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75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的花耳科Dacrymycetaceae二个新种,即莽山胶角菌Calocera mangshanensis Liu et Fan和云南花耳Dacrymyces yunnanensis Liu et Fan。  相似文献   
972.
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转移家蚕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组织中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组织中那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可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红茧蚕(沔阳红带Pk基因)五龄幼虫的丝腺组织中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用显微注射技术转移到黄茧蚕(巴陵黄)的受精卵中,观察到了能结红茧的变异体并已传至F3代;说明Pk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并能传递给子代.另外,以普通褐卵(苏春)的活性染色质注射到白卵(沄纹皮斑)受精卵中,也得到了黑卵变异.利用分离模板活性染色质来转移预期基因的技术,可能为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3.
近年研究证明,海南省等地的微小按蚊从其形态特征(俞渊、李明馨,1984)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蒋成山等,1987)可分为两个不同类型,即微小按蚊A型和B型。人工实验感染说明,两型微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均为易感(俞渊等,1987)。微小按蚊(广义)仍然是我国南方传疟媒介之一。了解该省石碌地区残留两型微小按蚊进出实验小屋和对宿主选择习性,为防制该蚊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目的】在人的鼻腔中鉴定出一种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抗菌肽(命名为A2M3),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鼻液的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潜在抗菌肽;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时间杀伤曲线(time-kill curve);采用透射电镜、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摄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蛋白质泄露实验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完整性、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探究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潜在抗菌肽A2M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0 μg/mL,且能在3 h内完全杀灭细菌。A2M3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继而穿过细胞膜嵌入DNA的碱基对,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从而导致菌体死亡。【结论】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这一发现揭示了从人体体液中筛选和分离抗菌功能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5.
上海地区常见蝇类的滋生习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上海地区与人接近的蝇类经滋生场所的调查发现有50余种,但常见的与人接近频繁的计15种,从卫生方面看与人关系密切的计有: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Fab.))、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g.))、铜绿蝇(Luciliacuprina(Wd.))、麻蝇(Sarcophaga spp.)、山蝇(Musca sorbens Wd.)及厩腐蝇(Muscinastabulans(Flln.))等7种。 滋生场所分为5型,即人粪、畜粪、腐败动物质、腐败植物质及垃圾。这5个类型的滋生场所,所产的蝇类各有不同。同一滋生场所的各种蝇类,有明显的季节性优势变迁。 人粪中主要滋生大头金蝇及麻蝇,畜粪中尤其猪粪及牛粪主要滋生舍蝇,腐败动物质尤其兽骨与禽兽毛羽中主要滋生丝光绿蝇,植物性腐败物中滋生的蝇类最少,主要包括几种麻蝇,而垃圾型中滋生的蝇类最多,如舍蝇、绿蝇、麻蝇等。 由调查结果所示卫生上重要的种类的滋生场所包括人粪、畜粪、兽骨、毛羽与垃圾,其中人粪及垃圾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各种蝇类的滋生习性对这些蝇类滋生场所与滋生物质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76.
蓖麻蚕在变态期间,脑及腹神经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脑外部形态的显著变化是体积的增大,视叶的出现及脑与食管下神经节的愈合。由幼虫上簇开始至成虫羽化,共约19天。在此期间,脑的宽度由0.93毫米增至2.48毫米。视叶出现于幼虫上簇后第四天,即化蛹前一天;发育至化蛹后第七天,食管下神经节完全与脑愈合成环状。幼虫脑组织比较简单,视叶尚未显明分化,只是在脑的两侧前方有成团的神经细胞聚合而成的“原基”,成虫视叶组织即由这些原基分化而来。蕈体尚不完整,仅蕈体柄显明。化蛹后,视觉中枢的三个纤维区——神经节层,外髓和内髓——都已出现,中心体也清楚可见。化蛹后第九天,视叶的三个纤维区之间的交叉纤维显明地出现,其它各部分如中心体、脑桥体、腹体及嗅觉中枢都完全分化出来。脑构造的复杂化也明显表现在内部组织的分化上。 腹神经索的变化主要是缩短和神经节的合并。最显著的缩短阶段是在预蛹期,整条神经索由原来的43毫来缩短为29毫米。食管下神经节与脑愈合,腹部第一二神经节并入后胸神经节,第六、七、八神经节合并成一大型的复合神经节,这样便由原来的八个腹神经节减少了一半。胸部三个神经节则因菱形区的消失而互相靠拢。 从化蛹后第九天起至成虫羽化,除了脑的体积稍有增大以外,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在整个变态期间,脑ChE的活性渐进增高,酶的水解率(微克分子Ach毫克脑/30分钟)开始时为0.078微米,最后至第十八天竟增至0.485微米,总共约增长六倍左右。  相似文献   
977.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南方的淡脉隧蜂属 Lasioglossum 三新种。根据它们与印度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ossum) dynastes (Bingham) 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归为一个种团。本种团共包括四种:刺背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ssum) spinodorsum 新种、拟刺背淡脉隧蜂 Lasioglosssum (Lasioglossum) pseudospinodorsum 新种、云南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Lasioglossum) yunnanense 新种、印度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相似文献   
978.
束缚应激大鼠血清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查宏斌  徐红 《生理学报》1991,43(1):31-37
为研究应激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将 SD 大鼠四肢束缚于支架上,仰卧位,室温(20℃)下维持20h,对照组留置原饲养笼中,不予惊动。然后在乙醚轻麻下穿刺心脏取血,肝素化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或待凝后分离血清。结果表明,应激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刀豆素(Con A)诱导的转化反应明显下降(p<0.01,n=8,ANOVA),而且应激大鼠血清可明显抑制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这提示应激大鼠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具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活性物质。进一步的分析实验表明,这种血清经加热56℃(30min),30%甲醇或透析(透析袋孔径阻滞分子量为6000)处理,抑制活性均不受影响;但经加热100℃(3min),80%甲醇或胰蛋白酶(64/μg/ml)处理,抑制活性丧失。提示这种抑制活性物质很可能是一类蛋白质。  相似文献   
979.
从青杨天牛分离的几种致病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青杨天牛虫尸上分离出枝顶孢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真菌,其中枝顶孢霉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青杨天牛蛹对五种致病真菌进行了生物测定,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顺序为: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尖孢镰刀菌>轮状镰刀菌。青杨天牛不同虫期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易感性顺序为:1龄幼虫>蛹>老熟幼虫。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枝顶孢霉菌液田间防治青杨天牛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5.56%及48.72%。  相似文献   
980.
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麦蚜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又传播病毒病,是小麦的重要害虫。近年麦蚜的发生为害有增长的趋势,有些地方反映农药防效下降、用药次数增加。本文介绍1983—1987年5年中采用6个省市的8个地区麦蚜种群对6种农药进行了点滴法毒力测定。探明了张掖和高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对氧化乐果产生10—15倍抗药性。用英国Rothamsted试验站的比色板试验法进行生化测定,结果同生物测定一致。作者认为该法是一种探测蚜虫抗药性简便可行的定性方法。用北京室内饲养的麦长管蚜以16种新老农药品种用点滴法进行了敏感水平测定,建立了麦长管蚜对16种供试农药的毒力基线。这对探测麦蚜抗药性、监测其抗药性动态变化打下一定基础。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20多万亩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作者提出杀螟松是防治麦蚜较理想的候选农药品种,以替换当前使用的药效已下降的乐果和氧化乐果、替换当前使用的毒性很高的杀虫剂甲胺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