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2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3925篇
  1047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 Mu 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已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区。该病害由烟粉虱传播,随着烟粉虱扩散范围增加、危害不断加重,棉花曲叶病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潜在危害也日益增加。加强该病毒传播介体携带病毒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技术研发,对该病害的有效检疫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 Mu V)的基因序列设计出LAMP检测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扩增体系并优化扩增条件,扩增试验证明引物组合的特异性高,LAMP检测所需时间短,仅29 min即可定性检测CLCu Mu V扩增产物;该方法较普通PCR的扩增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1头烟粉虱体内是否携带CLCu Mu V,简便易行,只通过颜色变绿或浊度变浑浊即可定性判断。建立的LAMP检测技术可被用于苗木上烟粉虱携带CLCu Mu V的早期检测,为介体昆虫带毒的检疫监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易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2.
祝东立  贺学礼  石硕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328-2333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小五台山15种蒿属(Artemisia L.)植物种子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进行了种子吸水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5种蒿属植物种子近于倒卵形或长卵形,大小差异明显,大籽蒿(A.sieversiana)种子千粒重最大为0.474g,猪毛蒿(A.scoparia)种子千粒重最小仅为0.047g,其余13种种子的千粒重为0.057~0.184g之间。种子吸水率和吸水量与是否有粘液溶出有明显的关系,有粘液溶出的旱生植物种子吸水速率快、吸水量大。15种蒿属植物种子均无明显休眠特性,多数萌发率大于70%,最高可达100%,只有红足蒿(A.rubripes)和魁蒿(A.princeps)萌发率不足50%。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显示出该属大部分种类能适应北方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利用少量水可顺利萌发。  相似文献   
4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氮同位素自然丰度作为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综合指标能够有效地指示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箱CO2 熏蒸法研究连续10年的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及其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土壤氮循环过程,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叶片δ15N;促进了富13C土壤有机碳分解,中和了贫13C植物光合碳输入的效果,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δ13C在CO2升高条件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很可能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并加剧了系统氮限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44.
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氧化氮(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钠(Na2WO4)、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并结合激动素(KT)和玉米素(ZT)两种细胞分裂素(CTK)处理离体小麦叶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NR和NOS在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KT和ZT单独处理均能显著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促进NR和NOS活性升高;在Hb、Na2WO4或L-NAME存在时,上述KT和ZT延缓衰老的效应均显著减弱,同时NR和NOS活性的升高也分别被Na2WO4和L-NAME显著抑制.该结果暗示CTK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可能与其诱导了NR和NOS活性的提高,进而促进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对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1356进行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为链霉菌属的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序列与灰色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最高;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番茄叶霉、白色念珠菌、小麦根腐菌等17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放线菌1356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而对细菌无作用;初步确定其为链霉菌属灰色产色链霉菌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47.
一氧化氮对番茄种子抗吸胀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毛粉802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比实验,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率及第4天的平均根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以探讨NO对番茄种子吸胀冷害的抵抗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1)外源NO可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经12 h吸胀冷害处理后的萌发率、平均根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并显著降低吸胀冷害下REC和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SOD和CAT的含量.(2)NO所提高的吸胀冷害处理后种子的SOD和CAT活性不能被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抑制.结果表明,NO可提高番茄种子抵抗吸胀冷害的能力,而且与NO激活了抗氧化系统有关,但NO不是通过促进抗氧化酶的合成来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48.
根据GenBank中的I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的引物, 用该特异性表达引物从I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3D, 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宿主BL21(DE3), 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VP1、3D基因的表达, 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 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结果表明, VP1、3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 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8 kD、68 kD, 并能被兔抗DHV-1血清所识别。I型鸭肝炎病毒VP1、3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 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 ambi...  相似文献   
50.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