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03篇
  13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3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梨花中熊果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94),加入甲酸0.0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表明:熊果苷在0.01~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7%。不同生长期的鸭梨梨花中熊果苷的含量一般在10 mg/g以上,尤以花芽萌动期时含量最高,达到35.7 mg/g(鲜重计)。不同品种的9份梨花样品中,熊果苷含量在3.5~10.5 mg/g之间。  相似文献   
992.
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一种喜盐植物,其最佳生长的实现需要200—400 mmol/L NaCl。为了解盐渍环境下盐角草氮素吸收利用特点,在水培添加200或400 mmol/L NaCl情况下,从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根系体积和活力,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蛋白、总氮、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等方面检测了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3种氮形态对盐角草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氮摩尔浓度(mmol/L)计,在0.1—400 mmol/L浓度范围进行测试,盐角草在0.1 mmol/L低氮条件下仍能维持生长,同时,抑制盐角草生长的氮浓度域值较高,其中铵态氮、尿素和硝态氮分别为50、50及400 mmol/L。研究结果表明盐角草吸收利用氮素的能力强,对氮素的浓度耐受范围宽,3种氮形态都可作为氮源满足其生长需要,但有效促进生长的效果存在差异,总体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研究为揭示盐生植物氮吸收利用特点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提高盐生植物生产力,指导沿海滩涂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MS-275联合抗生素类化疗药物平阳霉素(PYM)对口腔鳞状癌细胞Tca-8113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4、8μmol/L)MS-275、(0、0.05、0.1、0.2、0.4μmol/L)平阳霉素(PYM)单独和联合用药对Tca-811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1、2、4、8μmol/L)MS-275和(0.05、0.1、0.2、0.4μmol/L)PYM均可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4μmol/L MS-275和0.2μmol/L PYM联合应用时,其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MS-275或PYM(P0.05)。结论:MS-275能有效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对平阳霉素(PYM)的敏感性,体外实验中呈现较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人三叶因子1(hTFF1)的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胃窦部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hTFF1 cDNA,用PCR方法扩增hTFF1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pET32α及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pCAPZαA中,构建原核及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hTFF1和pGAPZαA-hTFF1。结果:通过双酶切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插入pET32α和pGAPZαA中的片段为hTFF1基因片段。结论:重组质粒pET32α-hTFF1和pGAPZαA-hTFF1成功构建,为在比较原核和真核细胞中hTFF1高效表达的情况及下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木那格葡萄快速繁殖并确定了木那格葡萄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适宜条件。将木那格葡萄种子无菌处理,获得无菌幼苗,以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木那格葡萄快速繁殖条件进行优化;以叶片为外植体,确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使用70%乙醇灭菌30s,0.1%升汞灭菌3min,使用浸湿的滤纸培养,适宜木那格葡萄种子萌发,萌发率为70%;适宜单芽茎段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B5 6-BA 0.05mg/L IBA 0.3mg/L 蔗糖30g/L,不定芽增殖倍数为1.25;适宜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B5 IBA 0.2mg/L 蔗糖30g/L,平均单芽生根数为5.09,平均根长2.97cm;适宜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B5 6-BA1.5mg/ L NAA 0.2mg/L 蔗糖30g/L,愈伤诱导率为100%;适宜愈伤继代的培养基为B5 6-BA 1mg/L 2,4-D 0.1mg/L 蔗糖30g/L。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综述了影响双语者第二语言语音获得的一些因素,包括双语者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居住时间长短、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相似程度以及两种语言使用频率的高低等。此外,还介绍了此领域神经生理学研究获得的最新成果,从神经机制方面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双语者语音系统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几何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58 个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草兔头骨进行了分析。分析中总共使用来自头骨背面、腹面和侧面的180 个标点和半标点。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在胚后发育早期即迅速建立起与成年个体近似的形态结构,组成头骨的不同形态单元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主要的形变发生在幼年至年龄1 阶段,即出生后的6 个月以内。从大小的变化来看,鼻骨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呈现正的异速生长,额骨和眼眶区则与头骨整体大小变化基本等速,而顶骨、听泡和枕骨大孔则呈现显著的负异速生长。我们亦用几何形态学的方法绘制出头骨在生长发育早期和晚期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轨迹,这一结果显示较显著的形状变化发生在鼻骨、前颌骨、眶上突和头骨的纵轴方向。头骨整体形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伸长并变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幼兔较早实现完善的头部系统的建立,尤其有利于提高呼吸系统的通风能力,提高在高强度的捕食压力下保持警觉,在多样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了对固态食物的处理能力。这种异速生长模式可能是善于奔跑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在功能需求上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5'端非编码区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5'端非编码区(5'UTR)cDNA的克隆,分析其一级结构和调控元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PERV复制、转录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全长约1035bp的PERV 5'UTR.通过NCBI公共数据库BLASTn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KEGG数据库对该转录调控区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定位分析,结果发现PERV 5'UTR与GenBank公布的部分PERV 5'UTR相比较,同源性在82.6~94.8%之间.一级结构分析发现PERV 5'UTR由U3、R、U5区、引物结合区(PBS)及前导序列组成,可能的核心启动子序列与具有增强子作用的39bp重复序列分别位于U3区的-67~+1与-97~-59区段.在5'UTR转录调控区(-428~+507)鉴定出31个有效的顺式作用元件位点,其中NF-Y、TBP、Oct-1、HSF、GATA-1和GATA-2等与PERV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吕平 《工业微生物》2011,41(3):32-37
通过N+离子注入获得大黄素高产菌株Aspergillus ochraceus LP-0301并优化了发酵条件,使其最终产率达1.45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2.96倍.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镁离子1.5 g/L,硝酸铵10 g/L,蛋白胨10 g/L,玉米淀粉75 g/L;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 ℃,初始pH为7...  相似文献   
1000.
虫生真菌分子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生真菌侵染寄主昆虫的复杂过程可分为体表附着、体壁穿透及体内定殖和致死等不同阶段.近年来,以金龟子绿僵茵(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代表的基因功能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虫生真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昆虫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和选育高毒力杀虫菌株开辟了新的途径.对近年来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分子对策及基因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进一步研究虫生真菌的毒力基因及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