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1篇 |
免费 | 472篇 |
国内免费 | 2095篇 |
专业分类
55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36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303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33.
杉木与固氮和非固氮树种混交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第 1代人工杉木林皆伐后 ,3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即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固 N阔叶树混交林和杉木与非固 N阔叶树混交林 ,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杉树与阔叶树混交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微生物商 (Cmic:Corg)上升 ,代谢商 (q CO2 )稍有下降 ,但杉木与固 N树种的混交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比杉木与非固 N树种混交好 ;相反 ,杉木连载只能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逐渐恶化 ;土壤溶液中 ,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一些离子浓度 ,如 SO2 - 4,Cl- ,Na 和 Mg2 ,在杉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 ,而主要受系统内影响较大的一些离子 ,如 K 和NH 4,NO- 3,在经营模式间变异较小 ;H 和 Al3 浓度也是杉木纯林比混交林高。另外 ,研究结果还表明 ,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 ,所以可以将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作为红黄壤地区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34.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与其含量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非糯与糯性等品种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H和He元素除外)和含量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P、se,其次是Cl、Si、S、Mg和Ca等;糊粉层富含P、K和Mg,其次是Si、Se、S、Ca、Cl和Fe等;胚乳层中相应的矿质元素含量比皮层和糊粉层低。不同品种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遗传性差异。据此认为籽粒磨成粉时应减少糊粉层的损失,以提高面粉的矿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选择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南湖、月湖、关桥3个水体共5个样点天蓝喇叭虫(S.coeruleus)样本的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聚类分析,以检测各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和趋异程度,借以评估样本间的遗传变异度。结果如下:(1)从9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12条引物共扩增出89条大小为100~1500bp的清晰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4条片段。(2)用Rapdistance1.04分析显示,不同样点样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其遗传距离在0.076~0.416之间。(3)构建的聚类图中,南湖3个样点的遗传距离较近,在聚类图上聚成一枝,应该为同一个种群。本试验将为探讨水体原生动物迁徙能力对生物群系分化的影响积累实例资料,更希望可以促进水体原生动物的研究和种间过渡区本质及物种扩散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38.
分别记述采自四川西部山区的小片花蝇(Anthomyia parvilamina Feng,1987)、棘基植种蝇[Botanophila spinulibasis(Liet Deng,1981)]、离叉植种蝇[Botanophila apodicra(Feng,1987)]、缘齿华种蝇(Sinohylemya craspedodonta Hsue,1980)、中华泉蝇(Pegomya chinensis Hennig,1973)等5种花蝇科雌性的模式产地及外形特征。 相似文献
39.
家畜高繁殖力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家畜繁殖力是一个对畜牧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数量性状,文章从基因组和mRNA表达两个水平综述了家畜高繁殖力性状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家畜高繁殖力受许多基因影响,而该性状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表达与相互作用的一个综合结果。两种水平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基因组水平的研究相比,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仅关注在某一时期某一组织表达的基因,从m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能够找到对性状形成有直接贡献的基因。现在的研究多采用基因组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还会为这一性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但将来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可能是多个水平综合进行的。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