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7篇 |
免费 | 386篇 |
国内免费 | 1899篇 |
专业分类
5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242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202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83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不同年代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到20世纪70,80,90年代和2000年食品动物大肠杆菌共326株,对不同年代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整合子/基因盒测定,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里,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从1970~2000年,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从19.0%增长到81.3%;对四环素类药的耐药率从61.9%~63.5%增长到89.5%~93.1%;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从0-9.5%增长到5.0%~63.1%,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从0%增长到50.2%-53.0%;对磺胺类药的耐药率从11.7%~57.1%增长到77.7%~79.7%;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从39.7%增长到51.8%.整合子的携带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7.5%增长到2000年的79.1%,其中大多数为I型整合子,也有少数Ⅱ型整合子(90年代为4.4%,2000年为11.8%).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大多数I型整合子的基因盒编码aadAI基因,比例分别为72.7%和70.0%.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基因编码dfrA—aadA的占多数,分别为80.0%和74.7%.近4个世纪以来,细菌的多重耐药谱也逐渐增宽.本项研究给兽医从业者滥用抗菌药提出了警示,同时提出中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2.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neonatal or adult testes are a useful tool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of pluripotency and a resource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However, therapies usingthese cells will only benefit males but not females. Recently, female germline stem cells (FGSCs) were discovered in ovaries. Whether FGSCs can be converted in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imilar to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s unknown.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female embryonic stem-like cells (fESLCs) can be generated within 1 month from the stably proliferating FGSCs cultured in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medium, fESLCs exhibit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ose of ESCs in terms of marker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Thu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eneration of patient-specific fESLCs is feasible and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personalized regenerativ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3.
34.
研究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nutiflorum)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小花杜鹃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分别为rhodominutinan A(1)、rhodominutinan B(2)、3,4-di(4-hydroxy-3-methoxybenzyl)tetrahydrofuran(3)、venkatasin(4)、苔色酸甲酯(5)、苔黑酚羧酸乙酯(6)、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7)、芹菜素(8)、山奈酚(9)。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9为首次从小花杜鹃中分离得到。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潜在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7.51±6.35、54.70±3.67μM。 相似文献
35.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干拌种剂量对3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烯效唑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效应依次减小,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三者的互作效应较小。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不同生态点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处理后的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干拌种增加了开花期各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含量和单株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总转移量、总转移率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极显著提高,且处理后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后15 d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对籽粒中氮含量而言,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灌浆初期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花后5—20 d内均高于对照,灌浆期间籽粒蛋白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因而处理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特点为谷底高、回升快。研究认为,烯效唑处理如同基因、环境一样独立影响小麦籽粒品质,而烯效唑处理后提高了开花初期旗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花前营养器官中氮素含量及花后氮素转运量,可能是其提高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促进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和蛋白质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改善具有广适性。 相似文献
36.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与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天目山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多样性特点;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决策系数定量计算各个林层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垂直结构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层次结构丰富,树高由1.4-36.5 m依次可分为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从灌木层依次往向上,物种丰富度、多度、特有种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灌木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四个林层,其中灌木层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的决策系数分别为0.850、0.651、0.755。(4)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密度的大小对灌木层的物种数目有明显的影响,林冠层密度越大,灌木层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少,复杂程度越低;偶见种和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特殊作用。综上,研究认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在维持森林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灌木层在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森林群落中稀有种、偶见种多少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7.
Bichen Zhang Kalina Lapenta Qi Wang Jin Hyun Nam Dongjun Chung Marie E. Robert Michael H. Nathanson Xiaoyong Yang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21,297(1)
Liver fibrosis i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The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plays a key role in fibrogenesis in response to liver injury, ye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amaged hepatocytes modulate the activation of HSCs is poorly understood.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that liver-specific deletion of O-GlcNAc transferase (OGT)leads to hepatocyte necroptosis and spontaneous fibrosis. Here, we report that OGT-deficient hepatocytes secrete trefoil factor 2 (TFF2) that activates HSC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fibrogenic process.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TFF2 are induced in OGT-deficient hepatocytes but not in WT hepatocytes. TFF2 activates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 signaling pathway that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primary HSCs. TFF2 protein expression is elevated in mice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injury.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TFF2 as a novel factor that mediates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between hepatocytes and HSCs and suggest a role of the hepatic OGT–TFF2 axis in the process of fibrogenesis. 相似文献
38.
湖北省三品种猪27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采用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推荐的27个微卫星标记,对湖北省3个主要地方猪种(通城猪、清平猪和阳新猪)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品种的基因杂合度、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个地方猪种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7489、0.6987和0.6273,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城猪和清平猪亲缘关系较近,而两者与阳新猪亲缘关系略远。 相似文献
39.
SongGAO Guang-MiaoFU Li-HuaFAN Shi-ShanYU De-QuanYU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5,47(6):759-763
A novel flavonoid named mopanolchin (1), 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flavonoids, was isolat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from the EtOAc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as l““““-(4-hydroxy-3, 5-dimethoxy)phenyl-2““““-hydroxymethyl-dioxino [4‘,5‘,1““““,2““““]mopanol (1)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epicatechin-3-O-gallate (2), epicatechin (3), naringenin (4),edodictyol (5), luteolin (6), 7, 3‘, 4‘-trihydroxyflavone (7) and (-)-robinetinidol (8). 相似文献
40.
选择性剪切是调解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识别选择性剪切位点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工作。本文从最新的EBI人类基因选择性剪切数据库中,选取5′/3′选择性剪切位点作为正集,选取在剪切位点附近的假剪切位点作为负集,并把所有的选择性剪切位点和假剪切位点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本文选用的预测选择性剪切位点的方法是基于位置权重矩阵和离散增量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此方法仅基于训练集,以不同位点的单碱基概率和序列片断的三联体频数作为信息参数,利用位置权重矩阵和离散增量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得到了选择性供体位点和受体位点的分类器,并用此分类器对测试集中的选择性供体位点和受体位点进行预测。对独立测试集中的选择性供体位点和选择性受体位点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88.74%和90.86%,特异性分别为85.62%和81.19%。本文预测选择性剪切位点的方法成功率高于其它选择性剪切位点预测方法预测成功率,此预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对选择性剪切位点的理论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