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病种、菌种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鉴定,并作临床资料登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的89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体、股癣337例(37.65%),生殖器念珠菌病227例(25.36%),手、足癣168例(18.77%),甲真菌病93例(10.39%),花斑癣70例(7.82%)。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的患病人数(48.72%)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甲真菌病患者女性则普遍多于男性,且以50~59岁患病人数最多(P<0.05)。分离的797株菌种中红色毛癣菌379株(47.55%),念珠菌属293株(36.76%),须癣毛癣菌62株(7.78%)。结论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病种以体、股癣最多见,男性青壮年多见,而甲真菌病则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浅部致病真菌的分布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念珠菌属次之,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三位。  相似文献   
952.
微生物菌种是一个“活的工厂”,是企业的技术核心,尤其是专利程序中涉及的微生物菌种因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从专利微生物寄存的历史,专利法中对技术充分公开的要求出发,阐述在合成生物学背景下,部分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也能像机械领域发明一样,仅依靠说明书及相关附图记载支持就可重复和再现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需要前置程序的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但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发明人有义务适时将合成的微生物菌种进行遗传稳定性保藏,以利后续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与碳(C)、氮(N)和磷(P)分解矿化相关的土壤生态酶的相对活性可以揭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能量限制。尽管干旱生态系统愈来愈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但在土壤水分有效性限制和斑块状分布的植被背景下,探讨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仍十分缺乏。通过调查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水分梯度4个研究样地(两河口、飞虹、撮箕和牟托)灌丛及其丛间空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生态酶活性,探讨不同水分梯度样地间及灌丛和空地间土壤酶活性计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岷江干旱河谷土壤C∶N∶P酶活性化学计量表现出了与全球尺度上酶活性化学计量的相对特异性(C∶N∶P=3∶2∶2 vs.1∶1∶1)。整体上,岷江干旱河谷区域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存在一定程度的N限制。虽然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在所有空地和灌丛土壤之间总体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对各研究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相对干旱的两河口和飞虹样地表现出更为明显的N限制,而两个相对湿润的撮箕和牟托样地则存在一定的P限制。这种样地间的差异性主要受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驱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不同样地间土壤C∶N酶活性比(ln(BG)∶ln(NAG+LAP))和N∶P酶活性比(ln(NAG+LAP)∶ln(AP))的决定性影响因子。而土壤含水量与C∶N酶活性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P酶活性比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土壤真菌、菌根真菌和真菌∶细菌比对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的影响,说明了真菌和菌根真菌类群对干旱河谷养分循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4.
为了解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is L.)中的化学成分,从其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 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Z)-3-hexenyl glucoside (1),(Z)-3-hexenyl 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erythritol-1-O-(6-O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3),2,3,4,5-tetrahydroxyhexyl-6-O-trans-caffeoyl-β-glucopyranoside (4), 1,2,3,4-tetrahydroxy-2-methylbutane-4-O-(6-O-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5),咖啡酸 (6),迷迭香酸 (7),methyl rosmarinate (8),methylbenzoate-4-β-glucoside (9),benzyl-β-D-glucopyranoside (10),benzyl-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11),1,2-di-O-β-D-glucopranosyl-4-allylbenzene (12)及(+)-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13).其中,化合物1~58~13 为首次从迷迭香属分离得到,并修正了化合物13 的波谱数据.  相似文献   
955.
目的考察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泛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6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PCR法检测8株泛耐药菌株携带7种耐药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aac(3)-Ⅰ、gyr A、abe M的情况。结果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均产生耐药性;在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OXA-23、OXA-58、gyr A、abe M基因检测均全部呈阳性;OXA-24基因检测均呈阴性;aac(3)-I基因检测有5株呈阳性,3株呈阴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机制与多种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6.
章鱼胺是一种天然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关于其生物活性,文献报道大多为肥胖症的治疗和II型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既往研究指出,章鱼胺的前体化合物酪胺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本文以章鱼胺为原料合成十种衍生物。为比较章鱼胺、酪胺及章鱼胺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测定了这些物质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结果表明,章鱼胺及其两种衍生物OA07和OA08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酪胺;另一章鱼胺衍生物OA05具有较高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57.
在我国东北西部半干旱风沙区,春季玉米幼苗经常受到大风和风沙流危害.为了解风沙流危害下玉米幼苗的逆境生理特征,2013年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CK)、6、9、12、15和18 m·s-1等6个风速(风沙流强度分别为0、1.00、28.30、63.28、111.82和172.93g·cm-1·min-1)10 min吹袭下幼苗丙二醛含量、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12 m·s-1的风沙流吹袭对玉米幼苗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小,而15和18m·s-1的风沙流吹袭导致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下降19.0%和18.7%.随着风沙流吹袭强度的增大,其丙二醛含量趋于下降,15和18 m·s-1处理分别较CK下降35.0%和39.0%;而膜透性大幅度增加,15和18 m·s-1处理分别较CK增加191.3%和187.8%;SOD活性降低,CAT反应不敏感,POD活性显著增强.对于风沙流造成的轻度水分胁迫,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均未发挥渗透调节作用,但在15和18 m·s-1强风沙流吹袭下其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1.4%和24.5%,起到了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58.
本研究以山药皮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研究考察了料液比、加酶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时间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酶添加量4 U/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0℃,醇沉时间4 h。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确定料液比1∶35,酶添加量5 U/m L,温度48℃时,SDF制备率最高达22.87%,较初始SDF含量7.96%提高近3倍。同时对制备的SDF性能进行测定,其持水性可达到10.74 g/g,溶胀力为6.45 m L/g,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9.
核酸的G-四链体结构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并参与基因复制和重组、端粒延伸、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G-四链体与配体如Telomestatin、TMPy P4、BRACO-19、RHPS4等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G-四链体与配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如硫酸二甲酯印迹、凝胶迁移、聚合酶终止实验等生物化学法,而现代分析技术包含圆二色谱、荧光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衍射等光谱法,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喷雾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法等.本文综述了可与G-四链体结合的配体以及G-四链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0.
为了解长春地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长春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和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地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于26科64属,其中4种为有害检疫杂草;菊科、苋科、禾本科、豆科和茄科构成了长春市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以菊科(18种)为最多,占总种数的21.18%;草本植物共81种,占95.29%,说明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对长春地区更具有入侵性;长春地区入侵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入侵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主要为世界分布;入侵属的分布区系类型是世界分布占优势,其次为北温带和泛热带分布。根据入侵现状,本文对长春地区防范外来植物入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