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三种裸趾虎核型及银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趾虎属Cyrtodactylus动物 ,已知有 6 0余种 (Wer muth ,196 5 ) ,分布于亚州南部及西南部、欧州及大洋洲。中国记载有 5种 (Zhao等 ,1993) ,分布于西北部的干旱荒漠区及西藏东南部。有关其染色体研究报道甚少 ,仅国外记载 7种 (Szczerbak等 ,1996 ) ,且所提供的数据较为粗略。为此 ,本文对长裸趾虎C elongatus、墨脱裸趾虎C medogensis和西藏裸趾虎C tibetanus核型进行研究 ,并首次报道其银带。旨在为分类及系统进化学提供细胞遗传学信息。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见表 1…  相似文献   
962.
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型测定、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等方法,观察了HIV-1 ⅢB毒株在实验室长期传代过程中包膜基因变异的情况.研究的毒株包括:经过实验室8年多连续使用而获得的毒株、在MT4细胞长期连续传代而获得的每间隔10代的毒株样品及多次更换宿主细胞传代而获得的毒株.主要结果有:(1)各种毒株包膜基因变异均不显著,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2%,变异距离均小于7.5%,且随着传代数增加核苷酸趋于稳定,代间同源性由92%上升至99%,而变异距离由7.5%下降为0.6%.(2)在传代过程中HIV-1亚型保持稳定,各种毒株均为HIV-1 B3亚型.结果显示HIV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的过程中变异不大,遗传性状稳定,可能是体外生长的环境十分稳定,缺乏机体免疫学压力.结果也提示体外长期传代HIV毒株仍然适用于各种HIV的应用研究,用长期传代的方法发展HIV-减毒活疫苗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63.
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分离筛选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方玲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249-252
以有机氯农药 (666、DDT)作为唯一碳源的Tonomura培养基分离筛选后,得到降解 666(BHC)的主要菌株有153号 (芽孢菌属Bacillus)、411号(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 512号 (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其对 666总量的降解率分别为 59.6%、56.9%和 56%,对 β-666的降解率分别为 55.9%、57.6%和56.9%.降解DDT的主要菌株有:288号(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410号和 411号 (均为无色杆菌属),其对DDT总量的降解率分别达 5 9.0%、47.5%和 45.1%,对PP′-DDT的降解率为 59.9%、57.6%和 49.6%.将这些分离出的菌株制成复合菌剂,应用于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所得到的降解效应类似于纯培养试验,表明田间应用复合菌剂,对降解农药残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4.
选择 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邻体竞争指数 ,分析了竞争对日本落叶松 (L arix leptolepis)试验种群的个体生长速率和死亡概率的影响 ,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 ,引入竞争指数不能明显改善对生长速率的预测效果 ,但用竞争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于 1个月内在竞争压力下死亡的概率 ,从而为构造植物生长模型时处理个体死亡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定量化思路  相似文献   
965.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森林碳库可能远小于目前的估算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约有85%的陆地生物量集中在森林植被( Cao& Woodward,1998)。由于他的巨大碳库作用,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地推算森林生物量和他的分布是解释全球碳收支计算仍存在不平衡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Schimel et al, 1995),也是满足京都协定制定的CO2排放目标的急迫需要(Brown&Schroeder,1999)。然而,有理由相信,全球森林生物量的推算仍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估测方法的改进和使用数据…  相似文献   
966.
姜科植物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植物园二十多年来共引种姜科植物23属,135种,3变种,3变型,其中存活18属,103种,2变种,2变型。对长果姜(Siliquamomum tonkinense Baill.)、茴香砂仁「Etlingera yunnanensis(T.L.Wu et Senjen)R.M.Smith」等三级保护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姜科植物在我园引种有高的成活率,开花结实的种类较多,引种较为成功,特别是原产亚  相似文献   
967.
凝结芽胞杆菌对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根据血脂检查法,探讨TQ33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降低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分成三个剂量组分别灌服TQ33混县液4周,与对照组比较CH和TG水平。结果 给高血酯症大鼠TQ334周后,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血清中CH及TG均显著降低;并均使高血脂症大鼠血清中HDL-C显著升高。结论 大剂量TQ33对大鼠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有防止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注:凝结芽胞杆菌的课题研究中菌种编号为TQ33)  相似文献   
968.
后河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及药用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种类共55属124种(含变种),其中温带区系成分共37属88种,热带区系成分共11属18种,世界分布成分6属17种,中国特有分布成分1属1种,植物区系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后河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53个属121种有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9.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简称Mic-Ⅰ)。孢子大小为(3.35±0.46)×(1.96±0.17) μm;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极丝10~11圈;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不同;在家蚕Bombyx mori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也有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70.
测定λ原噬菌体诱导频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两种测定λ原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的新方法 - 菌落计数法和平板诱导法.将溶源菌液经紫外诱导暗培养稀释后直接涂布在平板上培养,根据平板上菌落形成单位数计算λ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另一种是将溶源菌与指示菌混合制备的平板用紫外线诱导,根据平板上噬菌体形成单位确定λ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这两种方法不仅能准确测定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用具,重复性好.本研究还将冬虫夏草浸出汁与溶源菌混合后进行紫外辐射,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建立的新方法确实可行,易操作;同时也表明冬虫夏草具有较强的抗紫外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