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4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72.
1999~2007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999~2007年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者,取皮屑行10%KOH涂片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2002年后就诊人数及构成明显增加,近9a发病种类和构成没有明显变化。各种浅部真菌病中发病检出率占前3位的依次为体癣(34.3%)、手足癣(32.6%)、股癣(12.4%)。镜检阳性率排前3位的为马拉色菌毛囊炎74.9%、花斑糠疹55.5%、甲癣45.5%,总阳性率为34.3%。镜检阳性率受病种、性别、年龄、取材部位、疑似鉴别病例数量等因素影响。结论就诊人数与检出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9~2007年间广州地区浅部真菌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目前直接镜检法在临床上仍不失为经济、简便易行的真菌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73.
INTRODUCTION7-aminobutyricacid(GABA)isthemajorinhibitoryneurotransmitterinthevertebratecelltralnervoussystemwhereitactingesavaxietyofGABAreceptortypes.TheneurotransmissionofGABAisthoughttobeterllilnatedbyit'srapidre-uptakeviaGABAtransportersintopresynapticneuronsandsurroundingglialcellsll,2].BesidesfUnctioningintheterminationofsynaptictransmission,GABAtransportersplayacriticalroleintheregUlationofthemagnitudeanddurationofGABA'sactionandmayajsomediatethereleaseofGABAintotheedrac…  相似文献   
474.
47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二硫键形成蛋白编码基因dsbG缺失株和回补株,探究该蛋白在酸耐受和鞭毛介导的运动性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单增李斯特菌dsbG缺失株和回补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在不同pH梯度培养基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致死酸应激条件下野生株和缺失株酸耐受基因转录水平。通过半固体培养基、荧光定量PCR方法和鞭毛负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的运动能力、鞭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变化和鞭毛形态差异。【结果】与野生株相比,dsbG缺失株的生长能力和速率差异不显著;在pH 3.5(盐酸和柠檬酸)培养条件下,存活率显著降低;精氨酸合成途径基因argD和argF转录水平分别下调2.4和3.7倍。同时,dsbG缺失株的运动能力减弱,且鞭毛形成相关的flaA、flgB和flgD等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调(分别为29.7、6.7和6.9倍),鞭毛形成能力减弱。【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单增李斯特菌二硫键形成蛋白DsbG能感应低pH应激,并形成耐受;证实了DsbG通过调控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细菌的鞭毛形成和运动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二硫键形成蛋白家族介导单增李斯特菌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6.
陶宇  叶婷  费晴如  付晓杰  周育 《微生物学报》2023,63(8):3096-3109
【目的】研究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phosphopyridoxamine oxidase,pnpox)在维生素B6(VB6)合成中的贡献及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活性。【方法】采用基因插入突变方式,对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pnpox进行突变,得到突变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突变株对AFB1的降解活性,以及突变株中吡哆醇和吡哆醛的合成情况,确定基因pnpox在寡养单胞菌体内VB6合成中的贡献和黄曲霉毒素降解代谢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基因突变子pnpox::pK19mobΩ2HMB,突变子吡哆醛的合成量较野生型菌株显著减少,吡哆醇合成量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突变子与野生型株CW117对AFB1的降解活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菌株CW117中磷酸吡哆胺氧化酶在吡哆醛合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会导致VB6的严重缺乏,影响寡养单胞菌正常生长,但该基因对CW117降解黄曲霉毒素无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