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21.
目的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调节途径的重要因子,是抗肿瘤免疫疗法中重要的靶标之一。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 构建Cas9和sgRNA载体,并转录获得RNA,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RNA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经过鉴定获得F0代阳性小鼠。F0代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再通过F1代小鼠自交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品系。随后通过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分别检测PD-L1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57小鼠相比,PD-L1纯合子小鼠的PD-L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细胞上的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仅测定到本底的信号,证实已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品系,为PD-L1体内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2.
中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造成中华蜜蜂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研究靶向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用和其对CSBV在中华蜜蜂幼虫体内复制的影响,设计合成针对CSBV 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以100 nM的浓度与pEGFPN1-VP2-CSBV融合表达载体共同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分析siRNA在体外对CSBV VP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同时,将siRNA(1μg/μL)和1×10~7拷贝数的CSBV共同饲喂2日龄中华蜜蜂幼虫,检测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和幼虫存活率,研究siR-NA对中华蜜蜂幼虫体内CSBV复制的影响。荧光结果显示,在293T细胞中siRNA能抑制CSBV VP2蛋白的表达,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干扰效果接近40%。幼虫饲喂实验表明,饲喂siRNA组在各时间点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均低于CSBV对照组,且在摄入siRNA后感染CSBV的幼虫存活率明显上升,与CSBV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本研究,证明了针对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能够介导产生RNAi,影响CSBV在中蜂体内的复制,为深入研究CSBV VP2基因的功能和研发抗CSBV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CRISPR/Cas技术在抗除草剂作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能够进行基因的定向改造,加速新品种培育进程,在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应用潜力较高。概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作物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简要指出了目前CRISPR/Cas技术在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利用CRISPR/Cas技术创制抗除草剂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实验以初重为(11.33±0.03)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4%(L4)、8%(L8)、12% (L12)、16% (L16)和20% (L20)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340d的长养殖周期实验,以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养殖周期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期间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实验结果显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幼鱼期D63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8%,养成前期D110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12%,而其他生长阶段饲料脂水平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期异育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越冬期和养成中后期的异育银鲫,表明幼鱼期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利用较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和fas的表达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L8组表达量最高,而脂解基因lpl和cpt1a的表达量在低脂组L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parγ和cpt1a在越冬后期(D275)的表达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而fas表达量在L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摄入的响应策略不一致,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代谢紊乱。适宜的脂水平(8%—12%)可促进幼鱼期和养成前期异育银鲫的生长,增强脂肪利用率和脂代谢能力,而较大规格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5.
【背景】碱性丝氨酸蛋白酶(Subtilisin)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工业酶制剂。【目的】旨在通过优化启动子、信号肽及培养基组分来提高地衣芽胞杆菌中碱性丝氨酸蛋白酶产量。【方法】以地衣芽胞杆菌BL10为出发菌株,构建了含有4种不同类型启动子(PbacA、P43、PaprE和PsrfA)及4种不同类型信号肽(SPVpr、SPSacB、SPSacC和SPAprE)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表达菌株,并在获得高产菌株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基优化。【结果】4种启动子的表达水平为PbacAPaprEP43PsrfA,4种信号肽的分泌效率为SPAprESPSacCSPSacBSPVpr。其中,菌株BL10/pPbacA-aprE产生最高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活(275.21 U/mL),相比于出发菌株BL10/pHY-aprE (167.98 U/mL)提高了64%。随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结合正交优化,获得了一种高产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培养基(g/L):玉米淀粉40.0,豆粕50.0,(NH4)2SO4 4.0,K2HPO4 3.0,CaCO3 1.0。最后,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活提高到747.37 U/mL,是初始酶活的4.45倍。【结论】为工业化高产碱性丝氨酸蛋白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6.
小熊猫染色体异染色质的显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培养的小熊猫外周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结合C-显带技术及CMA3/DA/DAPI三竽荧光杂色的方法,对小熊猫的染色体组型、C-带带型及CMA3/DA/DAPI荧光带带型进行了研究,发现:(1)经C-显带技术处理,可在小熊猫染色体上呈现出一种极为独特的C-带带型。在多数染色体上可见到丰富的插入C-带及端粒C-带。而着丝区仅显示弱阳性C-带;(2)除着丝粒区外,CMA3诱导的大多数强荧光带纹与C-阳性  相似文献   
27.
INTRODUCTIONGal a(1, 3) Gal (gal epitope) is a carbohydrate epitope, which is produced in large amounton the cells of pigs, mice and New World monkey(monkey of South America) by the glycosylationenzyme G alal 1 ) 4G IcNAc3- a- D- galactosyltransferase[or(1, 3)GT; EC2.4.1.511111. This enzyme is active in the Golgi appaxatus of cells and transfers galactose from the sugandonor uridine diphoSphate galactose (UDP-galactose) to the acceptor Nacetyllactosamine residue (Galaal-4GlcNAc-R…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SDF-1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SDF-1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69例)血清SD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例)(6406.7±1302.5 pg/m L vs 5217.4±1225.7 pg/m L),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例)血清SDF-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58例)(7656.4±784.1 pg/m L vs 6169.7±1364.6 pg/m L),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ER及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的患者SDF-1水平较ER及Her-2表达阴性者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可能是预测乳腺癌发生及远处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方法根据红色毛癣菌保守区域-真菌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上游:ITS19865'GAC ACC AAG AAA AAA TTC TCT GAA GA3',下游:ITS24415'GTC CTG AGG GCG CTG AA3'为引物对45株红色毛癣菌、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结果 45株红色毛癣菌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均无目的片段扩增出。结论红色毛癣菌可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0.
植被恢复作为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基于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60 mm/h降雨强度下,研究草被沟坡浅层滑坡发生特征及其发生前后的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1)极端降雨所诱发的草被沟坡上的浅层滑坡深度为14-36 cm,与自然强降雨所导致的浅层滑坡深度相贴合,均是低于50 cm。(2)植被根系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性质显著相关(P<0.05),致使滑坡面上、下层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P<0.05)。由于土壤性质的差异,在极端降雨下滑坡面上层土壤水分更快达到饱和(饱和度>90%),导致浅层滑坡的发生。(3)草被坡面浅层滑坡后的径流与产沙均显著增大(P<0.05)。三个小区的平均径流率在滑坡后增大了4.0-13.1倍,其平均含沙量和产沙率在滑坡后分别增大了9.9-54.9倍和70-841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了解植被沟坡的侵蚀产沙机理,并为浅层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