寄主园区生境,还应根据其监测的数据对多生境的瓜实蝇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09.
910.
在64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蓝斑(LC)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率增加及肾交感神经放电(RNA)显著地增加。去缓冲神经对电刺激 LC 所引起的上述指标的增加幅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LC 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率亦降低。LC 内注射海人酸,也能引起减压反应。而注射海人酸3h 后,使LC 神经元发生变性或去极化阻断时,再电刺激 LC 仍能引起明显的升压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 LC 可使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及肾交感神经放电增加,而 LC 内微量注射胞体兴奋剂则可降低血压、心率及心肌收缩力,说明电刺激 LC 引起的加压反应可能主要是兴奋了过路纤维所致,而 LC 本身神经元的兴奋引起的是减压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