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5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0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3种163305只,其中,白腰朱顶雀(Carduelis flammea)环志26157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最多的种类。2003年2月10日挪威回收到由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的一只白腰朱顶雀,成为中国开展鸟类环志20多年来,欧洲国家回收到的第一只中国环志鸟。之后,在俄罗斯、荷兰也相继回收到高峰环志的鸟类,使高峰鸟类保护环志工作再度引起鸟类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22.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23.
GnRH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抗哺乳动物GnRH抗体研究了GnRH免疫活性细胞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APA免疫染色法证明了哺乳动物GnRH免疫活性结构分布在文昌鱼端脑前端和靠近中脑的背部,中脑中部,神经管和哈氏窝中。GnRH-ir胞体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大脑胞体,可见在端脑和中脑,另一种为中等和小型胞体,这些胞体聚集在中脑中部(相当于鱼类下丘脑)以及端脑。长的念珠状GnRH-ir神经纤维从端脑腹外侧面延伸  相似文献   
924.
HtrA2/Omi, a mitochondrial serine protease in mammals, is important in programmed cell death. However, the underlining mechanism of HtrA2/Omi-mediated apoptosis remains unclear. Analogous to the bacterial homolog HtrA (DegP), the mature HtrA2 protein contains a central serine protease domain and a C-terminal PDZ domain. The 2.0 A crystal structure of HtrA2/Omi reveals the formation of a pyramid-shaped homotrimer mediated exclusively by the serine protease domains. The peptide-binding pocket of the PDZ domain is buried in the intimat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DZ and the protease domains. Mutation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onomeric HtrA2/Omi mutants are unable to induce cell death and are deficient in protease activity. The PDZ domain modulates HtrA2/Omi-mediated cell death activity by regulating its serine protease activity. These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observations provide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s of HtrA2/Omi-mediated apoptosis.  相似文献   
925.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在分类关系上非常复杂,存在不少混乱,目前关于它们的分类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和同工酶水平,而基因水平上的报道很少,我们对甘蔗属及其近缘的属种的部分rbcL基因片段(1137bp)进行了测序比较,以期探讨rbcL基因能否用于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序列比较显示rbcL基因在甘蔗属和近缘属种间的变异极低,一些来自不同属的个体序列完全一致,而某些同属内不同种个体却略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rbcL基因在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之间的进化速率缓慢而不稳定,难以用于系统发育研究,不过,不同聚类方法都将斑茅与其它属种分开,放在玉米与甘蔗属和其他近缘属种分枝的外部,提示斑茅不应列入甘蔗属或蔗茅属,而应独立为一属。  相似文献   
926.
本文观察研究了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蝮蛇在不同季节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夏季晴天每天上午8点30分~9点30分,下午14点30分~18点30分分别有一活动高峰.下雨前后活动明显加强.蝮蛇的身体姿态也呈明显的节律变化:夏季上午10点以前,身体松散放置,10~18点,身体姿势多呈紧密缠绕或多条堆集在一起.单条蝮蛇多顺时针方向盘卷.蝮蛇受惊吓时的反应行为有收缩、歪头、摆尾、吐舌和逃跑,被捉时的反捕行为有张口、露齿、咬、挣脱,分泌粘臭的物质.  相似文献   
927.
Apoptosisorprogrammedcelldeathhasrecentlybeenrecognizedasamodeofcelldeaththatcanbeactivatedinmanysystemsbyavarietyofchemicalandphysicalstimuli.Observationfromseverallaboratoriesindicatedthatmanyanticanceragentscaninduceapoptosisindifferenttypesofcell[…  相似文献   
928.
布氏田鼠的择偶行为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尹峰  房继明 《动物学报》1998,44(2):162-169
在实验室通过布氏田鼠对配偶与陌生异性鼠,已交配「刚刚和别的雌(雄)鼠进行交配」和未效配异性鼠,熟悉和陌生异性鼠三种情况下配偶选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布氏田鼠对与配偶的造反地要多于陌生雄鼠;虽然对陌生和熟悉雄鼠选择差异不显著,但对陌生鼠的选择强度要高于熟悉雄鼠;同时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雄鼠的选择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29.
The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 is a member of the Na^ /Cl^- dependent 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 family and constitutes the target of several clinically important antidepressants.To delineate the critical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the function of C-terminal in regulating transport activity of NET,here we constructed two site mutants (V70F,F72V;V70I,F72V) and one C-terminal truncated mutant (Δ 611-617).The wild type and mutants of NET were expressed in Xenopus oocytes by injection of their cRNA.We found that all of these mutants lost their transport activit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of V70 and F72,and the last seven amino acids of C-terminal are essential to the transport activity of NET.  相似文献   
930.
祝诚  张丽芳 《动物学报》1993,39(2):197-202
利用未成年大鼠研究了福斯科林对大鼠排卵作用及卵巢中纤溶酶原激活因于活性与排卵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23日龄未成年大鼠,预先注射孕马血清,48小时后注射5,10,20,40及80微克五种不同剂量福斯科林,均不能引起动物排卵。当给以20微克及80微克福斯科林,同时增注前列腺素E_240微克,能引起动物排卵,平均排卵数为8.1±3.8个和9.8±6.5个。注射不同剂量福斯科林后,卵巢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随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并不呈线性关系。虽然注射福斯科林和前列腺素E_2能引起动物排卵,但卵巢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与不排卵及超数排卵动物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福斯科林不直接引起大鼠排卵,只在与前列腺素E_2合并用药时才引起排卵。卵巢内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随注射福斯科林增加而增加,但不对卵泡破裂起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