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800篇
  489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黑色素瘤作为一种多发于皮肤部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动物和人们的健康。与传统抗体比较,单域抗体具有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等特点,使其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研究以B16-F10细胞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冻融与超声破碎相结合的方式获得B16-F10蛋白质作为抗原,免疫成年雄性羊驼。采用噬菌体单域抗体展示技术,构建了质量优良的B16-F10细胞蛋白质单域抗体免疫文库,其库容为5.76 × 1010,VHH重组率为96%,文库丰度为3.00 × 1010个/mL。该结果为研究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后续筛选B16-F10单域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shPLCε对膀胱癌T24细胞瓦伯格效应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慢病毒感染T24细胞,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和乳酸测试盒分别检测细胞葡萄糖利用和乳酸生成情况;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LCε、CDC25A及瓦伯格效应相关分子的表达。(2)转染sh CDC25A质粒,q-PCR、Western blot检测CDC25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瓦伯格效应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病毒干扰PLCε后,T24细胞利用葡萄糖和生成乳酸的能力降低,同时下调CDC25A、PKM2、GLUT1、LDHA的表达。(2)干扰CDC25A的表达后可抑制PKM2、GLUT1、LDHA的表达。结论:shPLCε通过下调关键分子CDC25A的表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瓦伯格效应,从而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3.
ILC细胞即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群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根据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接受和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群.ILC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共同淋巴祖细胞(CLP),并可经由淋巴样祖细胞(αLP)、早期淋巴样前体细胞(EILP)、共同辅助淋巴样前体细胞(CHILP)、ILC前体细胞(ILCP)等发育分化为成熟的ILC细胞类群.ILC细胞能够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髓系细胞、共生菌群等相互作用,协调环境中的信号并广泛参与抗病原体感染、炎症疾病发生、器官形成及组织修复、癌症发生、代谢及生物节律等生物学过程.ILC细胞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手段,对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治疗.本文拟就ILC细胞的分类、发育分化、免疫调节、生物学功能、疾病干预策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4.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植物致病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在世界各地严重影响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研究茄科雷尔氏菌的生理特性,探索其致病机理,有利于研发防治青枯病的技术与方法.脂肪酸是细菌细胞重要的组成物质,但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茄科雷尔氏菌GMI1000为材料,鉴定了该菌的脂酰Co 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并分析了这两种酶在不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茄科雷尔氏菌RSc2450编码脂酰Co A脱饱和酶,参与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但是该菌还存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同时发现在茄科雷尔氏菌编码两个可能的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质中,仅有Cfa1(RSc0776)参与了该菌环丙烷脂肪酸的合成,并在低p H和高渗透压的耐受中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代谢特点及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5.
用蛋白质内源荧光、疏水荧光探针TNS及蛋白酶K限制性酶解等方法研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在盐酸胍变性过程中的构象变化及动力学,并与活力变化进行了比较.TNS可以监测到与激活同步的构象变化;盐酸胍浓度大于0.75mol/L时,二氢叶酸还原酶被蛋白酶K水解速度增大;当盐酸胍浓度大于1.2mol/L时,才能监测到酶分子整体构象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二氢叶酸还原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并不符合标准的二态模型,而是先经历构象逐步松散的序变过程,然后发生协同的构象伸展.二氢叶酸还原酶在低浓度盐酸胍溶液中的激活是由于酶活性部位构象的微小变化引起的.酶活性部位构象的变化虽然降低了酶与废物的结合能力,但加快了酶促反应限速步骤,即底物解离速度而使酶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966.
967.
采自广东的簇孢霉属Sporothrix一新种,棉蝗簇孢霉SporothrixchondracisB.Huang,M.Z.FanetZ..Z.Li。该种产孢细胞齿突不再育或多次再育呈给节状间生,其分生孢子在该属中最小,呈油滴状或倒拟卵形,(1.7~)2.5(~3.1)×(1.0~)1.3(~2.0)μm。  相似文献   
968.
以3年生新红星苹果树为试验材料,在春季将稻草苫、农用地毯、透明塑料膜和园艺地布覆盖地表,于夏秋季调查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以及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和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覆盖处理均降低了夏季土壤硝化强度和夏秋之交的土壤NiR活性,提高了秋季土壤铵态氮含量以及夏秋之交的土壤反硝化强度、NR活性和铵态氮含量,降低了夏秋季土壤硝化强度、反硝化强度和NR活性的变异系数;稻草苫提高了夏季和秋季土壤反硝化强度与硝态氮含量,降低了夏季土壤NR和NiR活性;在4种处理中,稻草苫覆盖的土壤硝化与反硝化强度及NR活性在整个夏秋季的变异系数最低;农用地毯降低了夏季土壤反硝化强度,提高了夏季土壤NR和NiR活性、夏秋之交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秋季土壤反硝化强度;透明塑料膜降低了夏季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夏季土壤亚硝态氮含量、夏秋之交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秋季土壤硝化强度和NiR活性;园艺地布提高了夏季土壤反硝化强度、夏秋之交和秋季土壤的硝化强度以及秋季土壤硝态氮含量.4种覆盖处理均促进了植株生长,其中稻草苫和园艺地布促进新梢和干径增粗的效果更显著;4种覆盖处理对夏秋季土壤硝酸盐代谢的影响不同,但对土壤硝酸盐代谢与转化都具有稳定作用,其中稻草苫的稳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9.
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 has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ool in postnatal pati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However,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CMA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oral clefts remain mysterious. Here, we present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whole-genome high-resolution SNP arrays to investigate 33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in whom standard karyotyping analyses showed normal karyotypes. We aim to identify the genomic aetiology and candidate gen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oral clefts. CMA revealed 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 in every patient, which ranged from 2 to 9 per sample. The size of detected CNVs varied from 100 to 3.2 Mb. In 33 patients, we identified six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was 18.2% (6/33). Three of these six CNV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clefts, including one who presented with isolated cleft lip with cleft palate (CLP) and two with cleft palate only (CPO). The remaining three CNV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clefts. However, no CNV was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only (CLO). The six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NVs were as follows: 8p23.1 microduplication (198 kb); 10q22.2-q22.3 microdeletion (1766 kb); 18q12.3 microduplication (638 kb); 20p12.1 microdeletion (184 kb); 6q26 microdeletion (389 kb); and 22q11.21-q11.23 microdeletion (3163 kb). In addition, two novel candidate genes for oral clefts, KAT6B and MACROD2, were putatively identified. We also found a CNV of unknown clinical significance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3.0% (1/33). Our results further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CNV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genetic aetiology of oral clefts and emphasize the efficacy of whole-genome high-resolution SNP arrays to detect novel candidate genes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clefts.  相似文献   
970.
龙南钾矿区常见蕨类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资源,与宿主在长期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增强植物体的营养生理和抗性机能,对宿主植物产生多种有益生物学作用,在植物演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这种特殊微生物资源近年来倍受关注,而利用植物-真菌共生体强化植物在矿区逆境中生长,提高矿区生物修复效率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为探明钾矿区不同蕨类植物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分布规律,该研究以芒萁、狗脊、禾秆蹄盖蕨、海金沙、华中铁角蕨、井栏边草和乌蕨等植物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其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7种植物中共分离获得377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在2.50%~4.52%之间。经鉴定377个菌株隶属于链格孢属、曲霉属、枝孢菌属和轮枝孢属等25个分类单元,其中链格孢属、曲霉属、枝孢菌属和轮枝孢属等在所有被调查蕨类植物中都有分布,为优势属,共计为185株,占总株数的49.07%,但它们在每种植物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7种蕨类植物内生真菌总定植率为叶高于根状茎(P0.05),多样性指数在0.502~0.867之间,但每种植物及其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定植率和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相似性分析来看,同一个钾矿区不同蕨类植物内生真菌菌群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相似性系数在0.189~0.587之间。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植物内生真菌强化宿主植物在钾矿区生长适应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