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1篇
  免费   1778篇
  国内免费   3120篇
  10919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 [Phellinidiumweirii(Murrill)Y .C .Dai]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硫色小针层孔菌的区别 :该种担子果多年生 ,管孔较小 ( 5~ 7vs 4~ 5permm) ,管口全缘 ,担孢子不嗜蓝 ,只生长在柏树上。该种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山地区 ,生长在祁连圆柏上 ,造成祁连圆柏根部白色腐朽。  相似文献   
163.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 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3 龄幼虫的控制作用, 通过功能反应试验, 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 头/缸时, 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1 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 头, 平均为3.75 头; 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 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 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 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 头/缸时, 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 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 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 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 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4.
Palynoflora studies on the Duantouliang section, located at 39º40'N, 103º55'E in Northwestern Tengger Desert, China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spore-pollen assemblages, the major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 between 42 000 to 23 000 a BP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different periods: Ⅰ. From 42 000 to 38 000 a BP, the spore-pollen assemblages displayed that the mixed conifer/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developed on the mountain and its foothill regions where the bare Gobi-desert are at present; At that time, Populus and Salix forests and grassland surrounded the Paleaolake, the climate condition was much warmer and humid than today; Ⅱ. From 38 000 to 37 000 a BP,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moist, it was the most suitable period for the plant growth, the studied area was dominated by the temperate and warm-temperate mixed broad-leaf deciduous and needleleaf forest, there was meadow spreaded on the river sides and lake beaches; Ⅲ. From 31 000 to 30000 a BP, the needleleaf forests and cold-temperate Salix oritrepha shrubs were flourishing, and the climate at that time was relatively cold;Ⅳ. From 30000 to 28000 a BP, the temperatures began increasing, the high lake levels was formed during this time, and the vegetations were meadows and swamps; V. From 28 000 to 23 000 a BP, temperate Cupressaceae and Betula mixed conifer/deciduous forests grew on mountain and foothill region, grassland developed on plain areas, Salix was on lake and river sides. This indicates a warm and moist climate condition but it was drier than the earliest period.  相似文献   
165.
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农田土壤肥力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对其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显得非常困难 ,为了在对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性 ,减少人为因素 ,人们更多地采用一些数学方法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本文就目前流行的有关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并对其取样技术、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的选择以及数值化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随着GPS、GIS技术的发展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系统会日臻完善 ,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6.
2009年以沈阳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消减设施菜地土壤氮、磷淋移和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蔬菜种植后,设施菜地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下降了0.09~0.47单位;与本底相比,菜地土壤表层的全磷含量明显升高,速效磷含量(86.80~161.04 mg·kg-1)明显高于60 mg·kg-1的警戒指标,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较高,并发生明显的淋移;除菠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外,3种轮作模式下的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针对保护地土壤酸化、磷素累积和NO3--N淋移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恢复;从3种轮作模式的结果看,在油菜一黄瓜-豇豆轮作模式下,土壤对pH的变化幅度最小,且土壤NO3--N的淋移现象较弱,氮、磷的回收率也较高,但在消减土壤磷淋移以及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方面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7.
针对医学生理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课堂积极性差的特点,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灵活应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8.
花粉蛋白诱导胞内钙离子信号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离子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以及细胞死亡过程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花粉蛋白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绒毛膜上皮癌细胞的杀伤力特别强。通过对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进行fluo-3/AM荧光染色发现,天花粉蛋白的加入能诱导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经天花粉蛋白作用24小时后,被天花粉蛋白损伤的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比正常细胞要高得多。在开花粉蛋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结核分枝杆茵glmU基因是分枝杆菌生长必需基因,其编码产物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尿嘧啶转移酶活性,参与细胞壁前体物UDP-乙酰葡糖胺(UDP-GlcNAc)的生物合成,研究其空间结构可以定向设计酶抑制剂.方法:利用PCR方法定向突变结核分枝杆菌glmO基因,并用大肠杆菌BL21(DE3)高表达m-GlmU蛋白.结果:获得了定向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glmU基因,m-glmU.纯化的m-GlmU蛋白仍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尿嘧啶核苷转移酶活性.结论:纯化的m-GlmU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稳定性、测定其空间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0.
筛选分离可以分解菊芋中菊糖的菌株。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样中筛选出能够分解菊芋中菊糖的菌株,并从中得到1株酶活较高的真菌A-15,经菌落观察及采用18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研究不同因素对菌株菊粉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后,确定菌株A-15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株A-15的发酵条件分析结果显示,菌株A-15产菊粉酶最优条件: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氮源量1.0%,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3%,菊芋汁定容,初始pH 6,培养温度30℃,摇瓶发酵6 d。结果表明菌株A-15具有很好地降解菊芋中菊糖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