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植物气味化合物对棉铃虫产卵及田间诱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17种植物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棉铃虫雄蛾、雌蛾对所试各种植物气味物质均无明显的嗅觉反应差异,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能引起不同的EAG反应。对其中的几种植物气味物质进行了引诱产卵实验及田间诱蛾实验,结果表明:某些寄主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显示出较好的引诱产卵活性,且对棉铃虫性诱剂具有增效和协同作用。田间实验数据显示,增加了植物气味物质的棉铃虫性诱剂与单一的棉铃虫性诱剂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72.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27天)比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3龄期; 在9.92、镇稻2号等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22.0%~75.0%, 二维生态位扩展15.1%~59.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973.
水体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对沉积物特性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建立沉积物质量标准以补充水质标准之不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SQC)的研究工作.利用平衡分配理论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沉积物毒性阈值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毒性金属,因其在沉积环境中更复杂的化学分配行为,至今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974.
A water soluble, (1→6)-branched, (1→4)linked D-glucan (LB-B1),[α]21D=+174.2° (c 0.87, H2O), was obtained from a hot-water extract of the sporoderm-broken spores of Ganoderma lucidum (Fr.) Karst by HPSEC, with 0.001 mol/L sodium hydroxide as the eluant, the molecular weight ( Mw ) of LB-B1 was estimated to be 9.3×103. From the results of total hydrolysis, methylation analysis, acetolysis and 1D, 2D NMR experiment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LB-B1 was composed of repeating units with the following structure:α-D-Glcp-(1→6)-α-D -Glcp-(1→6)-α-D-Glcp 1↓6→4)-α- D -Glcp-(1→4)-α- D -Glcp-(1→4)-α- D -Glcp-(1→4)-α-D-Glcp-(1→4-)-α-D-Glcp-(1→)n  相似文献   
975.
对外来松树害虫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的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通过GC-MS测定,鉴定出红脂大小蠹后肠挥发性物质中除了含有松树挥发性物质α-蒎烯、β-蒎烯、3-蒈烯、月桂烯和柠檬烯外,还含有马鞭草烯醇和马鞭草烯酮;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对马鞭草烯醇、马鞭草烯酮以及在林间引诱效果最好的3-(+)-蒈烯进行了触角电生理测试;利用Y-型双向选择嗅觉仪对这些物质进行了室内趋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1 μg的马鞭草烯醇、马鞭草烯酮和3-(+)-蒈烯引起雌雄触角的电位反应分别达416 μV/470 μV、597 μV/630 μV和926 μV/1 099 μV。浓度为1 μL/mL的马鞭草烯酮引起红脂大小蠹的正趋向反应,而在100 μL/mL浓度下引起红脂大小蠹的负趋向反应;在1 μL/mL的浓度下,3-(+ )-蒈烯引起了红脂大小蠹正趋向反应,而马鞭草烯醇则对红脂大小蠹具有驱避作用,说明这些物质在红脂大小蠹搜寻寄主和调节虫口密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6.
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种内个体气味辨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2004,24(4):304-310
本文研究了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 LD; 短光照: SD) 的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 所有被试雄鼠对LD 雄鼠、雌鼠气味比SD 雄鼠、雌鼠气味有更多的社会探究行为。LD 雄鼠比SD 雄鼠对同性或异性陌生个体气味的嗅闻和挖掘行为要多, 而且差异显著。在探究LD 动情雌鼠气味源时, LD 雄鼠比SD 雄鼠表现出更多的嗅闻和挖掘行为; 在探究SD 动情雌鼠气味源时, LD 和SD 雄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所有被试雄鼠在LD 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都显著多于在SD 雄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LD 雄鼠在L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多于在S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停留时间; 而SD 雄鼠在LD 和SD 雌鼠气味源箱中的进入频次和停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 LD 雄鼠对LD 动情雌鼠的气味在嗅闻频次和嗅闻时间上多于非动情LD 雌鼠, 而对SD 动情和非动情雌鼠的气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SD 雄鼠对LD 和SD 动情雌鼠的嗅闻行为仅在频次上显著多于对非动情雌鼠的嗅闻, 而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别。结果表明: 布氏田鼠嗅觉通讯中的个体气味及其对气味进行辨别过程中的行为反应都随着光照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动物的个体气味带有季节性信息, 来源于长光照下的气味比短光照下的气味更具有性吸引; 短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雌鼠的动情和雄鼠的性行为反应。其嗅觉通讯行为的适应意义可能在于: 减少秋季短日照环境下的繁殖活动, 提高雄性个体之间的社会容忍性以利于集群越冬。  相似文献   
977.
本文测定了来自四川和青海岩羊的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1 140 bp) , 结合从GenBank 中检索获得的山羊、北山羊、绵羊和盘羊4 个近缘种细胞色素b 核苷酸同源区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的系统起源问题。岩羊与山羊属的山羊、北山羊有着比绵羊属的绵羊、盘羊更近的亲缘关系。岩羊与山羊、北山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3~6 百万年, 而与盘羊、绵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6~8 百万年。  相似文献   
978.
邹丽容  方芳  陈则 《中国病毒学》2004,19(2):105-109
为了检测表达CD40L的质粒能否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提高A/PR8/34流感病毒血凝素(HA)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构建了表达鼠CD40L的质粒,并将它与A型流感病毒的 HA DNA疫苗用电击的方法共同免疫BALB/C小鼠(各30μg),免疫两次,间隔三周,第二次免疫后1周,用致死量流感病毒A/PR8/34攻击.发现与单独免疫30μg HA相比,血清中抗HA的IgG抗体量明显提高,且以IgG2a抗体提高为主,小鼠体重减轻非常少且体重恢复加快.实验结果显示,CD40L能作为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佐剂,提高小鼠抗流感病毒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 ,并对其成神经潜能进行研究 ,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 ,RT PCR检测hTERTmRNA的表达 ,TRAP 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用bFGF诱导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化情况。结果 :转染hTERT的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转染后传 75代的细胞经bFGF诱导仍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且无恶性转化倾向。结论 :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胎儿肌肉源间充质干细胞寿命并维持自我更新及成神经潜能 ,为建立组织工程标准细胞系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980.
昆虫病毒增效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概述了昆虫病毒增效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述及生物增效剂病毒增强素及化学增效剂荧光增白剂的增效活性特点和增效机理,以及病毒增强素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进展。在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中均发现了病毒增强素,它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已克隆多个病毒增效基因,并构建了含增效基因的重组病毒和转基因作物。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对病毒具有增效作用。已明确病毒增强素和荧光增白剂增效作用与昆虫围食膜的破坏有关,其他增效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就增效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