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2110篇
  551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枣园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谷地区枣园害虫天敌群落的系统调查,并应用最优分割法.主分量分析法和1维和2维排序法,探讨了引起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演替的主要类群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群落具有明显的主导因子和时序演替格局,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在前3个主分量上的变动较大,且跟随效应明显;枣园害虫和天敌群落的演替在时间过程中明显分为4个阶段:枣树发芽前、枣树展叶开花期、枣树结果期、枣果着色成熟期;利用主分量分析法,明确了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2.
重组L-门冬酰胺酶工程菌的表达和PEG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重组L-门冬酰胺酶(rL-ASP)工程菌的表达量,分离纯化rL-ASP并对之进行PEG化学修饰。方法将带有编码rL-ASP的基因的质粒(pKA)导入不同的宿主菌中,挑出高表达菌株,同时优化发酵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高纯度rL-ASP再用PEG进行化学修饰,SDS-PAGE检测修饰效果。结果在pH7.0的条件下,宿主菌为JMl09的工程菌pKA/JMl09酶活力最高,三角瓶振摇培养的酶活力可达216×103IU/L;发酵罐发酵培养,酶活力达312×103IU/L。纯化后的rL-ASP比活力为220IU/mg,rL-ASP经过PEG化学修饰生成rL-ASP-PEG,分子量发生改变。结论改变目标蛋白表达的宿主菌和优化发酵工艺,提高了rL-ASP的表达量,纯化的rL-ASP经过PEG化学修饰后分子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3.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在植物的胁迫反应应答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MAPK的基本组成、分类、激发子和两种可能的机理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此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包括MAPK活性测定的方法、免疫沉淀法、酵母双杂交、基因突变、RNA干涉和网络模式法。  相似文献   
154.
亚临床甲亢和甲减发病的实验室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本地区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 随机抽样 2 550例健康体检者作甲状腺功能检测 ,以促甲状腺素 ( TSH)水平异常的检出率来判断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 结果 亚临床甲亢的检出率为5.4 5% ,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为 6 .98% ;两种疾病 T3、T4、FT3、 FT4 和 TSH的均数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结论 本地区具有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现象 ,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比亚临床甲亢稍高  相似文献   
155.
【目的】PI3K信号通路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功能,涉及糖和脂质的代谢、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生物个体寿命等。本研究旨在探明该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功能。【方法】根据转录组提供的PI3K p85α核心序列信息,应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RACE)获得了编码PI3K p85α的基因Nl PIK3R1的全长c DNA(Gen Bank登录号为KP635379),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通过给成虫喂食ds Nl PIK3R1对Nl PIK3R1进行RNA干扰(RNAi)分别对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Nl PIK3R1在褐飞虱若虫和雄成虫中表达量均较低,但在怀卵雌成虫中大量表达。RNAi结果表明,给褐飞虱成虫喂食0.1和0.5μg/μL ds Nl PIK3R1均导致Nl PIK3R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高浓度组的抑制效果尤为明显。喂食ds Nl PIK3R1对褐飞虱成虫具有极显著致死效果,高浓度组的褐飞虱成虫在饲喂第7天时存活率仅为37.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87.00%)和ds GFP对照组(76.6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对Nl PIK3R1的RNAi导致褐飞虱成虫羽化率下降和体重变轻。【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Nl PIK3R1基因对褐飞虱的生存、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56.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湿热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采用稀释涂布法,根据产酶微生物的特性,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液体茶汤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并从中挑选优良菌株接种普洱茶固体发酵,考察其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13-16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度为98.62%;GJ-02为米根霉(Rhizopus cryzae),相似度为98.57%;XW-10和DF-03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相似度分别为99.10%和99.92%。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形成主要与蛋白酶产生菌有关,DB-16发酵后香气评分达到31分(对照28,总分40);汤色主要受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影响,DF-03发酵后汤色评分达到19分(对照12,总分20);而这四种功能性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普洱茶滋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7.
不同生态型摩西球囊霉菌株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4个NaCl水平下(0、1、2和3g/k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的2个菌株M1和M2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M1自非盐渍土壤分离,M2自盐渍土壤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盐水平下2个菌株对棉花根系的侵染率为20%~40%,M2的侵染率高于M1;这两个菌株对棉花在盐胁迫环境下的生长状况都有一定的促进,其中Ml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M2的,并且在NaCl水平为2和3g/kg时,两菌株对棉花生长的效应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菌株对植株吸收矿质元素的作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接种M1的植株含磷量在4个盐水平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接种M2处理的植株含磷量只是在0和1g/kg NaCl时显著高于对照。在2和3g/kg NaCl时略低于对照,并显著低于接种M1处理的。在4个NaCl水平下,接种M1的植株钠和氯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接种M2的植株氯含量在1~3g/kg 3个NaCl水平下、钠含量在2和3g/kg 2个NaCl水平下不仅显著高于对照,同时也显著高于接种M1的植株氯和钠含量。这些差异是M1和M2两菌株对提高棉花耐盐性作用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说明不同生态型AM真菌菌株对植物的耐盐性的影响力不同,这与真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8.
对70份云南割手密血缘F1创新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中8个公因子保留前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9.35%。第1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单产、含糖量、有效茎数、出苗率和分蘖率等性状;第2公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性状是茎径和株高两个产量因子;第3公因子只有11月理论蔗糖分起主导作用。以70份创新材料3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4处,参试材料被聚为10类,其中占参试材料总数50%的第Ⅰ、Ⅳ、Ⅶ、Ⅷ、Ⅹ类材料,表现高产;占参试材料72.8%的第Ⅰ、Ⅱ、Ⅳ、Ⅴ、Ⅵ、Ⅶ、Ⅸ类材料,表现高糖,特别是其中占参试材料38.6%的Ⅰ、Ⅳ、Ⅴ、Ⅵ类材料,11月理论蔗糖分均高于12%;占参试材料总数38.6%的第Ⅰ、Ⅳ、Ⅶ类材料,表现高产、高糖。本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材料,培育高产、高糖创新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活性分析。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pET-28a,宿主菌BL21 DE3)优化天然猪源胰蛋白酶原基因,经乳糖诱导表达重组胰蛋白酶原蛋白,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以SDS-PAGE 电泳鉴定目标蛋白,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蛋白的酶活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基因工程菌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显示目的蛋白条带位置与标准猪源胰蛋白酶条带位置一致,且酶活力可达513.09 U?mg-1。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且酶活力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构建重组 FN多肽 CH50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体内表达 ,研究其趋化与抗肿瘤作用 .采用重组 DNA技术构建表达质粒 ;体内进行基因转染 ,采用 RT- PCR鉴定导入基因的表达 ;通过肝素亲和层析、SDS- PAGE和 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 ;腹腔细胞计数、Giemsa染色分析以及肌肉组织切片与染色观察体内基因转染后的趋化作用 ;小鼠黑色素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抑制肿瘤的作用 .从 CH50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多肽的 c DNA,5′端加上小鼠 IFN- 5′端非编码区和信号肽编码区的 c DNA,3′端加上人 FN c DNA的 3′端非编码区 ;将重组 c DNA插入 p REP8质粒 ,即构建出p CH50 3质粒 .巨噬细胞在体内经 p CH50 3转染 ,然后在体外培养 ,能够产生 CH50多肽 .以p CH50 3分别进行腹腔基因转染和肌肉内基因转染 ,均可对免疫细胞产生趋化作用 ;p CH50 3体内转染可以使小鼠腹腔内黑色素肿瘤结节数降低 50 %~ 60 % . CH50真核表达载体 p CH50 3可在小鼠体内表达 ,体内基因转染可趋化免疫细胞和抑制肿瘤结节形成 ,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